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主義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不想結婚,各有各的原因。
很多年輕人都處於恐婚狀態,畢竟結婚了要改變自己的生活,負擔更多的責任。
尤其有了孩子後,更加不能隨心所欲。
除此之外,女人恐婚還怕嫁的男人不靠譜。
出軌,離婚,家暴新聞看多了,吸收了一些對男性的負面看法,對婚姻不再期待。
社會節奏變化快,工作壓力大,買不起房,也結不起婚,更生不起孩子,索性就躺平了。
還有對婚姻抱理想化的想法,堅持要找一個方方面面都滿意的伴侶,如果找不到,這輩子也絕不將就。
總之,不結婚的理由有千百種,怎麼活,自己開心就好。
但嘴上喊著不婚的年輕人,心裡完全沒有焦慮嗎?
大部分人都是焦慮的。
如果不婚不育,擔心老了沒有足夠的錢養老,擔心自己生病了沒人伺候,擔心萬一有事去醫院沒有人簽字。
這時候,就有一堆人出來說,結婚要有資本,不結婚也是需要資本的。
你有足夠的錢嗎?
有穩定的工作嗎?
有自己的房子嗎?
能夠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嗎?
這些問題當然是客觀的,不是所有不婚的年輕人都有房有車有存款,很難瀟灑的。
有些人在一線城市打工,還在租房子,而且是這類人居多。
他們不結婚是可以過得不錯,一份薪水自己花是可以。
但是對於弱勢群體,收入微薄的年輕人來說,結婚生子也不是什麼好選擇。
尤其是女生,因為自己窮,整個狀態能量就很低,匱乏感重。
這時候很容易有嚴重的托付心態,吸引的大多數也不是給你負責一生的良人。
很多條件不好的女生,談戀愛,結婚的,真不是什麼好對象。
她沒有任何籌碼,也意味著沒有什麼選擇權。
吸引來的男性,大多數就是將就著用用。
經營不好自己,沒有主心骨,結婚反而更慘。
從這點上看,結婚還是不結婚,沒有什麼配不配得上的。
而是對自己有沒有足夠了解,對自己人生的掌控力有多少,對未知的恐懼有多少,心理力量才是第一位。
01
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
我們之所以在想結和不結之間反覆橫跳,根本原因就在於個人的生存焦慮和死亡焦慮排在第一,而對於愛的需求還排在後面。
如果單純是精神需求,不結婚也可以實現。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我們有多大能力可以化解這種對於生老病死的恐懼和焦慮?
賺很多錢,生很多孩子的群體,就在為臨死前做準備。
生病時,有孩子看望,照顧,簽字,能讓人感覺到有安全感,沒有被這個世界遺棄。
所以人老了,心理力量就變弱,需要依賴後代來負擔一下自己的這段時光。
這也是我們農鄉人妻,整個家庭結構捆綁緊密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老人常說:「不結婚不生孩子,你老了怎麼辦?
你死了沒人收屍怎麼辦?」
不過以現在社會來看,還是屬於錢的問題,足夠多的錢可以緩解一些生老病死的焦慮。
那麼沒錢的,無論結婚不結婚,都有嚴重焦慮。
有錢就似乎對人生有更多一些掌控感,讓人覺得有安全感一點。
所以,無論結婚不結婚都要有錢。
有些條件不好的女生,在遇見幾次渣男之後,就開始覺醒改變自己。
從渾渾噩噩的戀愛狀態中抽身,變得理性,有清晰的自我規劃,並且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財富創造中。
她會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意識到了人生只能靠自己。
所以,婚與不婚只是一種生活形式,最重要的是我們用什麼樣的思維來改變生活,創造生活。
02
要有強大的心理能力
就算我們有錢了之後,如果生病去醫院,隨時感受到死亡的威脅,這都不是家人能幫上忙的。
每個人的心理承受力不同,有些人自己去醫院就覺得委屈孤獨,流淚,覺得人生好苦。
所以,生病了一次就發誓要找到對象,在脆弱的時候可以陪伴自己。
而有些人一個人去醫院都已經成為習慣,抽血,拿藥,看病,整個流程下來,都已經成為習慣。
去年我做檢查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去的醫院,朋友們都在上班。
做的還是不打麻藥的正常胃鏡,但我並沒有自己想的那樣可憐,覺得看病檢查只能自己一個人。
因為我相信我可以處理好任何感受,對任何處境都能夠平常對待。
家人在身邊,心理上得到的支持是不一樣的,但是家人不在,可以自己給自己支持。
有些人看到萬家燈火,親人團圓,羨慕哭泣。
我姐姐說她要是看不到一家子人,就會覺得非常恐怖,空空蕩蕩的。
而我剛好相反,大多數時間,我喜歡一個人待著。
看到一家子嘰嘰喳喳就會覺得被打擾,只有偶爾會需要嘮嘮嗑。
所以,一切都取決於人的心理狀態。
有些人很脆弱,就是想要人陪伴,時時刻刻感到匱乏,空虛,那他一定會不顧一切找對象結婚。
我們總在談論要不要結婚?
