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摘要]促進勞力力高效配置不是訴諸於各地的差異化政策,而是在國家層面推動各地取消各種吸引人才的非常規舉措。
騰訊財經《灼見》特約作者 陳建奇(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世界經濟所副所長)
近年來中國越來越多地方政府推出人才引進政策,不僅加大對各類人才的獎勵,而且大幅度放寬落戶條件;不僅在不同省市之間進行人才競爭,而且在同一省市內部的不同縣區進行競爭。有些評論將本輪人才競爭戲稱為人才大戰,這是地方政府展開競爭的新的表現形式。
從理論上看,勞力力、土地及資本是經濟發展的三大要素,人才大戰本質上將影響勞力力市場要素配置效率,通過勞力力管道影響經濟發展。地方政府進行人才大戰,目標就是希望能夠獲得高素質人才,提升人力資本存量,由此推動經濟發展。世界主要國家也經常進行人才的爭奪,體現了人才大戰的合理性。
關於如何提升勞力力市場配置效率的問題,經濟學理論揭示的政策重點是取消限制勞力力市場流動的壁壘,促進勞力力市場一體化。然而,當前地方政府人才大戰並非朝著一體化的方向推進,而是各自為政,這不僅可能無法提升勞力力市場配置效率,還可能增大勞力力市場不穩定性。
結合當前地方政府吸引人才的相關舉措來看,人才大戰可能誘發五大風險。
一是弱化地方政府培養人才的動機。培養人才是一件長期的系統性工程,有些地方通過很長時間及很大代價推動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建設,但有些地方通過優惠政策在短期內就輕而易舉引進了其他地方辛苦培養出來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搶人顯然更加備受青睞,人才大戰將引發地方政府搶人而不是育人之爭,大幅度降低地方政府培養人才的動力。
二是加大勞力力市場供需匹配問題。勞力力市場具有自我出清的內在規律,全國每年用人單位發布各種崗位招聘信息,求職人員根據自我專業背景及經驗等方面應聘合適的崗位,市場會自我調節逐步形成供需平衡。但人才大戰可能導致大量的人才固化到那些提供大量優惠的地區,但相關人才可能並不滿足相關地區的產業用人需求,結果可能導致勞力力市場供需不匹配的局面。
三是誘發勞力力市場分割問題。近年來中國勞力力總量開始出現拐點,全國大部分地區面臨著勞力力的增量收縮問題,但在機器人等大規模運用之前,經濟持續擴張客觀上需要勞力力規模的不斷增長,當前人才大戰加劇地方政府之間對人才的非市場化的配置,由此可能引發全國勞力力市場分割問題。
四是滋生勞力力流動的非理性行為。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就業的人員,按照職業規劃及專業素養訴求,會不斷學習及實踐以提升自身的生產率水平,既做到薪水等自身工作回報,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但人才大戰通過住房等激勵手段吸引人才,客觀上會對勞力者的預期回報產生外部衝擊,促使勞力力因為優惠政策等問題出現劇烈的非常規流動。
五是強化戶籍制度的作用。戶籍是造成勞力力二元結構的重要因素,但當前人才大戰仍然與戶籍掛鉤,通過落戶作為重要條件吸引人才,顯然會提升社會對於戶籍的關注和重視。地方政府可能因此繼續強化通過戶籍與公共服務掛鉤,戶籍的作用可能不是減弱而是增強,結果將對未來戶籍制度改革形成制約,客觀上對勞力力要素流動構成阻礙,對於城鎮化等重要戰略形成制約。
綜合來看,當前全國各地都將產業轉型升級放在突出地位,但新一輪科技革命方向仍不明確。傳統產業調整面臨著減員增效的壓力,魚龍混雜的新興產業面臨著對各類人才的強烈需求。可以預計,勞力力市場供需波動將呈現常態化,客觀上加劇地方政府對人才的爭奪,但這種狀況不僅可能無法優化勞力力配置,反而造成新的不穩定性。對此,促進勞力力高效配置不是訴諸於各地的差異化政策,而是在國家層面推動各地取消各種吸引人才的非常規舉措,構建全國統一的勞力力市場,降低勞力力流動的成本,由此才是提升人力資源配置的占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