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木舒
「都這個年紀了,相親就相親吧,萬一遇到了看對眼的呢!「
這是昨天出現在我閨蜜群中的一句話。
而非常難以置信的是,這句話是出自我之口。
還記得幾年前大學剛畢業的時候,第一次被我媽要求去相親時,我簡直難以置信,那時我瞪大了雙眼指著自己對我媽說:「我才22歲,你居然叫我去相親?「
那時我的閨蜜群里,好像所有人都達成了共識:「相親?那麼尷尬的事!不可能的,這輩子絕對不可能的!」
而現在,4年過去了,所有朋友相親次數加起來,或許早已破了三位數。
從不想違抗父母而妥協,到慢慢的麻木,再到現在完全變身為曾經父母的樣子,非常誠懇的相勸:」去看看吧,萬一合適呢。「
這個改變太大,讓人唏噓,不免想到了朋友之前說的一句話:當你可以坦然的接受相親這件事時,那就證明,你的年紀已經不小了。
但是非常奇怪,你會發現:長輩介紹的對象很多,優秀的也很多,可不知為什麼,就是成功不了。
而最讓人覺得痛苦的是,每當相親結束回來告訴父母「不合適」之時,總是要遭到他們的一番痛斥。
很奇怪,年紀越大,好像連挑選的資格都沒有了。
就連不喜歡,好像都成了你的錯。
01
或許是快過年了,最近這幾天,閨蜜群里的幾個人,輪番的相親。
問及怎麼樣時,閨蜜們的語氣都很平淡:「就那樣吧,就普通人。」
而在相親結束,加了微信聊天後,閨蜜們總會在群中感慨:「好累啊,不想回。「
是啊,現在就連相親也追求效率,所以在所有的相親中避免不了的一環就是,快速版「你問我答」。
「你多高」「你做什麼工作?」你薪水多少「」你有車嗎「」你有房嗎「
這些或許還有固定答案,可最讓人窒息的是:
「你喜歡什麼」「你討厭什麼」「你的理想是什麼」你的規劃是什麼「「你覺得我怎麼樣」「你喜歡什麼類型」……
說實話,這些問題的答案,連我自己都不知道。
就像例行公事的面試,枯燥無味,毫無感情,讓人窒息。逼得一個朋友,直接給自己做了份簡歷,再遇到此事後,可以直接髮過去。
大家都不願花太多的時間慢慢的、委婉的了解,就這樣,大多數的此類相親,在最初的過程中,充滿了直接和敷衍,最終很快無疾而終。
但在失敗之後,往往會得到來自長輩的二輪轟炸。就像我媽常常在我耳邊嘮叨:
「我看他挺好的啊」
「為什麼就不行」
「你都不和他聊,你怎麼知道不合適?」
而在昨天,群里剛相親完的閨蜜的一句話點醒了我。
或許根本不是針對相親對象,而是覺得從不認識到熟悉,這個互相了解的過程,太累了。
想想好像真的是這樣。
十七八歲時,我們總是會花大量的時間在聊天上,深夜躲在被窩里,和朋友聊和暗戀對象聊,越聊越興奮,越聊越開心。
那時候,我們都在努力的交心,想了解別人,也想讓別人了解自己。發自內心覺得這個過程讓人愉悅。
但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工作多,壓力大,每天應付工作已經讓我們精疲力竭,我們好像已經慢慢喪失了聊天的欲望和熱情。
再去和一個陌生人從無到有的了解,過程太漫長太累了,那種公式化的了解過程,讓人覺得也像是一份必須得完成的「工作」,枯燥無味,讓人提不起興趣。
越長大,越矛盾。
我們好像喜歡躲在自己那個固定的圈子里,沉浸於那種和老友間我不說你也懂的默契,卻在新人面前,習慣的把自己藏了起來。
也渴望遇知心人,卻又害怕是在做無用功,害怕被傷害。
02
那天和閨蜜們的聊天,在這樣一段話中結束。
和年紀相仿的很多人聊過天,其實你會發現,隨著年紀的增大,好像大家都會變得越來越坦然。
還記得之前在節目《野生廚房》里,所有嘉賓對於薑妍都有一個疑問:「你那麼好,怎麼會單身呢!?」
長得好看,又會賺錢,性格也好,而且還做著一手的好菜,可她32歲了還是單身,剩誰也不該是把她剩下來啊?
