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美兩國專利授權數量收窄但是專利價值差距依然較大。中國在數字通信和電子通信領域的專利數量占優,而美國在醫療技術和制藥方面優勢明顯。A股上市公司專利數量穩健增長,家電和電子行業增長較快。中國的專利政策支持力度向新型產業傾斜。

數量與質量兩國專利授權總量差距收窄,中國高價值專利匱乏。中國與美國在專利申請數量方面存在差距,在科技進步的帶動下中國的專利數量不斷攀升。2000年,中國PCT專利申請數量是781件,僅占美國專利申請數量的2%,差距懸殊;2017年,中國的PCT申請數量達48875件,躍居世界第二,占比為美國數量的87%。從2003年以來,中國每年的PCT申請量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10%以上),遠遠高於全球的增長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年來大陸知識產權整體實力的提升。在專利數量快速攀升的同時,中國專利的質量和價值較為落後,核心專利數量不足美國核心專利數量的10%。對比中美專利的被引用次數發現(被引用次數越多說明技術水平越高,專利價值越大),中國的專利平均引用次數均明顯小於美國。中美的專利申請者結構分化較為明顯,美國擁有更多的企業和高校專利申請者而中國的個人專利申請者占比相對較多;不過近年來中國的企業專利申請者有加速上升的趨勢。

核心技術領域對比: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專利申請的核心技術領域集中在電氣工程、儀器、機械工程、化工等。電氣工程領域兩國的總數差別不大,但是中國在數字通信、電子通信行業的專利數量占優。在儀器領域,美國的專利數量幾乎是中國的兩倍,特別是醫療技術的專利數量極高。機械工程方面,美國在機床、特殊機械等領域的專利數量突出。化工方面,美國的化工行業專利數量幾乎是中國相應領域的三倍,特別是生物技術、制藥和高分子材料等的行業的專利數量表現突出

A股專利數量穩健增長,家電和電子行業增長較快。2017年A股上市公司專利數量達到81.9萬件,其中家電行業的專利數量以11.67萬件位於行業第一,其次是汽車、通信和電子。上述行業對於技術要求較高並且更新換代較快,專利的數量也高於其他行業。從不同行業的專利數量增長勢頭來看,家電和電子行業的增速較高。中興通訊、中國石化、格力電器和京東方的專利數量突破3萬件且位於眾多上市公司的前四名,與海外公司的專利數量相比也處於前列

中美專利法律法規變遷美國專利政策起步較早目前也更為完善,歷史上多次根據經濟波動對專利法規做出調整,如在大蕭條時期弱化專利法的實施力度。中國的專利法起步較晚,近期專利審查將會向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優先傾斜。

《中國製造2025》中的中美兩國專利布局:美國在航空太空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力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六個領域保持明顯的優勢;而中國在農機裝備、新材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四個領域占優。

目 錄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01

數量與質量

專利授權總量收窄,中國高價值專利匱乏

1、中美PCT專利申請數量差距收窄,中國迎頭追趕

專利合作協議(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以下簡稱PCT)是對於各個成員國提交專利申請進行審查從而滿足各國對於專利保護訴求的協議;中國在1994年正式成為PCT的成員國。PCT專利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專利保護意識,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與海外競爭者爭奪市場份額時選擇PCT途徑提交專利申請來保護自身的專利成果,同時這一做法也提高了行業的進入壁壘。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PCT協議為衡量各國的專利申請數量提供了統一的標準。觀察近年來中美專利申請數的變化發現,中國與美國在海外專利數量方面存在差距,但是中國的科技進步帶動專利數量不斷攀升,數量間的差距正在縮小。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在PCT國際專利申請體系中專利數量躍升:2000年,中國PCT申請數量是781件,與此同時,美國是38013件,中國僅占美國的2%,差距懸殊;2017年,中國的PCT申請數量達48875件,躍居世界第二,占比為美國數量的87%。

