AI的落地時代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在海量的數據出現之前,計算機其實並不擅長解決需要人類智能的問題,它完成的只是機械而重復的指令,通過模擬人腦思考方式的AI也被證明此路不通。但是在今天,通過將智能問題轉變為數據問題,AI的前進道路突然之間豁然開朗。

大數據的使用,最大的意義在於它能讓計算機完成一些過去只有人類才能做到的事情,甚至比人做得更好,效率更高,而這就是AI革命。

自去年Alpha Go戰勝柯潔後,AI才算是在普通大眾層面普及了起來。把一個要解決的問題變成大數據問題,讓統計模型訓練大量的計算問題,然後通過深度學習的過程,用大量滿足定義的物料讓機器自己分析和訓練,最終解決各類的實際應用問題,是現在產業普遍認可的正確方向。

但不同於過去的概念和模型討論,今年國內的AI開始進入真正落地階段。

比如,上個月召開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不再是宣揚陸奇時代的算法、設計和平台化,而是開始強調落地和商業化:百度的無人巴士開始量產、Apollo推出三套解決方案、DuerOS面向開發者開始商業化。

AI的落地時代 科技 第1張

不過,AI能做的可不僅僅是這些。

一、AI革新娛樂工業的契機到來?

在娛樂行業,影視類作品的生產流程其實相當複雜,從項目融資、劇本改編和拆解、財務預算、劇組管理、拍攝計劃和後期特效等,同時這些事項還得由多組織協作共同完成。也因此,工業化製作流程最完備的好萊塢,可以將所有製作環節標準化和流程化,盡量提高爆款的概率。

但是在國內,面對今天瞬息萬變的管道革命和消費者注意力,在注重藝術創意的娛樂行業,一部電影或者網劇能不能火,並不是執行一套完整流程可以決定的。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截止目前,類似去年《白夜追兇》《河神》等製作精良+口碑爆棚的網劇還未出現。不僅如此,「陪跑族「的數量也十分龐大。根據娛樂產業的統計,截止到7月31日,共有144部新網劇開播,總點擊量在1000億左右,但70%網劇點擊量在均值以下,淪落為默默無名的炮灰。

高成本和高投入的影視項目令許多資本方和劇組望而生畏,因為最終結果顆粒無收的情況比比皆是。但是,如今的AI技術經過飛速成長,已經可以擔負起提高內容生產效率的重任。

從整個娛樂行業裡來看,日趨成熟的AI智能科技應用到影視製作及行銷中,可以影響到影視文化產業鏈上的方方面面。這不僅僅體現在一些流程化的工作上,即使面對內容創意方面的工作,AI也能勝任。如果能夠利用AI來進行AI選角、AI語音識別和AI看點推薦等,有望讓爆款的成功率大幅度提升。

比如,這次鄧紫棋加盟《中國新說唱》,並不是《中國新說唱》團隊內部決定或某一個高層拍腦門的決定,而是愛奇藝又一次嘗試用AI智能技術來選擇明星製作人。有樂評人在剛得知消息時,十分不解:「紫棋此前的形象和作品都與說唱元素大相徑庭,這時強行加入有些‘尷尬’。」然而,節目播出後,「鄧紫棋我幫你唱hook」、「紫棋說得對」等金句大火,關鍵詞#鄧紫棋中國新說唱#還上了微博熱搜,超級話題的閱讀量已經超過1.3億。

在過去,經常會發生劇組為了拍一部電視劇或電影,在選演員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人力物力,從主角的顏值、性格、經驗等方面進行考察。而這些對導演的要求尤其高,必須具有豐富的經驗才可以勝任。

但是,通過AI,這些時間和人力物力可能都可以節省下來,只需要通過計算相關數據並分析推導結論即可。愛奇藝相關負責人曾經表示:「作為娛樂綜藝節目,首先考慮的是對觀眾的吸引力,其次是場上明星製作人之間的配合度。AI分析多項市場因素,計算鄧紫棋粉絲群體與《中國新說唱》節目受眾的匹配度,發現雖然鄧紫棋本人音樂風格偏流行,但她的粉絲卻和《中國新說唱》重合度很高;同時,通過分析另一位明星製作人潘瑋柏在和多位女藝人合作過程中的節目效果、專業程度和口碑評論等海量數據維度,最終AI發現鄧紫棋和潘瑋柏的匹配度高達90%。」

