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催婚,你很煩躁?聽聽羅翔的這番話,你可能會平靜一點

  

  作者|李彎灣

  插圖|Owen Gent

  那些家境優越、父母開明豁達的人,可能永遠也體會不到,普通人家的孩子和父母,這一輩子能過得有多麼艱難與糟心。

  能把「艱難」與「糟心」這四個字體現得極盡描摹的,當屬催婚這件事了。

  那些沒經歷過催婚的人,我來向你介紹一下,催婚是一件讓人感到多麼絕望的事。

  先說孩子的絕望。

  年輕人被催婚,總是感到很煩躁、很無奈。

  被催婚的人,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其中一種,是有對象,但可能感情不好,猶豫要不要結婚,或者感情不錯,但因為經濟條件不太好,所以不敢貿然結婚,父母在這個時候催婚的話,只會讓孩子放大自己的對結婚的擔憂與焦慮,所以很煩,但這種情況比較少,我就不展開講了;

  另外一種,是沒對象的,現在單身。大部分人都屬於這個情況。

  你說一個人單身是因為他喜歡一個人的生活嗎?很顯然不是,他也想戀愛、也想結婚啊,但問題就是找不到合適的人。

  父母才不管這些,他們隻覺得結婚是個任務,管你三七二十一,你得給我把這個任務完成了。

  父母只管催婚,但毫不顧忌孩子的感受。

  但是,「感受」這種東西,又十分重要。

  「感受」是什麼?

  感受就是:

  父母一催,孩子就會覺得更焦慮、更恐慌、更煩躁,感覺自己的人生更失敗——覺得自己工作工作不行、錢也掙不到、對象也沒一個、未來不知道該往哪裡去……

  催婚跟催債是一模一樣的,就像一個欠債的人,本身幾十萬、幾百萬的負債都已經讓他心力交瘁了,他自己知道自己負債、知道要還、知道要想辦法還、也焦慮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還完,但父母還每天在他身邊放了一個大喇叭,循環播放,「你看看你,欠了多少錢?還想不想還了?什麼時候才能還完?你打算幹點什麼來還債?」

  一個二十八九、三十多歲的單身青年,面對父母的催婚,他那種糟糕的情緒,不只是對被催婚的反感,也不只是對父母不理解自己的無奈與悲憤,更多是對眼前這一切不滿卻又無法改變的無力感。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那確實是啊,如果能有辦法,誰還會憤怒呢,誰還會痛苦呢?憤怒也好,痛苦也罷,不都是因為解決不了問題嘛。

  如果能一夜暴富、如果能馬上就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人,我們還會怕父母催婚嗎?我們隻怕父母不催吧。

  再說父母的絕望。

  父母催婚,他們也是被逼無奈。

  首先,是他們的認知。他們從小就接受傳宗接代那一套觀念,覺得生而為人,就一定要有後人,要不然你老了誰管你、你死了誰給你上墳——當然這都是借口,無論怎樣,他們就是覺得人一定要結婚生子,甚至不需要理由——這就是觀念。

  觀念這個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就是比鐵還硬比鋼還強,你要去改變誰的觀念,是非常非常難、甚至是徒勞無功的事情。

  觀念它就像一個被扣死的罐頭瓶,你擱哪裡用沾滿油的手去擰,你越擰越沒用、越擰越痛苦、越擰越生氣。

  父母覺得傳宗接代、生兒育女、養兒防老很重要,你無法體會那種重要,你覺得無所謂,反過來講,你覺得愛情很重、感覺很重要、有錢很重要,但父母理解不了這些東西對於結婚而言的有什麼重要的,他們覺得,不就是找個人過日子嘛,怎麼讓你結個婚這麼費勁,結婚哪裡需要什麼感覺不感覺、愛情不愛情的東西,只要是個人就行,怎麼在你這兒就變成了天大的難事。

  你無法真正理解他們,他們也無法真正理解你。

  不要忽視這種「無法真正理解」,這種無法理解,幾乎等同於說不同語言的兩個人在說話,甚至等同於一個植物跟一個動物的對話。

  其次,父母覺得幫兒女完成婚姻大事,是他們作為父母的任務。所以,你結不結婚,不只是你一個人的事,也是他們的事,甚至可以說,不是你的事,而是他們的事。

  結婚這件事,就像做飯。父母在外勞力,叫你在家做晚飯,等他們下班回來吃。你說你不餓、你不吃,他們會非常生氣——你吃不吃我不管,但是我們得吃啊。

  所以父母催婚,其實他並不在乎你幸福不幸福、有沒有愛情、有沒有錢過日子,他隻在乎你能不能找個人結婚、並且生孩子。

  生不生孩子是你的事,你覺得無所謂,但能不能抱孫子,是他們的事,他們很在乎。

  再次,父母都是平頭小老百姓,很難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他們一輩子都在跟別人對比著過日子。別人家的孩子都買車買房了,你沒買,他們會覺得你沒出息;別的老頭老太太太都抱孫子了,就只有他自己的孩子還在單身,他會覺得很丟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所以,催婚的本質,就是普通、頑固、自以為正確的父母,跟普通、頑固、自以為正確的孩子之間的戰爭。

  這種戰爭,不是兩個野蠻人的戰爭,更像是兩個佛教徒的打鬥——打在你身,痛在我心。

  你被催婚,你很痛苦。父母催你,他們也很痛苦。

  而這個問題,是解決不了的,最起碼是短期內解決不了的。

  每一次被催婚,你都很痛苦,那該怎麼辦?

