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email protected]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前言
自從微信運動和運動手環普及之後,在朋友圈曬步數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天天「暴走」來爭取排名。
走路、跑步等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但運動是一把「雙刃劍」,既可健身,也可傷身。通過微信運動排行榜的激勵方式適當走路,對身體有一定幫助,但千萬不能不顧自身體質。對於老年人,則更應該多注意。
1
老年人「暴走」 易損傷膝關節
有的人認為,走路消耗的熱量比跑步少,所以應該多走路,來達到多消耗熱量的作用。其實,「走的時間越長越健康」的說法是錯的。走路的時間因人而異。
行走的速度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狀態,每天快走半小時至40分鐘,走到「細汗微出」,年輕人心跳一般不超過130次/分鐘,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不超過120次/分鐘,以每分鐘120至140步、心跳120次為宜,強度以感覺呼吸、心跳有點加快,微微有點出汗為準,一定要「走而不喘」。
2
不同體質狀態的人,走路大有講究
運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走太多後關節承受壓力大,易造成關節損傷;有椎間盤突出的人,如果走太多的路可能引起病情加重;老年人則容易造成膝關節的滑膜炎等。對於身體較為肥胖的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鍛煉強度,狀態不好時可適當減量,甚至不走。
3
走路鍛煉有好處,方法先行第一步
另外,起床後立即快步走也是不對的。要注意適度熱身鍛煉,慢慢起步,等到足部有些發熱,再加快速度。快到終點時,慢慢減緩速度,不要馬上停下來。
體弱者每小時走5公里以上最好。只要步子大、胳膊甩開,且全身活動,都能調節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失眠者可在晚上睡前15分鐘散步,每分鐘走80米左右,每次半小時,會有較好的鎮靜效果。而對於長期坐辦公室的市民來說,最好能堅持坐1小時後步行2分鐘,這樣可以有效緩解疲勞,也有利於身體健康。
4
避免長時間暴步行走
很多中老年人,以為快步走的運動方式既能起到減肥的效果,還有利於身體健康。專家提示,快步走或瘋狂地暴走及不正確的運動方式,不僅傷害身體,還極易患上骨性關節炎疾病。
5
暴走有什麼危害
健康運動專家提示,長期過度的運動,尤其是選擇暴走的方式鍛煉身體的人,他們患骨性關節的幾率比較高。因為,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變性疾病,年齡大的、肥胖的、過度運動的都容易誘發此病。
在選擇運動方式的時候,盡量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運動方式,避免長時間暴步行走,因為暴步行走非常容易磨損膝關節,從而提高骨關節炎誘發的危險。運動時間最好控制在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運動的量也不適宜過大,運動時一旦感覺膝關節不舒服就應當立即停止運動,避免損傷膝關節。
▼
往期精彩回顧
▼
「我現在這樣的情況是不是要做膝關節置換手術了?」這個問題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