那時薑妍回應的那段話我想戳中了太多太多單身男女的心:
現今有太多年輕人在20多歲時最適合談戀愛的年紀,一直想著的不是戀愛,而是把自己照顧好了,讓自己的經濟獨立,生活獨立,有獨處的能力。
而等到你自己能獨立解決好這些問題後,你反而會發現,自己想要的就更加純粹了。
所以在擇偶中會更多的關注是:是不是真的喜歡、欣賞、志趣相投。除非真的有一個人可以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否則不會考慮結束單身。
那個人出現了最好,不出現也沒關係,因為他們自己也可以過得很好。
想想好像真的是這樣。
很多時候,你覺得有些人看起來就像一個鬥士,好像沒有什麼能打倒,
可其實她們的無所不能也是裝出來的,只是裝著裝著突然也就習慣了。裝著裝著好像也真的變得「無所不能」了。裝著裝著突然發現,這樣生活好像真的挺自在,好像真的也不需要了。
在知乎上曾的一個提問:是不是越長大越難愛上一個人?
那時有一條回答說:
我們不是越難愛上一個人,而是越來越知道自己究竟愛什麼樣的人,適合什麼樣的人,也越來越能分辨什麼是愛。
不介意單身,也不排斥婚姻
因為更尊重婚姻,也更在意什麼是「愛「,所以不願將就。
03
薑妍的「剩」是一種主動選擇,她想讓婚姻回歸到愛情。
但讓婚姻回歸愛情太難了,因為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物質太難了。
去年爆火的「中國相親價目表」,每一個數字中透露出的都是焦慮。
問了一圈,身邊很多單身人士不戀愛不結婚的理由都是:「沒錢」
就像日劇中說的那樣:沒夢想沒存款,什麼都沒有,戀愛說到底就是遊刃有餘的人才能乾的事,我這種不充裕的人,什麼都沒。
在現今這個現實社會里,人人都是現實的。
20歲的時候,有一個人來和你表白可能會欣喜很久,而當年紀大了一點,想的太多,考量的太多,物質、現實在感情中所占的比重太大,相應的,愛情也越來越少。
現在的相親,不就是這樣:擺好了自己的籌碼,列出對對方的要求,就像是一個個暗號。
而婚姻和做生意一樣,沒有什麼道理可言,利益最大化或許才是他們追求的本質。
雙方擺好自己有什麼,缺什麼,然後找到對應的人,像拼圖一樣,如果你正好能給我缺的並且想要的,那我們就都「完整」了。
如果不幸的沒能找到那塊正好匹配的,就退而求其次,稍稍的在特點角度放寬條件。
普遍的相親方式,讓婚姻變得和生意一樣冷冰冰,只談利益,不談感情。
在這樣的現實面前,「靈魂伴侶」就像是一個笑話。
所以,跟戀愛相比,脫貧好像更重要。
因為在一定的意義上,脫貧,才能有更大的選擇權,更純粹的愛。
無關男女。
04
寫到最後,好像也突然想通了。
其實誰不想找一個靈魂相契合的人?
但靈魂伴侶一向是可遇不可求,那在那之前:你想找一個什麼樣的人,就讓自己變得足以配得上那樣的人。
李孝利之前曾對IU說:
「對待愛情,不用刻意的去關注。」
「多旅行多看書多積累經驗,要把自己變得優秀。」
「你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樣的人才是對的人,這樣,對的人出現時你才會知道。」
是啊,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王子灰姑娘的童話?
用物質作為紐帶聯繫在一起的婚姻常見,但靠無形靈魂牽絆一生的難上加難。
你想找一個有趣的靈魂,就先將自己變成一個有趣的靈魂。
你得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你才能及時抓住。
你必須始終保持著吸引力,才能讓你們的愛情永遠保鮮。
都說從前車馬郵件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而在這個錯的永遠比對的多的時代,遇到一個有話說,有事聊,讓你不管不顧,刨除掉條條框框,僅僅因為喜歡就在一起的該有多難啊?
現在這個世界,好的人太多,可合適的太少。
都說婚姻就像一場考試。
有的人提前交卷
有的人按時交卷
有人的到了時間還沒寫完
有人直接交了白卷
有人看似漫不經心,卻考了高分
有的人也很認真地答,但卻都是錯的
有人隨便往上寫,但自己都不知道對錯
它可能讓你飛上枝頭變鳳凰
也可能把你從天上打下來變草雞
但提前交卷的人不一定考得好
到時間沒寫完的也不一定差
交了白卷的人可能不需要用這場考試來證明
寫也好,沒寫也好
愛也好,不愛也罷
結婚也好,單身也罷。
只要是一切遵從本心就好!
生活已經過得這麼累了,就先過好自己的生活吧。
不必把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不必執念,不必強求。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