從2003年以來,中國每年的PCT申請量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10%以上),遠遠高於全球PCT的增長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年來大陸知識產權整體實力的提升。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2017年美國申請了56314件PCT專利,仍然居於全球首位;緊接其後的是中國,PCT申請數量達到48875,超越了以往的第二大專利申請國日本(2017年申請數量為48206,位於第三位),美國、中國和日本的PCT申請數量占全球申請數量的63.2%。德國和韓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18959件和15753件,占比為7.8%和6.5%。其他國家申請數量較為分散,占到總數量的22.5%。

WIPO在2017年度報告中做出預測,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有望在未來三年內超越美國,位居PCT專利申請數量的首位。同時WIPO工作人員表示,「中國利用PCT系統快速增長表明,中國的創新者已經瞄準國際市場」。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2、中國的高價值專利十分匱乏

我們在前文中指出,2017年中國的PCT專利申請數量已經躍升至全球第二大國,並且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保持增長,因此中國的專利在數量方面已經有了巨大的突破;但是同樣應該注意到,專利的價值同樣也是評判技術進步的核心指標之一。

Innography專利綜合分析數據庫中提出了專利強度這一指標,用來評價專利的有效性和價值性。在該數據庫中,結合被引用次數、應用行業等因子把專利強度劃分為十個等級,分值越高強度越大;一共有三個等級,一般專利(0-3分),重要專利(3-8分)、核心專利(8-10分)。參考2015年的專利數據情況,中國專利中一般專利數量、重要專利數量、核心專利數量分別占專利授權總量的93.57%、6.27%、0.16%,而美國為51.04%、42.56%、6.40%

中國專利的主體為低價值專利,高價值專利十分匱乏。2015年中國的專利授權總量達1895850件,遠高於美國的487592件,是其3.89倍,但中國的核心專利數量僅為美國的9.76%。近年來大陸的專利授權總量增長率極高,大陸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但與美國仍然有很大差距。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IPC分類是國際上通用的專利文獻分類和檢索工具,它將專利分為人類生活必需、作業和運輸、化學和冶金、紡織和造紙、固定建築物、機械工程、物理、電學8個技術大類。整體而言,美國的八大類占比的分布較中國更均勻。美國整體科研實力較強,並且在重點領域較為突出。而中國表現為在重點領域相對突出,整體部分不均勻電學、物理、化學和冶金領域是中國近幾年來核心專利的主要突破領域,其中電學領域的核心專利比例最高,該領域是中國近年來技術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以華為、中興、京東方、TCL、比亞迪等企業為代表。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通常,一項專利被後續引用的次數越多,技術水平越高,專利價值越高。本文中選取了一般專利、重要專利和核心專利三個專利強度內各最高100件專利的平均前向引用次數。中國在三個專利強度分段內的平均引用次數均明顯少於美國,這反映出中國專利的整體技術水平與美國仍有較大差距。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3、美國擁有更多的企業和高校專利申請者

2016年全球27個國家中PCT專利申請者的結構,WIPO將申請者分為企業及公司、個人、大學以及政府機構。不同國家的申請者結構差別較大,德國、日本等國家的企業申請者占比超過90%,而俄羅斯的企業申請者占比不到50%。俄羅斯PCT專利申請者的主體是個人申請者,新加坡的大學申請者比例遠高於其他國家。

一個國家的企業申請者占比越高,意味著該國擁有更多具有研發能力、知識產權產出能力的企業,如瑞典的愛立信,日本的三菱、SONY、夏普,荷蘭的飛利浦,芬蘭的諾基亞,德國的博世、西門子等等。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中美兩國的企業專利申請者占比呈上升趨勢,同時中國企業專利申請者比例處於加速上升的趨勢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高等院校擁有高級科研人才和研發配套設施等優勢,是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作為學術科研機構,高校的專利開發能力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因素之一。

