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譚喬:離婚兩次,三婚娶小21歲妻子,憂鬱3年,如今怎樣了

  自曝患有憂鬱症的譚喬,最近再次爆火。

  2021年4月1日的凌晨,他在網上發布的視訊中說:

  「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我也患有憂鬱症,別人笑我太瘋癲,小丑竟是我自己。」

  這個時間點很詭異。

  許多人在懷念哥哥張國榮,包括譚喬自己,有蹭熱度的嫌疑。

  那天是愚人節,他的話還被當作玩笑。

  結果,各路媒體聞風而動,紛至沓來,盯上了真實的「憂鬱症患者」譚喬。

  譚喬是誰?

  一位有26年工齡的成都交警,一位主持《譚談交通》13年的非科班主持人。

  (參加活動時的譚喬)

  以前,譚喬上路執法,採訪別人;現在,譚喬面對鏡頭,訴說自己。

  許多人驚奇、唏噓、懷疑,只有他的妻子和親近的朋友知道,譚喬隨時可能翻身一躍,消失在茫茫夜色裡。

  雖然品起來有點悲涼,但不得不說,「憂鬱症患者」這個名頭,讓譚喬繼「譚警官」之後,又一次「風光再現」。

  只是,盛名之下,誰能治了他的病?

  如今,半年時間過去,憂鬱的譚喬現狀如何?

  魚躍龍門

  1972年,譚喬出生在成都一戶普通的市井人家。

  爸爸是郵電局的汽車維修工,媽媽是百貨大樓的售貨員。

  在那個家家戶戶貼著「貧窮」標簽的時代,父母能靠固定收入養活他,著實幸運。

  父母信奉「快樂教育」,孩子健康開心就好,學習上從不強求。

  他從小就有表演天賦,只要有機會表演,不管什麼角色,他都樂哈哈去嘗試。

  他特愛動腦筋,只不過沒用在學習上,全用來鼓搗小發明了。

  大多時候,放學的鐘聲還沒停,他就像旋風一樣,卷起書包沖出教室。

  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打開收音機,坐等12:30分播出的相聲、評書,邊聽邊模仿。

  報菜名、貫口,一套操作下來,惟妙惟肖。

  因為成就不好,他只能去職業高中完成學業。

  (入伍後的譚喬)

  1989年,譚喬17歲,職高畢業的他過早被卷入人生的洪流。

  倒騰草紙賣,去工地刷牆,當印刷工,在路邊攤幫老師傅切菜……

  天天幹臨時工,並不是長久之計。

  於是,1990年,18歲的他光榮入伍。

  部隊訓練嚴苛枯燥,他主動申請去喂豬。

  摸不著門道兒,只能邊請教農村戰友,邊試探著養。

  結果,還是養死幾頭小豬崽兒。

  去看守所站崗,去機場執勤,3年部隊生活在風平浪靜中度過。

  退伍後,他依然是個臨時工。

  去工廠搞基建,裝電話,接電纜,跟農民工同吃同住,睡著咯吱咯吱響的上下鋪。

  雖然工作不穩定,但他沒閒著,也沒少掙錢,他的人生,似乎一眼望得見頭。

  1995年,23歲的他,正在幾百公里之外的貴陽,忙著架電纜、裝座機電話。

  那是「萬元不算富,十萬剛起步」的時代,先富起來的家庭都搶著裝座機電話。

  (譚喬與戰友王迅)

  雖然當時的城市人均月收入也就幾百元,但譚喬一個月能掙到幾千元。

  這在當時絕對是高薪,可父母對兒子這個高薪的工作一點不放心。

  離家遠,臨時工,年齡大了,怎麼看怎麼不靠譜。

  爸爸給兒子寄去一封信,說老家成都正在招交警。

  下個月就要考試,問他有沒有心思回去試試。

  他當然有心思,交警可是個鐵飯碗,要能穿上那身衣服,就是祖墳冒青煙了。

  不過,走後門的、比自己有能耐的人肯定多得多,能否考得上是要看運氣的。

  譚喬是個樂觀派,他抱定主意:考不上就回家休個假,大不了繼續裝電話。

  他果斷回家,報名交警招考。

  他運氣爆棚,得到這份體面的工作,可以每天站在路口,神氣地指揮交通。

  魚躍龍門,他吃上了「皇糧」,內心不免沾沾自喜。

  (譚喬)

  那個時候,他不知道,這一次的運氣,需要用他「小人物」一生的自由去換。

  他的靈魂,還會被懸在半空,像皮球一樣,被兩股力量推來阻去。

  人活著,總是需要付出點兒什麼,才能收獲點兒什麼,不是現在,就是未來。

  「天上掉餡餅」的事兒,從來不存在。

  套中人

  譚喬的交警生涯可以用3個階段做總結。

  1995年到2005年:

  10年間,他一直站在人民商場、四川賓館幾個固定的路口指揮交通、處理違章。

  日復一日的重復工作,對現狀的無奈,讓他在焦慮中心生倦意。

  2005年到2018年:

  13年間,他的工作地點從固定的路口延伸到整個城市,主持的《譚談交通》給予他內心無限滿足。

  人生從底層跨越到巔峰,又從巔峰跌落到谷底。

  而他,像個被操控的木偶,沒有選擇的權利。

  (譚喬在學校宣傳交通安全)

  2018年到現在:

  《譚談交通》已經停播3年,他沒有了舞臺,回到交管局做宣傳工作。

  委屈、不甘堆積在他的腦袋裡,還不能冠冕堂皇地昭告天下,壓抑到最後,他被確診「憂鬱症」。

  剛開始指揮交通時,譚喬就是一臺訓練過的「冰冷機器」。

  遇到違反交規者,伸手招停,車子靠邊,過去敬禮,審查行駛證、駕駛證,根據規定開罰單,請當事人簽字……

  一套動作下來,譚喬做的完全符合流程,但他又覺得哪裡不太對。

  作為一個成都本土話嘮兒,他硬生生憋著一肚子話,但怕違反規定,不敢隨便說。

  當事人的求情、解釋,有混水摸魚的,當然也有真實情況。

  不過,不管理由真假,在譚喬接受的訓練裡,都與自己無關。

  就是這個「與己無關」,讓譚喬內心充滿糾結。

  (工作中的譚喬)

  為什麼不能用溫情一點的方式呢?

  遇到賴皮不怕,他有的是治賴皮的招數。

  怕的是真正遇上有實際情況的,他二話不說開罰單,對當事人來說,確實刺激蠻大。

  時間長了,他成了「老油條」,本性才慢慢顯露出來。

  盡量跟違規者多聊幾句,對方解釋的理由,一聽就能分辨出真假。

  該罰的罰,但要做到讓對方「心裡不難受」,還會吸取教訓。

  有一次執法,他抓到一個駕駛時不系安全帶的司機。

  因當時監控不普及,司機認準他沒證據,拒不承認,隻推脫是他眼睛看花了。

  但譚喬「針尖對麥芒」,你賴我更賴,扣住駕駛證不放行。

  在他的「話嘮戰術」下,司機心甘情願地接受處罰。

  幾個月後,他又見到這位司機,竟然是來感謝他的。

  司機經歷一場高速車禍,多虧當時系著安全帶,才逃過一劫。

  當交警的第3年,譚喬在路口截獲一個詐騙犯,涉案金額60多萬,為此得到單位表彰。

  這算是他執勤期間「最輝煌」的歷史了。

  (生活中的譚喬)

  他是集體中的活躍分子,各種賽事、娛樂活動,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但跟批評比起來,這些讓他開心的事兒只能用鳳毛麟角來形容。

  他受不了單位兩天一小會,三天一大會。

  常常是會議沒開多長時間,他的雙手早已不耐煩地摩挲膝蓋。

  有一次,路口堵得一塌糊塗,卻看不到譚喬指揮的身影。

  上級主管批評他偷懶,擅離崗位,他氣憤地回懟:「我偷什麼懶,我進裡邊通知挪車。」

  上級主管安排個大事小情,他的疑問比誰都多。

  愛頂嘴,毛毛躁躁,不讓人放心,這是上級主管對他的評價。

  一個全身沒什麼亮點,還讓上級主管不放心的交警,憑什麼晉升?

  所以,他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上路指揮。

  (譚喬參加活動)

  在單位,他隻交到三個朋友。

  但在同事眼裡,他們都或多或少腦袋有點問題,甚至當面稱呼他們「病友」。

  仕途無望,大眾緣沒有,30多歲的譚喬向母親發牢騷,想20萬賣了這份工作。

  時移世易,當初心心念念的「鐵飯碗」,如今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他的靈魂,被厚重的套子包裹,漸漸窒息。

  而真正的譚喬,渴望的是自由生長的空間。

  迷茫無措的時候,一束光射到他的身上。

  救命稻草

  2005年,成都市交管局和成都電視臺正聯合籌備一檔節目,計劃向市民宣傳新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