什麼樣的條件才能結婚?
其實,一個人忍受不了單身的時候,讓他不要結婚都很難。
一個人覺得單身幸福,你也強迫不了他結婚。
當一個人的心理很強大,精神上可以自我圓滿;
生活中能夠面對許多看似嚴重的問題,對伴侶的需求感不高,他是不願意結婚的。
人對於婚姻,只有出於自身渴望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幸福。
一輩子不結婚的人,也不是嘴巴上說說而已。
生活中會獨自面臨很多事,想法到時候說不定就會改變。
03
要有自愛的能力
單身躺平很自在,然而生活需要有一點追求和自律,可以不結婚,但是可以談戀愛呀!
一個人決定不結婚,就意味著要對自己的人生負全責。
從照顧身體到心理健康,因為有一天可能要面臨父母的離世。
戀愛也會分手,中途改變想法了,戀愛也可以結婚。
年輕的時候,我們以為有姐妹可以一起養老,但是生活的10年間就可以改變很多事。
誰知道這10年裡朋友會不會走散,可能人家中途遇到真命天子就結婚去了。
所以,單身的前提是有自愛的能力。
畢竟,父母,朋友,愛人都會離開我們。
一個人在各種關係中進進出出,是不容易的。
尤其是進入糟糕的親密關係中,就出不來了。
一個人對自己生活上的照顧,這種自愛是表面的。
真正的自愛是守護好自己的心,讓它沉穩下來,變得有力量。
遇到不好的戀愛,有抽身的能力,可以離開消耗自己的環境,可以反擊傷害自己的人。
從內心深處,接納自己的一切,認可自身的價值,從內而外喜歡自己。
我們還可以擁有很多興趣愛好,有大把的時間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
還可以和朋友一起旅遊,可以和家人一起溫存,可以愜意獨處。
生活上樣樣都不缺,內心富足,這是一種精神狀態。
很多離異的女性,有能力的都不願意再婚。
家裡有個鄰居姐姐,就是這樣的代表。
她剛結婚時,一心系在老公、孩子身上,省吃儉用,不敢為自己多買衣服,事事以孩子丈夫為先。
一開始,老公總誇她是好女人,說是自己有福分娶了個好妻子。
但後來發現,無論做成什麼樣,男人總是會有各種理由出軌。
原因是她太無聊了,沒有自己的事可以做。
一氣之下,她直接離婚分了財產,開始自己創業,慢慢有能力養活孩子,現在過得不要太舒服。
後來又談了一個男友,她只是想體驗戀愛,也不願意再婚,不想再和男人有利益牽扯。
她知道過去不懂愛自己,以為對老公好,他也會回報同樣的好,結果並不是這樣的。
當她離婚後,捨得給自己花錢,整個人狀態都改變了很多,前夫反而又找上門來了。
所以結婚不結婚真的是形式,重要的是有自愛的能力。
兩個人可以創造幸福生活,一個人也可以。
尤其是年輕的時候,更應該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做什麼,有清晰規劃,專註自身的發展,就算不結婚都不會過得太差。
作者 | 飛羽 一個喜歡自我探索的人,以成長為目標,經驗為路,真誠為心,活出最大限度自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