對比中美高校專利申請數量,2016年加州大學以434件的申請數量在眾多高校中遙遙領先。前十名中有七所高校來自於美國,前二十名中有三所中國院校入圍,分別是深圳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87件、84件和84件。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02

核心技術領域對比

美國醫藥化工專利占優

1、美國在醫藥技術和制藥專利中占優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將申請專利的來源分為五個大類,分別為電氣工程、儀器、化工、機械工程和其他等。電氣工程領域集中了眾多通信、計算機和半導體行業,在行業巨頭如華為、中興等公司的推動下2017年中國電氣工程的專利數量占到全部申請數量的57%,專利數量超過美國相應領域的數量特別是數字通信、電子通信的專利數量遙遙領先。而在儀器(特別是醫療技術)和化工(生物技術、制藥、基礎材料化學)等領域,美國的專利數量有著絕對的優勢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在醫療技術和制藥領域,中國的專利數量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以醫療技術為例,2017年美國在此領域的專利數量為5393件,而中國只有1261件,僅為美國數量的23.8%;但是2017年中國和美國在醫療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同比增長率分別為50.7%和0.5%。中國在醫療技術領域的專利較為落後,正在努力追趕。制藥領域出現了類似的情形,美國的專利數量非常多,中國制藥領域的專利數量基數低,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2、中美在四大核心技術領域的PCT專利申請對比(WIPO)

專利申請的核心技術領域集中在電氣工程、儀器、機械工程、化工等。電氣工程領域兩國的總數差別不大,但是中國在數字通信、電子通信行業的專利數量占優。在儀器領域,美國的專利數量幾乎是中國的兩倍,特別是醫療技術的專利數量極高。機械工程方面,美國在機床、特殊機械等領域的專利數量突出。化工方面,美國的化工行業專利數量幾乎是中國相應領域的三倍,特別是生物技術、制藥和高分子材料等的行業的專利數量表現突出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3、中國在航空太空和電子通信的專利數量保持高增長(科技部)

根據大陸科技部對於大中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中專利申請數量的統計,高技術產業主要分為五個大類,醫藥製造業、航空太空設備製造業、計算機機辦公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製造業和電子通信設備製造業。2016年,醫藥、航空、計算機、醫療儀器、電子通信的專利數量申請數量分別為9633件、7040件、89315件、11247件、12880件。航空太空類和電子通信類的專利申請數量保持較高的增長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4、前二十名PCT專利申請企業中美公司數量相當

WIPO數據顯示,2017年華為與中興分別以4024件PCT國際專利申請和2965件PCT國際專利申請占據了PCT國際專利申請人前兩名的位置。緊接著是美國的英特爾和日本的三菱。PCT專利申請企業中中美企業數量相當,中國的五家企業為華為、中興通訊、京東方、樂視網、華星光電;美國的四家企業分別為英特爾、高通、微軟、惠普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03

A股專利

數量穩健增長,家電和電子行業增長較快

1、2017年A股上市公司專利數量達到81.9萬件

大陸上市公司每年會向上交所和深交所呈報過去年度的專利數量。2003年,上市公司專利數量合計為9708件,2017年則上升至819050件,目前保持著大約20%的增長速度。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分板塊來看,主板的專利數量在絕對數量上占優,並且增長速度較為穩健。創業板的專利數量在2013年左右經歷了較快速度的上升以後緩慢下滑。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4、家電、通信、電子行業的專利數量位於前三甲

根據申萬一級行業對於上市公司的專利數量進行分類,發現家電行業的專利遙遙領先於其他行業。2017年家電行業的專利數量以11.67萬件位於行業第一,其次是汽車行業以9.75萬件的數量位於第二名,通信和電子行業以8.93萬件和8.89萬件的數量位於第三名和第四名。由於上述行業對於技術要求較高並且更新換代較快,專利的數量也高於其他行業。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從不同行業的專利增長勢頭來看,家電和電子行業的增速較高。剔除掉交運、非銀、房地產、商貿等對於專利要求不高的行業以後,剩餘行業的專利增長速度差異不大,大約落在15%-20%的增長區間。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3、中興通訊、中國石化、格力電器、京東方專利數量突破3萬件

