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謝春生:基金正在集中持有這批計算機龍頭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2018年Q3計算機行業基金倉位首次出現環比下降,而基金對計算機行業個股的持股集中度在提升,這反映了計算機行業什麼樣的行情和特點?計算機行業目前處於超配狀態,是不是應該減倉?中泰證券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謝春生做客進門財經,分享對計算機行業Q3基金持倉情況和對前三季度中小板和創業板業績預告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理清Q4和明年計算機行業的思路。以下是路演實錄。

一、 計算機行業Q3倉位首次出現環比下降

2018年Q3倉位水平4.8%,環比2018年Q2下降了0.4個百分點。其他券商數據有統計的是上升,這跟選擇的樣本有關係,有的券商選的是基金前十大或前二十大重倉股。但我們把計算機行業所有的公司數據都拉出來挨個去算,總體來講Q3比Q2基金對計算機的倉位是下降的。和歷史相比,計算機行業2018年Q3跟13年Q3的持倉水平相當。再去對比歷史上計算機倉位較低的2017年Q3Q4,這一輪計算機行情是從2018年Q1開始,特別是2018年2月份到4月份這一波有一定量級的反彈行情是從2018年2月份開始的,反彈之前的2017年Q4持倉水平最低,只有二點幾。今年從Q1到Q2基本上是連續上升的狀態,所以Q3是今年計算機行業倉位首次出現環比下降。

基金對計算機行業個股的持股集中度在提升,基金重倉的前五大前十大和前二十大這三檔,重倉的標的市值占比Q3和Q2環比提升。說明在市場波動比較大的情況下,公募在選擇標的上會更加謹慎、更加嚴苛、更加集中,這是大家在震蕩行情下對標的選擇標準上的變化。越是牛市來的時候,各種標的,或者各種邏輯、故事都會出現,機構持倉的多樣性會更多。但是熊市大家可能看重的是業績和產業邏輯的兌現。從這個角度來講,可選擇的標的相對來講比較少,可以供機構重倉的標的也不多,這也反映了計算機行情的特點。

二、 計算機行業超配表現分化特點

目前到底是低配還是超配?首先這個定義主要是拿計算機行業的倉位數據去跟計算機行業的流通市值和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去比,因為對於公募而言,可以選擇的標的或者可以購買的上市公司股權其實僅限於流通股,所以拿這個數據作為比較對象。如果超配低配按照上面這個式子來定義,可以看一下從2010年Q1到2018年Q3八九年時間,計算機行業基本上有90%以上的年份或季度處於超配狀態,超配比例從1個點到14、15年大牛市公募對計算機的整體配置比例可能會達到十幾個點不等。計算機行業從歷史來看都屬於超配的狀態,只有2017年不是,從2017年Q1到2017年Q4屬於低配狀態,因為去年計算機行業行情很差,從路演也能夠感受到這樣的氛圍。

有了這樣的歷史數據之後,就能理解為什麼說目前計算機是超配狀態。但是不是計算機行業按照這個數據是超配就應該去減倉,或者說目前機構是不理性的?其實應該分歷史階段去看,因為目前計算機行業表現出來的特點就是分化,帶來的結果是市值大的公司,反而在今年是有競爭優勢的,這種競爭優勢不只體現在股價,更加體現在業務推進以及業績增長方面。這樣就使得在公募配置計算機行業標的時選擇大市值公司,而計算機行業的百分之七八十是小市值公司,由於機構集中配置大市值公司,使得相對於整個行業而言配置比例肯定要高。從這個角度非常能夠理解計算機行業超配的狀態,而且它並不能說明現在處於不合理的配置狀態,所以還是要分歷史階段、行業進化的角度去理解超配低配的問題。

三、 機構對重倉股持股比例降低,持倉集中度提升

計算機行業Q3機構重倉的前十大、前二十大的標的變化並不大,前十大公司中只有四家是Q3新進入的,如果把這個範圍擴展到前二十大,Q3和Q2的重合度會更高。但是變化比較大的是機構對這些重倉股的持股比例實際上有降低,而且有些標的的降低幅度比較大。比如說漢得信息的機構持倉降低就非常明顯,基本上重倉前二十大的標的下降幅度大概範圍是2%到17%的區間,中位數在7%,所以其實下降的幅度並不小。

怎麼去理解這個變化?首先這種現象跟機構持倉集中度提升有一定關係,機構持倉慢慢聚焦在一些頭部企業,其實可供機構選擇的餘地和空間實際上並不大。另外機構持倉降低還跟市場波動和業績不符合預期有關係,因為機構減持比較大的標的,主要還是業績方面Q3或者Q2業績不達預期,導致機構持倉比例下降。至於產業邏輯的兌現是長期的過程,因此基於產業邏輯被證偽這個原因減持的比較少。

