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有人說,「這個夏天我這條命都是空調給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吹最冷的空調,蓋最厚的被,睡最美的覺…..
用了這麼久的空調,你注意到遙控器上的【 除濕】兩字嗎?聽說,把空調模式從【 制冷 】調成 【 除濕 】,同樣能達到降低室內溫度的效果,而且【 除濕 】模式更省電?
除濕 PK 制冷
【除濕】模式時,室內吹風機將保持低速運行,壓縮機也間斷運作,如此不斷地循環,使室溫保持在設定的溫度附近。
【制冷】模式工作時,空調壓縮機和吹風機會持續運作,直到室內溫度達到低溫後才會停機。
除濕模式更省電?
這種說法不準確:當氣溫超過30℃時,除濕和制冷模式的用電量差不多;氣溫在20多攝氏度時,除濕模式比制冷模式省電。
如果純粹從耗電量來考慮的話,與其使用除濕模式來省電,還不如把空調的溫度調高兩度。空調每調高1度,可以降低10%左右的用電負荷,並且溫度過低對身體也不好,每每開26度都有點冷,所以調高2度很可行。
制冷與除濕如何選擇
本質上空調除濕和空調制冷都是一樣的,只是控制邏輯的區別,簡單地說,制冷是連續工作至你設定的溫度,需要快速降溫到設定溫度,降溫同時也在連續抽濕。
而除濕則可理解為間斷制冷,風速為低速,使空氣中水分更容易附著在空調機蒸發器上達到除濕的目的,但降溫不明顯。當房間內又熱又潮濕時選制冷,不太熱濕度大,則除濕更適合。
註:除濕模式更適用於梅雨季節,現在天氣炎熱,空調濕度本來就小,若為了省電一直使用除濕功能,空氣會比較乾燥,不利於身體健康。並且長時間開啟除濕模式還會損壞壓縮機呢。
除濕模式比制冷模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對身體好。
除濕模式的好處
制冷:以降低空氣溫度為目的,同時去除水蒸汽。
制冷的溫度和風速可以調高或者調低。空調按照人工選擇的溫度和風速以制冷模式運行,做到降低空氣溫度的目的(同時排出冷凝水)。
很多人為讓房間快速降溫,一般會將溫度調得很低,這樣吹出的冷風就很強勁,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容易引起感冒、頭暈、關節疼痛、腸胃易受涼等身體不適的情況。
除濕:以去除水蒸汽為目的,同時降低空氣溫度。
除濕的溫度和風速是不可以調高或者調低的。空調會按照自動設置的低溫度和低風速以除濕模式運行,做到去除空氣中水蒸汽的目的(同時吹出冷空氣)。
這樣吹出的冷風比較柔和,對人體的傷害會降到最低。
此外,使用空調除濕功能時,房間空氣被室內機的風機吸入並通過蒸發器時,空氣中的水分被冷凝成水排掉。空氣相對濕度由除濕前的70%以上降到50%左右,讓人覺得幹爽舒適。
一般情況下,人體在濕度為50%~70%的空氣環境中最為舒適。高於70%的濕度,人體舒適度就會下降。除濕正是利用調節濕度讓人體感受到舒適,達到降溫的目的。
專家表示,室內外溫差最好在5℃-6℃之間。若差距過大,則會給人的身體帶來偌大負擔。因此,「除濕」模式相對於「制冷」模式健康許多。
空調還有「小秘密」
1、不要頻繁開關空調
短暫外出不需要關空調,頻繁操作、啟動空調,反而更耗電,而且還會損害空調,縮短使用壽命。
2、不要著急開空調
大熱天,在外邊血管是擴張的,進屋就開空調,溫度驟降,舒張的血管會猛然變成收縮狀態,會導致血壓一下子升高,甚至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應該等身體溫度恢復到正常後再打開空調。
3、先開空調後關窗
室內降溫通風時,應該先開空調後關窗,等剛開空調時空調里面的污染物釋放以後再關閉門窗。
4、開3小時要開窗通風
很多人不知道,3小時室內不開窗換氣,室內空氣就可能不新鮮;6小時內不換空氣,空氣就嚴重污染。污染的程度可能會危害健康,如出現嗜睡、反應力遲鈍、感冒增多等。
所以,空調開3小時就要開窗通風。
5、睡涼席要少開空調
患有脊椎病、肩周炎、關節炎的人在室內溫度低的時候睡涼席,可能會導致舊病復發,腸胃不適、怕著涼的人睡涼席也有可能容易引發腹痛、腹瀉。
所以在鋪涼席睡覺時,最好少開空調。
天天吹著沒有清潔過的空調,這不是讓各種灰塵、細菌、黴菌往身上撲嗎?
清洗空調過濾網
第一步:斷開空調電源,打開前面板,取出空調過濾網。
第二步:溫水打濕後,可用中性洗衣液清洗。清洗時最好不要用刷子刷過濾網,以免把網眼刷大。
第三步:清洗乾淨後,自然晾乾即可裝上。
以上動圖來源:真象來了
過濾網只是空調比較臟的一部分,空調內部的散熱片才是灰塵堆積的重災區,但因不可拆卸,而且結構複雜,單純靠擦拭無法把灰塵清理乾淨。所以,還是請專業人員清潔比較穩妥。
此外,深度清潔空調不但可以改善使用效果,還可以降能耗省電,提高制冷效率,延長空調的使用壽命。
來源:新華社(xinhuashefabu1)、高質量生活家(gzlshzs)
新媒體編輯 高萬鵬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