根據上市公司2017年披露的專利數量,中興通訊、中國石化、格力電器和京東方的專利數量突破3萬件且位於眾多上市公司的前四名,分別為73591件、58933件、32771件和30155件。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04

政策對比

中美專利法律法規變遷

1、美國專利法起步早更為完善,中國專利審查優先新興產業

美國專利政策制定很早,第一步專利法《促進實用技藝進步法案》1790年正式出台,此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修改完善。中國專利政策比美國起步晚,1984年制定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部專利法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隨後日益建立健全法律法規相關法律法規,專利量升的同時逐步抓質。

歷史上美國多次根據經濟波動對專利法規做出一定的調整。為了減少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時期對於經濟的衝擊,美國政府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專利法的實施力度,從而加快新技術的傳播並有利於經濟恢復。當經濟進入復蘇階段後,美國政府則會盡快營造有利於專利法實施的氛圍。由於中國實施專利法律法規的時期較短,宏觀經濟波動還未對於專利法的實施帶來明顯的影響。

中國的專利審查會優先新興產業。中國專利審查政策向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優先傾斜;2017年8月1日起,以上若干領域的專利審查申請可以被優先處理。同時,大陸重視落實專利質押融資:加快擴展專利質押融資工作覆蓋面;發揮試點效應,盡快建立健全專利質押融資風險分擔及補償機制,做到貸款、保險、財政風險補償捆綁的專利權質押融資項目落地;積極提供服務,做好項目對接等。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小微企業發展高度重視。2014年10月,知識產權局發布了《中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知識產權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綜合運用多種政策(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知識產權金融創新服務、創新維權援助工作模式、人才培養)手段,紮實推進小微企業專利發展。提升小微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小微企業專利創新。同時,中國越來越重視培養國際化專利人才,讓中國專利向國際化布局迎頭邁進,同時努力抓質為中國的專利質量提供政策機制運行保障,並且與時俱進為新業態型領域的發展加強專利保護。

2、兩國關於專利法律/政策/意見的歷史發展狀況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05

從《中國製造2025》看中美兩國專利布局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規劃發展司的報告,在2016年全球發明專利授權中,中國、美國和日本等主要經濟體設計《中國製造2025》十大技術領域的發明專利授權數量達到183214件,占全球總量的87.5%。其中,美國以88086件位居第一名,中國以54508件位居第二名。(註:《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技術領域分別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在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方面,美國是中國最大的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口國和出口國。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使用費對於美國的逆差是50.7億美元。大陸知識產權使用費從美國進口額71.3億美元,同比增長14.0%。

1、美國在航空裝備、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六個領域占優

美國在航空太空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力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六個領域保持明顯的優勢,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占三國總量的比例分別為61.5%、57.7%、53.9%、48.4%、43.1%、39.4%。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2、中國在農機裝備、新材料、軌道交通裝備等四個領域保持優勢

中國在農機裝備、新材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四個領域占優,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占三國總量的比例分別為55.9%、46.3%、45.4%、34.9%。

【招商策略】中美專利全方位對比:追趕中的中國專利——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二(0723)-雪花新聞

– END –

《中美研發創新支持鼓勵政策比較及政策建議——中美對比系列報告之一(0711)》

關注

重 要 聲 明

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招商證券研究所發布的完整報告為準。完整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招商證券認為可靠,但招商證券不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報告內容亦僅供參考。

本微信號及其推送內容的版權歸招商證券所有,招商證券對本微信號及其推送內容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未經招商證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刊登、轉載和引用,否則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後果及法律責任由私自翻版、復制、刊登、轉載和引用者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