  制片人在全市交警中選拔主持人,他見到的,都是交警部門挑選出的精英。

  他不否認這些人的優秀,但,與節目風格一搭,怎麼看怎麼別扭。

  形象氣質佳的,正氣十足,活力欠缺;詼諧幽默的,聒噪鬧騰,過猶不及。

  節目拍攝在即,上級主管們有點腦殼疼。

  (年輕時的譚喬)

  交管局有人想起參演了幾百場普法小品的譚喬,推薦他去試鏡。

  試鏡的內容是上路糾正違規,譚喬輕車熟路,照相記者跟蹤拍攝。

  途中,他遇到兩起違反交規的事件,根據往常經驗全部處理妥當。

  看著這個30歲出頭的「老交警」,制片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是個可塑之才。

  不是特別帥,但說得過去;說話風趣,但不失分寸。

  跟報考交警時一樣,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這個「交警中的異類」一試即中。

  這下,譚喬不用站在路口吹哨子、打手勢了。

  整個成都市都成了他的地盤,想上哪裡就上哪裡。

  不過,這個「哪裡」,譚喬是有講究的,他天天看萬年歷,沖著「喜神」的方向跑。

  以前執法必須根據流程走,常常因為話多挨批評。

  現在錄節目,只要在規則框架內,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他終於可以穿著警服,跟違規者多嘮嘮嗑了。

  嘮交通安全,嘮人生的意義,嘮活著的價值。

  一嘮一應之間,剪輯出六、七分鐘的節目綽綽有餘。

  舞臺變大了,心靈自由了,譚喬的心勁兒上來了。

  (譚喬道路採訪遇阻)

  小時候練過的相聲,信手拈來的段子,甚至詩詞歌賦、民間笑話、諧音梗,全都派得上用場。

  說話的神態、腔調,語速的快慢、深淺,他都照著鏡子仔細練過。

  誰說宣傳交通安全必須冷冰冰的,必須有儀式感,譚喬就用溫情牌、親民牌打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火了13年,如今依然生命力頑強的《譚談交通》,就是最好的證明。

  節目初始,譚喬發現一輛超載的三輪車。

  車上裝著廢品,高度令人「驚悚」,更讓人心臟抽緊的,是廢品頂上還趴著一個人。

  直到現在,在城郊的馬路上、城市的主幹道上,許多人仍親眼目睹過這種畫面。

  不過,有的裝著蔬菜,有的裝著稻草。

  三輪車的小小身軀,擋不住勞力人民「為了生活,天馬行空的創造力」。

  冬天很冷,三輪車的扶手上裝著肥碩的棉手套。

  丈夫是司機,駕駛座的邊緣,擠坐著他的妻子,廢品垛子上趴著的,是他們的兒子。

  譚喬普法:「三輪摩托車裝載高度從地面算起,不能超過1.5米,長度上,後面不能超過車身的0.2米,而且還不能載人。」

  普法結束,交心的話來了:「這麼冷的天,老婆在旁邊吹風,兒子在頂上吹風,你不心疼嗎?」

  車主強調:「心疼也沒有辦法,一家人不想分開。」

  譚喬直接用「一家人不想分開」這句話,強調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試問誰又願意跟自己的家人分開呢?但車禍猛於虎,為了家人的幸福,一定要遵守交規。」

  宣傳了交規,呵護了親情。

  整套操作行雲流水,沒有居高臨下的質問呵斥,只有平易近人的關心提醒。

  (年輕時的譚喬)

  許多人說,那時候的譚喬簡直帥爆了,看上去青澀稚嫩,英俊純樸。

  觀看的人越來越多,品出的味道八門五花:

  這是一檔綜藝節目,稱其為「國內綜藝天花板」都不為過;

  其實,這就是一部高質量的喜劇片;

  這明明就是大型生活紀錄片;

  還有人說,自從看了《譚談交通》,十字路口沒車通過的時候,他也在等紅燈。

  節目回饋熱烈,坊間一片誇讚。

  譚喬如一潭死水的人生又起了漣漪,攪動水波的,正是《譚談交通》。

  譚喬投進去的,是自己後半生的夢想。

  只是,三輪車司機所說的「沒有辦法」的事,譚喬在節目中遇到的機率非常大。

  正是見多了底層人民「為了生活,沒有辦法的事」,而自身能量卻遠遠達不到拯救苦難的高度。

  矛盾積壓在內心,久而久之,也成為譚喬患上憂鬱症的一個誘因。

  盛名之下

  2009年,《高端訪談呂老板》的一期節目,將《譚談交通》推向全國。

  譚喬帶著這個節目,走上央視《向幸福出發》的舞臺。

  一幅幅真實的底層人物畫像,讓太多的人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代入進去。

  (《高端訪談》中的呂老板)