  我想,我們可以聽一聽羅翔老師的一番話,或許會好受一點。

  他說:

  「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人要承認自己是有限的,於是承認你的邏輯是有限的、承認你的理性是有限的、承認你的閱讀是有限的,承認你整個人就是在偏見之中,你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見。」

  我覺得這句話應用範圍很廣,用在這裡也很合適。

  是啊,我們確實是要承認自己的有限性,承認自己的條件有限、能力有限,年輕的時候不懂事,覺得自己有天大的本事、有無限的未來,但到了這把年紀,也該認清現實了,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

  你的認知很有限,例如你想要愛情、想要兩情相悅、想要互相喜歡才能結婚,這種想法就是正確的嗎?未必。即便這種想法是正確的,也不必強求父母認同和理解,因為父母的認知也很有限。

  要求父母認同你、理解你,這就是一種癡心妄想、一種自討苦吃,就像父母希望你認同他們、理解他們,一樣都是徒勞。

  別說像我們這種渺小的普通年輕人了,就是歷朝歷代各種偉大人物,他們跟父母的關係,也基本上都是一塌糊塗,他們在父母眼中,很多都是不孝子,你看,那麼多能力通天、本事無限的人,都無法讓他父母感到舒心,何況我們這些麻瓜呢?

  希望父母能體諒我們、能開明一些、能看得開一些,這其實就是偏見的一種,偏見是因為你以為你是對的、父母應該理解你。

  你期待父母理解你,這種期待就是很幼稚的想法,就像一個文藝青年,自己寫了一部小說,沒人看,他就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沒有知己;就像一個導演,拍了個電影,票房慘敗,他怪觀眾沒有審美。這都是幼稚,都是無知,都是偏見。

  我年輕時候寫文章,看到那些反對、批評我的評論,我真的會很生氣,但現在誰要否定我、批評我,我覺得這不僅正常,而且很好,這才是一篇文章發出去它該有的樣子。

  我想,很多人會覺得,不期待別人認同自己,是一種常識,無需解釋。

  但怎麼到父母這兒,這個問題就很難想通呢?

  問題出在,父母被我們放在了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他們是愛、是權威、是恩澤的化身,如果我不聽他們的話、如果我讓他們不幸福、讓他們難過了,我就會很愧疚、很難過,覺得是自己不對、是自己無能。

  這一點是很難被察覺的,畢竟很多人都會覺得,哎呀,我只是不想被他們催婚,我沒有覺得我父母高高在上啊、沒有覺得他們就代表正確啊、沒有覺得自己愧疚啊……

  你把父母放在一個特殊的位置,他們的喜怒哀樂當然會嚴重影響到你的生活,就像很多人談戀愛,神化了戀愛,把他對象看成是什麼「上天賜給我的禮物」「天使」「獨一無二的人」,你把你對象看成神,看成了一種區別於任何別人的存在,你說他的喜怒哀樂是不是也會嚴重影響到你的生活?

  所以,我們可能要把父母從神壇拉下來,他們是人,父母只是一個角色,你跟父母的關係,也只是各種人際關係中的一種。

  你是怎麼跟一般人打交道的,就怎麼跟父母打交道。

  你有一個觀點、一個想法,一般人不讚同你,不用跟他計較,他有他的看法,他有他的人生,你也有你的人生,聊得來就多聊一會兒,聊不來就自己過自己的生活。

  跟父母的關係也如此,你改變不了他們、他們也改變不了你,如果他們想改變你,那是他們自討苦吃,如果你希望他們理解你、認同你,那也是你自己自討苦吃。

  父母有他們的人生,有他們的命,你也有你的人生,有你的命。

  把情緒和精力放在自己改變不了的事情上,只會讓你不斷內訌。

  不用想著怎麼去滿足父母、不用想著怎麼去改變他們、不用想著怎麼去應付他們、不用期待他們理解你,你只需要接受就好。

  接受父母對你的催婚,這很正常,催就催吧,就當那是他們的一種娛樂方式,聽他們嘮叨、看他們生氣,聽著就好,不必反對、不必期望被理解。

  他們生氣跟你不結婚沒有因果關係,他們生氣只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智慧解決自己認知和情緒問題,要你為他們的情緒問題買單,這是不公平的;同樣,你被催婚而感到痛苦,跟父母催婚也沒有因果關係,只是因為你沒有認清現實、沒有認識到父母不理解孩子其實很普遍也很正常。他們也無需為你的情緒問題買單,就像假如將來你有了孩子,你的一切喜怒哀樂,都是你自己的事,你也不能指望你的孩子為你的情緒問題負責——如果你因為他學習不好、早戀、不婚而對他大發雷霆、自己整宿不眠,那就是你有毛病。

  不用擔心你不結婚,某天父母抱憾而終你會感到遺憾。

  人生無論怎樣都無法圓滿,所以其實也沒有任何事值得遺憾。

  不用強求非得要跟父母相處融洽、不用強求一家人其樂融融,畢竟,自古以來,那麼多人,無論平頭百姓還是帝王將相,都做不到這一點。

  歸根到底,我們無法改變他人,也很難改變自己的處境,我們能做的,就只有盡可能看清這個世界的真相、改變自己的認知、調整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怕鬼鬼就上門來,強求更添愁滿懷。

  ——完——

單身優質女會員:

男生單身優質會員:

單身聯誼活動: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追蹤娜米,與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datenami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

在你最愛的平台追蹤娜米

脫單秘笈

戀愛數字

男女會員

戀愛金句

時事觀察

生活圖文

諮詢服務

會員活動

活動分享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生活圖文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