當很多娛樂產業都在把AI作為宣傳噱頭時,愛奇藝已經先人一步,讓AI技術在娛樂產業中落地並從中受益。在節目中也確實能看到潘瑋柏與鄧紫棋配合默契,很有CP感,被觀眾評論為「潘鄧組合」。

AI的落地時代 科技 第2張

在互聯網人口紅利消失殆盡的背景下,綜藝節目之間的用戶時間競爭將會愈發激烈,因此,節目製作方必須盡可能的去保證播出的每款節目都是精品,才能形成觀看黏性,並做到流量變現的順利轉化。從第三方數據看,到了2018年Q2,新播出的網綜數量已經在減少了,大小平台們都抱著寧缺毋濫的態度製作影視和綜藝節目。

也因此,想要提高每一款綜藝節目的「命中率」,只有將內容挖掘到極致,刺激內容以極高的速度不斷的被產出才行。愛奇藝將AI視頻技術融入綜藝節目的後期製作中,做到了智能聽打字幕和精彩畫面查找等功能。眾所周知,現在的綜藝節目更多接近於一場數十甚至數百位選手的真人秀,當一期節目錄制完成後,視頻素材將是海量的,相關剪輯人員的任務重、時間緊而且可能還會有遺漏,而愛奇藝的智能聽打字幕做到了80%的時間成本節約。

而在尋找精彩畫面中,利用「只看TA」功能,可以快速將上百個機位同時產生的音頻、畫面素中找到相關選手和明星製作人之間互動的精彩畫面,並確保沒有遺漏,大量節省了後期製作的時間成本。同時,素材的可利用度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節目組在內容創意環節的生產效率,最終提升了節目整體的製作出品水準。對於《中國新說唱》這樣一檔包含流量明星和故事元素的音樂類節目來說,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快速而高效地剪輯出面向不同觀眾的視頻內容,恰恰就是AI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

其實在國際上,AI技術已經影響到影視產業鏈的方方面面。在國際電影領域,AI技術應用在剪輯、動態換臉等圖像處理方面,均有階段性的成果。隨著AI for everything的浪潮,AI已成為絕大多數行業的標配。而在娛樂產業裡,參與者也紛紛利用AI對自身進行了技術改造。除了愛奇藝之外,海外的Netflix和迪士尼等也在把AI技術系統整合到內容製作和發行之中。

二:AI和地理位置:實時和匹配

AI能夠讀懂文字、識別圖片、理解語音,甚至揣摩視頻裡表達的情感,這些都是AI在幫助人和信息之間更好建立連接時能夠發揮的作用,那麼,AI在幫助人和物之間建立連接上,又可以有何建樹?

在人和物之間,關鍵的是一個因素是:地理位置。因此,在傳統PC互聯網時代,這種連接很難建立。但是在有了智慧型手機之後,就有了建立連接的基礎。然而,更大的問題來了,在一個海量的供需雙方的位置都在實時移動的平台上,如何更高效地建立這種連接?傳統的技術方法基本已經不管用,AI再一次登場。

比如美團現有的配送調度體系,就是在過去大量訂單的訓練下「調教」而成。每一次,平台都需要在用戶、商家和騎手之間做出最優規劃:附近的哪個騎手去接單、選擇怎樣的路徑,然後再以什麼路徑配送到用戶手中。

而中餐和晚餐都是高並發的訂單任務時間,這些計算都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整。如果仍然依賴這人工進行,也許在過去體量小的時候是OK的,在美團現階段的體量來看,如果沒有AI系統輔助,無疑大幅增加了成本的情況下還降低了效率。

其實,滴滴的打車也是如此,基本上,乘客的位置比較固定,但圍繞乘客的周邊司機的位置不固定,數量也在發生實時變化。所以,滴滴需要去計算,相對來說,哪輛車去接乘客、走怎樣的路徑、接到乘客後再以什麼路徑送到指定位置,最有效率。而在每天全國同時並發海量訂單的情況下,還是需要有一套AI智能調度系統去完成。