  老婆跟人跑了,幹什麼賠什麼的「氣球哥」;

  給倍斯特櫥櫃打免費廣告的師徒倆;

  女兒得了尿毒症,非法營運的中年男子;

  親人相繼逝去,與腦癱弟弟相依為命的「福貴大爺」……

  「生活不易,全靠演技」,在他們的身上,許多人看到的是自己。

  樸實的話語,善意的提醒,匯成涓涓細流,於無聲無息中浸入觀者的心。

  普通交警譚喬,開著那輛沒有警燈的白色捷達車,穿行在城市的道路上,整整10餘年。

  譚喬不見了,「譚警官」上位了。

  正是這個稱呼,把譚喬架上神壇,站上一個虛無縹緲的人生制高點。

  當年的「譚警官」和《譚談交通》火到什麼程度?

  節目錄制大多在三環之外,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粉絲圍堵,以免造成重要路口的交通癱瘓。

  有人為了一睹「譚警官」真容,不惜故意違章釣譚喬上鉤。

  有人寫信說,天天在電視機前守著,就為等他的節目。

  擔心他吃不好飯、睡不好覺的,擔心他壓力大會掉髮的……

  各種食品、保健品、洗髮水寄到了電視臺。

  央視、北京電視臺、湖南衛視向譚喬伸出橄欖枝,承諾高薪、分房。

  各類綜藝節目、晚會陸續邀請譚喬參加。

  20多張榮譽證書,泛著光澤的獎杯,隨時出現的打招呼的人,都證明著譚喬和《譚談交通》的昔日輝煌。

  (譚喬的榮譽證書和獎杯)

  譚喬成了名人,單位上級主管吃飯時拉他作陪,朋友聚會時邀他充門面。

  那個時候,他真正感受到了自身價值,對成績他的「成都交警」這個平臺充滿感激。

  榮譽、名氣,鋪天蓋地向譚喬湧來,但事情的走向漸漸失控。

  有商業機構找他代言,別說一次二、三十萬,就是七、八萬,對他的誘惑也足夠大。

  但他不能去,「體制」是箍在他身上的環,那身成績他的衣服不允許。

  長期拍攝節目,單位內部關係漸漸疏離。

  嫉妒的、嘲諷的,很少有真正盼他好的。

  有一次,他興致勃勃地「拉攏同事關係」,準備請大家吃大餐。

  結果,一、二百人的群,響應的幾十人,到場的不到十個人。

  那頓飯吃的,落寞,噎得慌。

  這個年代,誰也不缺一頓大餐,缺的是掏心掏肺的感情。

  對於譚喬,沒幾個人對他掏心掏肺。

  尤其在知道一個非常親近的人背後喊他「彈崩子」後,這個成都話裡類似於「神經病」的稱呼,更讓他心寒。

  (譚喬和呂老板成了私交好友)

  他常常在錄完節目後,躺在電視臺的沙發上休息一會,等待視訊剪輯。

  在交管局,他的辦公桌上積了不少塵埃,他沒時間回去好好清理。

  一邊無容身之處,一邊無容心之處。

  靈魂四處遊蕩,按耐不住的孤寂常常湧在意頭。

  有名無利,徒有虛名;盛名之下,身心被錮。

  譚喬的內心有些躁動。

  乾的正經事,掙的良心錢,為什麼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為什麼要被別人指指點點?

  但,大多數人所謂的活著,不正是活在別人的目光裡嗎?

  又有幾人,能真正地超然世外,不被世俗困擾,不被流言定義。

  十字路口

  成為「譚警官」之後,再想做回譚喬,是要付出代價的。

  開跑車上班,即使是低端價位,別人也諷刺他「跟身份不配」。

  穿名牌,戴名表,別人說他「飄了」。

  不喜歡出去陪吃陪喝,漸漸被上級主管和同事邊緣化。

  離了兩次婚,第三次結婚,娶了小21歲的妻子,更被人詬病。

  (譚喬和妻子)

  小區業主鬧事,他湊巧路過,被擠到了人群中,就成了聚眾鬧事的帶頭人。

  家家戶戶裝防盜窗,但因為他是「譚警官」,即使裝得最晚,也得最早拆掉。

  開私家車出門,遇到路怒症,不能表達自己意見,剛一開口,對方說「譚警官罵人。」

  被人諷刺「只會抓農民、窮人、老實人」。

  譚喬是凡人,卻因為「譚警官」,成為普通人眼裡不食人間煙火的神。

  譚喬想沖破枷鎖,但一沖,結局就是兩敗俱傷。

  譚喬說:「那段時間,譚喬、譚警官、《譚談交通》是互相割裂的。」

  割裂的痛折磨著他,困擾著他。

  (譚喬參加父親節活動)