四、 業績預告反映計算機行業板塊效應減弱、分化明顯

按照披露原則,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必須在10月15號之前披露業績預房,主板公司如果業績波動在50%以上也需要披露業績預報。所以我們根據業績預報的中位數統計了計算機行業三季度業績增速情況,統計結果跟其他券商看到的或者大家側重的情況不大一樣。可能大家都覺得2018年Q3計算機行業的業績增速是往上走的,但是按照中位數統計的結果顯示計算機行業2018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增速是同比下滑的。

當然這個數據樣本只是基於中小板和創業板的這些公司業績高的中位數來統計的,大概有130多家,整個計算機行業的公司大概是200家,所以里面沒有包括主板的上市公司業績,會使得數據有一定的誤差。但是這個數據可以反映這些中小板創業板公司的業績表現,可能不一定是計算機行業的全貌,前三季度業績增速是在下滑的,其實這更加反映出來計算機行業的分化。從計算機行業三季報的具體數據會發現,大市值的公司、行業龍頭在三季度業績表現相對來講更穩健、增速更好,出現低於預期的情況比較少。反而越小的公司業績增速越弱,或者很可能會有低於預期的情況,所以這是跟往年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就是計算機行業的分化比較明顯。

現在計算機板塊上市的公司越來越多,2014、2015年計算機公司也就是120家左右,2013年可能也就不到100家,那個時候計算機行業存在整體的板塊效應。一方面是因為公司少,另外還有很重要的方面是那個時候國內的信息化進程往前推進得比較快,當時所指的信息化更多是靠軟件、硬件、包括解決方案系統集成這些。但是目前再去看未來IT產業發展趨勢,不是簡簡單單地靠一般硬件、軟件、系統集成這些東西能夠撐起來的。IT產業趨勢發展到現在,未來幾年或十幾年,任何IT公司從小公司變成大公司到成長為行業龍頭甚至世界級公司,單純靠管道是不行的,因為計算機行業公司過去十幾年基本上都是靠自有管道發展起來的,技術和產品占比非常小。所以也有了公司去選標的時發現沒有好公司或者好公司比較少,跟這個還是有一定原因的。

所以站在目前時點看未來,計算機行業的板塊效應會越來越弱,更加突出的是一些行業個股的機會。如果把這些具有技術和產品優勢地公司作為小板塊,在這個板塊內部是有板塊效應的。但是放在大的計算機行業板塊內,板塊效應會越來越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分化。而且這種分化不只體現在股價上面,更多的體現在公司的業務發展速度,包括產業邏輯的兌現程度和業績,各個方面都會表現出這種分化。當然還是存在比較多的業績增長好的公司,所以對於結果要分開看,從分化的角度去尋找一些能夠長期發展的標的。

五、 Q4及2019年計算機行業投資思路

計算機行業未來的投資機會還是要回歸本源,從需求角度出發。因為目前在宏觀經濟下行情況下,計算機行業是後周期行業,一般落後宏觀經濟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如果宏觀經濟處於下行周期,很難保證計算機行業不受經濟周期的影響。但是如果去看計算機行業歷史上一些細分領域的進展情況,會發現即使在經濟周期下行情況下,還是會存在某個或某幾個計算機細分領域是抗周期,甚至是逆周期的。這就是在目前大的經濟環境下去選擇公司的思路,就是從需求端尋找明年需求向上的,或者需求保持穩定的一些細分標的。

另外計算機行業過往的炒作邏輯和投資屬性實際都需要需求端的配合,只有某個細分領域,某個公司的需求端持續向上時,去講業績改善和大的產業邏輯才有強力的支撐。比如今年的醫療信息化, 2016、2017年醫療信息化幾乎是被市場拋棄的細分領域,任何公司講互聯網醫療市場都會被認定為是騙子公司。但是為什麼今年市場又重新去看這些醫療信息化的公司?其實並不是這個產業邏輯已經兌現了,至少目前還沒有看到。促使市場關注這個領域的核心理由是它的訂單增速在Q1發生了比較明顯的增長,而且是快速的增長。來自於最底層最本源的需求端的上升,使得市場重新認識這個行業。所以市場關注點的變化來自於需求端,可以從需求端角度去挖掘未來有機會的公司,我們現在正準備去統計計算機行業細分領域里面需求變化情況,希望能夠找出未來有投資機會的標的。

六、 Q&A

1、重倉持股比例上升,持股個數下降,對於機構持倉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怎麼去看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反映的首先是市場處於波動,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才會對標的選擇更加苛刻和嚴謹。當然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2、雲計算怎麼看?

