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近兩年來中藥材價格普遍上漲,有行業觀察人士表示,「幾乎所有藥企提到漲價原因時都無奈地表示原料成本上漲是主因。」
一起看看中藥材價格是由哪些因數決定的吧
一、藥材的供求關係
二、政策的轉變和扶持
三、生產和流通成本的上升
四、周期性的價格波動
藥材的供求關係
供應方:中藥材是作為農產品進行輸出的
農業資源的特點中藥材決定了供給量增減簡速不可能很快,其供給的資源彈性也很小,但受到自然災害影響較大,其供給的自然彈性比較大,其供給關係作用的時間延遲較長。
例如,2016年受旱災影響,黨參供給量不能馬上得到補充,黨參瘋狂漲價。自然災害影響歸根結底的是供應,仍然是供求關係在引導價格,左右著價格的高低。
流通方:調節市場和拉近供求距離
但有的藥商說壟斷可以控制中藥材的價格高低。中藥材價格高低的根本決定於壟斷麼?壟斷一種是賣方壟斷價格,另一種是買方壟斷價格。前者是高於商品價值的價格;後者是低於商品價值的價格。在兩種壟斷價格下,均可取得壟斷超額利潤。
例如資源壟斷,在2009-2011年一些中藥材經營者蓄意囤積黨參,導致市場供應緊張,價格大幅上漲;技術壟斷,像大薊品種前些年市場找不到合格貨源,安國一經銷商壟斷大薊合格品加工技術,賺了盆滿缽滿。
不管是賣方、買方壟斷,但終歸壟斷不會增加減少中藥材商品量,改變的僅僅是一段時間內的供需關係,進而影響一段時間商品的價格。必然不會長久的影響中藥材的價格!
需求方:決定這藥材的使用和消耗的量
中藥材流通的最後環節。藥材從本質來講就是一種商品,對商品而言,所有權和交換沒有大小、高低與多少之分,並不能作為衡量價格高低的標準,供求關係才是形成價格的決定性因素。
不僅僅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商品(列如:中藥材),就是本身沒有任何價值,不是勞力產品的東西(例如:土地)或者不能由勞力再生產的東西(例如:古董、名家藝術品)的價格,都是由於其供應的稀缺性等情況決定。
所以,現在藥材的價格主要,是由供應方的產量,流通方的調節、需求方的價值來決定藥材的價格。
政策的轉變和扶持
近年來,一系列振興中醫藥產業政策的推出,造就了良好的大環境,促進大陸中藥產業發展迅猛,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2016年,中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8600億元,占全國醫藥工業的近三分之一。
像國家管理制度、標準規範的完善,例如保護區禁止采挖某個野生品種,導致供應不足,價格上漲;或者《藥典》將金銀花與山銀花的劃分,導致兩個「銀花」價差巨大。
整體來說可謂政策刺激、調節了中藥材的供需關係,規範中藥材使用等等,進而影響中藥材價格,更多的是「調節劑」和「穩定劑」作用,而不是「政策」決定價格根本。
生產和流通成本的上升
中藥材生產成本包括種子、化肥、租地、管理、采收費用等,隨著藥材價格上漲,種子價格也同步上揚。中藥材生產成本的增加也是價格普遍上漲的根本原因。
例如:白術種子,低價時5元(千克價,下同),高價時賣到360元;三七籽,最高時賣到1000元以上,最低時落到幾十元;還有前胡籽,前幾年只賣到50元左右,如今價格漲至300元以上。
中藥材種子價格的飆升,增加不少種植成本。化肥、除草、田間管理也需要不少人工費,采收和初加工也需要費用,尤其不能機械收割和加工的藥材,雇工費用更高。
周期性的價格波動
短周期一年,受供給側生產產新季和非產新季,和中藥材需求側銷售淡旺季,這兩方矛盾鬥爭的影響。
中周期三五年,大周期十年左右。三五年周期主要是行業內部因素,特別是中藥材生產供應周期影響。決定大周期的主要因素,往往是宏觀的,經濟,資源,貨幣,勞力力,技術,政策等。
總之,在生產過剩的壓力下,多數藥材價格仍在下滑途中,受生產成本支撐以及自然災害影響,有的藥材價格仍會逆勢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