  名氣越大,節目錄制的困難越大。

  只要他的捷達車一上路,就有眼尖的人麻溜地通風報信:「某地譚警官出沒,大家小心出行。」

  他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每期節目都想出彩,為此,常常感覺「江郎才盡」。

  只要出去錄制,肯定伴隨著危險。

  有的人不管他是「譚警官」還是「譚sir」,張口就罵。

  有的人奇招頻出,使出各種怪誕的逃跑手法,一跑一追之間,身上負傷在所難免。

  各種壓力翻天覆地般湧來,但「譚警官」不敢向任何人傾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想做的不能做,做了的都是錯;想要的不能要,要了的得不到。

  他像所有鬱悶的男人一樣,開始用酒精麻醉自己。

  上班時一本正經,安慰別人,扮演救贖別人的神;

  下班後飲酒自醉,麻痹自己,做那個卑微的譚喬。

  (譚喬熱心公益)

  《譚談交通》成績了譚喬,譚喬也成績了《譚談交通》。

  當二者達成統一,不再互相割裂,已是節目停播3年之後的2021年。

  在這期間,譚喬回到單位,每天抄寫會議記錄,列印文件,成了一名「大齡內勤」。

  節目停播後,許多觀眾特別不舍,那種不舍延伸到現在,成為譚喬在網路上爆火的直接原因。

  譚喬的粉絲,直接沖出60、70後的中老年圈子,融入新生一代。

  雖說節目停播有不可言說的理由,對譚喬來說,有不舍,無奈。

  但反向思考,也解綁了他被困住的人生,把他從「譚警官」的神壇上解救出來。

  當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許多人都在考慮,到底是向左,向右還是直行?

  有機會考慮的人,都是幸運的,不管對錯,起碼有機會選擇。

  現實是,許多人像彼時的譚喬一樣,沒機會做選擇,隻被命運拋向空中。

  是墜落,還是飛升,全靠運氣。

  憂鬱症就是譚喬的墜落之旅,運氣又一次托他飛升。

  網路大時代的包容、曾經的《譚談交通》、不離不棄的粉絲、自我的覺醒……

  譚喬,活過來了。

  憂鬱的譚喬,找到了解藥

  如今,譚喬有新的驕傲。

  憑借發送昔日《譚談交通》的節目視訊,他在網路收獲近300萬粉絲,1700多萬點讚。

  停播的《譚談交通》並未過氣,依舊是譚喬的「命中註定」。

  昔日是成全,如今是解救。

  雖然有憂鬱症的困擾,雖然沒有到達心中期待的地方,但「此心安處是吾鄉」。

  (譚喬探望福貴大爺和女兒)

  重新回到鏡頭裡的譚喬,髮際線後移,身材變胖,眼睛浮腫,歲月沒有厚待他。

  更何況,經歷過心境的轉承起伏,他的身上總會留下點痕跡。

  自曝出憂鬱症那段時間,譚喬變成了「祥林嫂」,絮叨壓抑、悲觀和不甘。

  如今,他開辟出新的自留地,滿園生機盎然,「曾經的那個少年」又回來了。

  戒煙、停藥,做公益、拍視訊、跟年輕人成為朋友……

  活在尋常煙火裡的譚喬,成了這個時代的網紅,自由自在。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起起落落,得失來來去去,心境註定結局。

  在汶川地震的救援現場,死神對譚喬虎視眈眈。

  他對救援出來的災民說:「如果我死了,請記住,我叫譚喬。」

  如今,在網路爆火,他不用向別人介紹自己。

  譚喬、譚警官、譚sir、譚嬸兒,甚至「彈繃子」……

  對他來說,又有什麼所謂。

  

  參考資料及圖片來源:

  1,人物:《防火,防盜,防譚喬》

  2,嗶哩嗶哩:古栗雨禾《搖擺的譚喬,戛然而止的〈譚談交通〉》

  3,極晝工作室:小晝《「最可憐的名人」譚喬,在等待中失去自己》

  4,澎湃新聞:《「最不像交警的交警」譚喬:小丑竟是我自己》

  5,澎湃新聞《溫度計》:譚喬採訪視訊

  6,嗶哩嗶哩帳號:譚喬

單身優質女會員:

男生單身優質會員:

單身聯誼活動: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追蹤娜米,與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datenami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

在你最愛的平台追蹤娜米

脫單秘笈

戀愛數字

男女會員

戀愛金句

時事觀察

生活圖文

諮詢服務

會員活動

活動分享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生活圖文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