這也是最近市場關注比較多的問題,市場現在有說法是雲計算進程實際上沒有今年上半年大家預期那麼快,因為浪潮的服務器增速好像降下來了,至少市場對浪潮業績增速預期有些降低。第二是阿里的Q2數據雲計算增速下降到了93%,從過去連續12個季度100%以上的增速下降到2018年Q2的93%,某些外行機構也下調了阿里雲未來一段時間雲的收入增速,使得市場覺得雲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快。

其實大的產業周期起來到消退不可能在一兩年之內發生,之所以說雲的增速可能比大家的預期要低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是之前基數比較少,所以可以讓企業和基本領域保持比較高的增速。比如浪潮市場一直預期每個季度保持100%以上的增速,但實際上是不太可能的;第二個是對於某個公司而言,它的業務不可能保持連續幾個季度一七八十以上100%以上增長。對於阿里而言,保持12個季度的前提也是基於之前的基數較少。所以其實更應該理性去看待雲計算市場增速還是比較快的,當然增速也是在動態變化的。

3、關於東方國信?

東方國信從產業地位上來講也是大數據里面的龍頭公司,今年市場對東方國信的關注年初比較多一些,一方面是因為估值低,另外一方面是工業互聯網的主題。但自從一季報之後,市場對國信的關注是在下降的,配置的比例上是在降低的,從2018年Q3的基金持倉數據上也可以看得出這個趨勢,原因還是因為市場擔心東方國信的業績。從Q3數據來看,Q1到Q2到Q3三季度的業績增速實際上是持續往上的,後面還需要看Q4的數據,因為國信收購了多家公司,市場可能會擔心業績承諾完成情況。

4、計算機細分領域景氣向上的板塊有哪些,有沒有逆周期的?

逆周期也是變化的,在歷史上逆周期的細分領域目前不一定是逆周期。把計算機行業分成從客戶結構上分成To B和To G的,To G的領域往往會受政府的投入,或政府在領域的預算影響比較大一些,To B的周期性波動沒那麼明顯。所以為什麼要從To B、 To G去理解這個問題,因為對於To G的公司或細分領域,明年政府有沒有潛在支持的一些政策。如果有,那這個領域可能會存在逆周期向上。

對於To B公司,經濟下行對IT公司帶來的影響有兩個方面。第一企業迫於盈利壓力,對IT投入支出減少。第二是經濟周期下行,企業盈利壓力提升,企業通過購置IT系統的方式來提高經營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美國的IT業大部分是To B的,或者說能夠做大的To B比較多。這些To B的大企業成長的歷程伴隨著人力成本的提升,如果說按照第二種方式,這個時候企業的選擇應該是降低人力成本,也就是減少員工的數量。減少員工數量就是由機器、IT系統來替代,通過購置IT系統、加大投入,來減少員工數量、提升經營的效率,這是企業在經濟下行周期當中所做出的選擇。

所以對於To B的企業而言,要去分析經濟下行企業會作出什麼選擇。目前還很難給定論,但可以沿著這個思路再往前去思考推演一下,因為它需要很多的數據、信息去驗證和相互交叉地去判斷。

5、德國商業軟件巨頭CT雲業務收入是13.15億歐元,同比增長41%,對於行業內優先布局的公司是否會受益?

其實海外的IT公司現在走的路就是未來國內計算機公司或軟件公司要走的路,就是說海外對於產業趨勢已經看得比較清楚,方向也比較明確。對於國內公司而言,順著這個產業繼續往前走是有機會的。就像之前市場所說的,對於軟件公司,不轉雲也是死轉運也是死,實際上反映出來的現狀是必須得做出這樣的選擇,所以這是大產業趨勢。從這里面去尋找對應的上市公司,國內公司首先用友、金蝶、漢得都是有相應的一些業務。當然具體公司還要結合具體的數據再進一步分析。

6、對廣電運通的點評?

廣電運通是典型的IT硬件公司向軟件服務轉型的公司,它不是被競爭對手打敗的。因為現在移動端的支付非常發達,不需要去ATM機取錢了,所以ATM機的更換周期在拉長。反映到廣電運通上就是ATM的需求在降低,所以相當於IT技術的發展對公司業務的影響,一旦技術變革對硬件產品帶來影響,這種影響就不是漸進的,而是比較有變革性的影響。就像智慧型手機對諾基亞功能手機的替代一樣,這就是硬件公司被顛覆的特點,一旦被顛覆、被變革就會非常慘,這是廣電運通傳統業務。

目前廣電運通從產業趨勢肯定要往軟件轉型,硬件要提供能夠對抗技術變革的產品,至少目前ATM機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所以廣電通能不能利用之前所說的跟銀行現金管理相關的金融服務,包括智能化技術、人工智能衍生出一些新的業務出來,可能是未來的重點。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進門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