AI的落地時代 科技 第3張

相對打車,外賣在整個服務體系裡,多了商家一環後,算法難度也指數級地提高了。

a)首先是預估時間困難了,不但要為騎手預估商家出餐時間、騎手從接單位置到店的時間和騎手從商家再配送到顧客手中的時間,好讓騎手自己有一個合理的安排,同時也要為顧客預估騎手送達的整體時間。如果這個騎手同時要配送多單,那麼哪怕盡量順路配送和在同一商戶取多餐的情況下,以上的計算也會相當複雜。

b)和滴滴的雨天打車難一樣,外賣業務每天都會面臨至少兩次「雨天時刻」,那就是中餐和晚餐時間訂單爆炸,需要系統後台做集中式的供需調配;

c)外賣的取餐和送餐需要深入到商場和小區的內部,並且有上下樓的時間,履約和交付相對打車的在小區門口或者主幹路的路邊上車和路邊下車要麻煩許多。

三、AI和社區:人和人之間的緊密連接?

在人和信息以及人和物的匹配之後,如何將人和人更好地匹配?目前看,這其實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原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在《人工智能:中國企業的實力解析和投資機會》的私享會上,指出AI是我們新一輪工業革命的主要推動力。如果某一個大國能夠在AI這類技術上,在推動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基礎上占有優勢地位,就可以在世界經濟高位經營十年二十年。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建立,除了最傳統的血緣關係,地理位置上相近的老鄉關係,剩下的最大可能性就是興趣關係。而互聯網上的社區就可以是人們相互幫助的工具,也是人們變得彼此親密、尋找共同興趣的途徑。

知乎通過回答問題起家,建立起了以問答為基礎的內容生產和消費的社區氛圍。據36氪報導,截至今年六月底,知乎的註冊用戶已經達到 1.8 億,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隨著社區規模的不斷擴大,用戶圈層和內容偏好趨於複雜性,知乎就開始通過 AI 來應對這個挑戰,解決內容生產、內容質量、社區氛圍、信息推薦等問題。過去一段時間裡,算法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問題路由、推薦算法等核心機制扮演了內容生產中樞調度的角色。這超越了原有依賴每個提問者自身社交圖譜進行問答邀請連接的機制,而是自動化、規模化的進行全平台的問答連接。

AI的落地時代 科技 第4張

在移動互聯網和AI的時代,消費者更希望能輕鬆高效地找到問題的答案或解決方案,們並不是在搜索,人們需要的是解答,以及興趣相投值得深聊的朋友。如果建立更好地匹配人和人之間關係的智能社區,既擁有社區中人際互動所帶來的認同感和信任感,又具備 AI 驅動的精準性和規模性,不但需要技術專家、行業協會和商業公司的努力,也需要我們每個人親身地參與其中。

臉書的創始人佐伯格曾在2017年2月16日發表了一個大膽的宣言,呼籲有必要建立全區社群。他認為,這個時代的社會政治動蕩(從毒品泛濫到極權主義政權暴虐),有相當原因是因為人類社群瓦解所致,幾十年來,各類族群的成員減少了25%。他希望由臉書的工程師們率先打造一套AI系統,幫助人們加入有意義的社群。據相關數據顯示,臉書的系統在上線半年後,加入相關有意義社群的人數提高了50%。

但顯然,這還不夠,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四、結語:未來是AI的未來,2018是AI開始落地的一年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從概念到落地,AI其實已經走過了30年的歷程。

在新作《今日簡史》裡,尤瓦爾赫拉裡再次發出聲明,告訴大家AI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革新大家新天的生活,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失業,除了設計AI系統改造了自己生物組織的「神人」們。

在歷次技術革命中,一個人、一家企業,甚至一個國家,可以選擇的都只有兩條:要麼加入浪潮,成為前2%的人,要麼觀望徘徊,被淘汰。

未來,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各行各業定將取得更為長遠的發展,而在新一輪的AI「軍備賽」中,誰又將繼續領跑市場,只能等待市場的檢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