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立寺 文化興寺 關注「法華寺」智慧分享
緣來臘八
赴一場儀式感的約會
想要幸福的生活
其實 並不難
只需一點點「儀式感」
成道寶品
一
碗
儀
式
感
的
「儀式感」是2018年的網路流行語,意思就是感覺到某一天與其他的日子格外不同,某一個時刻與其他的時刻十分特殊,在儀式感中,人們找到了久違的愛和溫情。今年的臘八節,與法華寺「慈心福慧粥」結緣的廣大市民和各地回家的家人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臘八不一樣的儀式感。
臘八節是佛教教主釋迦牟尼的成道日,對於佛門來說,可是一年中值得紀念的日子。在佛陀的成道日與大眾結歡喜緣,是法華寺堅持六年的傳統。六年的愛心堅守,越來越多的社會大眾對臘八這一天,多了一層熱心的期待,趕赴法華寺奉粥點領取一份暖心的臘八粥,成了很多市民的慣例,在寒冷的冬日,喝上一碗甜蜜蜜、熱騰騰的臘八粥,實在是體貼又暖心。
緣
凌晨2點,夜色如漆,但法華寺齋堂內已經燈火通明,義工家人們各司其職,默默付出,每一個熬粥、包裝的環節都嚴格把關,不僅是為了製作出香甜的臘八粥與大眾結緣,更是佛弟子感恩佛陀,回饋社會的精神載體,當人們喝著寒冬歲末的這份溫暖時,再多的辛苦也感覺不到苦和累。
食
早晨6點,義工家人們從各地奔赴而來,只為了這一場跨年的「約會」能給更多的人們帶去溫情。天還沒亮,滿載著臘八粥的車隊就來到了市民廣場。一只只保溫粥桶被打開,赤豆、桂圓、花生、黑米等十幾種食材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很快,晨練的市民、打掃馬路的環衛工人、上學的孩子、附近上班的職工們紛至沓來,在義工們的組織下排成了長長的隊伍。義工們一邊分發環保餐盒,一邊跟大家講解臘八結緣的用心,早晨的寒風雖然凍人,卻阻擋不了大家的微笑與熱情,一碗粥,一聲謝,一句祝福,溫暖了在場所有人的心。
一位男士說:「臘八節是中國的傳統習俗,法華寺的奉粥活動傳遞的是一種文化精神,自己到現場來看了,十分感動,希望沾沾佛門的福氣。」 有位大嬸說:「我今天六點就在這里等了,知道法華寺每年都要來送粥,帶一碗臘八粥回去給小孫子,孩子吃了添福有智慧。」
劉女士是帶著一家人來排隊領粥的,去年領的臘八粥回去給老人喝,老人讚不絕口,所以今年一早就來排隊,希望一家人借著臘八的喜氣,全家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幾大桶臘八粥一碗碗盛完,天色已經大亮,不斷地有市民和路人加入排隊的大軍,為了保證大家都能領到臘八粥,義工家人們一邊跟齋堂聯繫,保證粥源充足,一邊在法華寺內加設了奉粥點,方便一些遠道而來的市民領粥。
「請問這里的臘八粥是免費領取的嗎?」「是的,我們為你們準備了餐具,你可以在這里吃也可以帶回家。」「謝謝你們。」 兩位過路的老人欣喜萬分,他們去寺院吃臘八粥已經有了好幾年的習慣,沒想到今天在市民廣場就領到了,寺廟的師父們想得太周到了。」兩位老人幸福地笑著,一臉地喜悅和滿足。
與此同時,法華寺內也是人聲鼎沸,很多市民冒著嚴寒趕來,就是為了品嘗一碗臘八粥。今年的臘八粥口感更甜更糯,豐富的食材包含了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明目、安神、通便等健身作用,既增加了人體的營養,又提高了大家抗病和恢復健康的指數。佛門臘八奉粥,是非常有儀式感的「成道寶品」,喝過臘八粥的人,由此與佛法結下了一份好因好緣。佛經說:「得上法味,獲大滿足。」 臘八粥或許不是什麼珍稀佳肴,卻埋藏了不知多少回饋世間的深情濃意。義工們犧牲個人時間,傾力投入的這碗臘八粥,不僅使人充饑止渴,更像埋在泥土的種子,融化了人間的冷漠隔閡,使處處華枝春滿,遍布心蓮。
熱鬧鬧的年
紅彤彤的春聯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中國人過年自然少不了春聯。春聯,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符號,它融合了詩詞的古樸典雅和書法的飄逸雋秀。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大紅春聯貼在門上,辭舊迎新,寄予新的一年新的期待。法華寺慈心社更是在臘八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邀請知名書法家為廣大市民和善信家人送上新年的祝福。
今天上午9點,一場盛大的送春聯活動在法華寺般若講堂舉行。來自南通市書協、如皋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海安青年書法家協會的書法家們以書法與廣大信眾結緣,為廣大信眾和市民免費書寫春聯。書法家們揮毫潑墨,用行、楷、隸等不同風格的書體書寫春聯,一幅幅飽含祝福、吉祥的春聯和「福」字送到大家手中。人們圍著書法家們旁邊,饒有興趣地觀摩難得一見的書法藝術,心情雀躍地等候大師們的墨寶。
很多人說,現在的印刷業發達,以前春聯都是直接買印刷品,但今天到現場看到大師們現場書寫的春聯,感覺散發著濃濃墨香的春聯更具年味。當看著書法家們的筆尖落在紅彤彤的紙上時,紙墨飄香,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真真切切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幾個小時的現場書寫,書法家們寫下了近千張春聯和「福」,洋溢著新春氣息的春聯,或行雲流水,或娟秀舒展,或力透紙背,或妙筆生花,人們盡情挑選著,講堂內歡聲笑語一片……
我來培福
你若需要
今天送春聯現場,書法家們還與慈心社理事長照空法師一起,為慈心社長期結對的鄧元村十位孤寡老人送上新年的祝福和慰問。如皋農商行的主管親自送來棉被,與慈心社一起,給老人們獻上愛心。老人們開心的看著滿眼的春聯,感受著濃濃的關愛和溫情,現場洋溢著喜慶和溫馨的氛圍。
佛教提倡慈悲濟世,廣種福田,「福田「是一種比喻,其中一個就是廣行善舉,關愛社會弱勢群體。孤寡老人們無兒無女,有的喪偶,有的離異,獨自一人生活,無人照料,不少還身患多種疾病。春節將至,人人盼望回家團圓,但孤寡老人孤苦無依,無人團聚。慈心社把老人們請到寺院,接受暖心的慰問,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是通過這種感恩、奉獻的方式,使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慈善公益的事業中,給需要幫助的人們帶來大家庭的溫暖。祝願老人們身心安康,六時吉祥,歡歡喜喜過春節!
•END•
圖片 | 王海松老師 慧佳
文字 | 慧真
一碗粥的跨年之約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