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最近,一組數據讓人怎麼舌。

日本竟然占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令人尷尬的是,作為中草藥的發源地,今天中國大陸拿到的份額,只是世界草藥銷量的2%。

萬萬沒想到!

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曾獲得日本醫師會授予「最高功勛獎」的日本醫學權威大塚敬節,1980年去世前,曾叮囑弟子:「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

不幸言中!

權威期刊《中草藥》最近透露:日本占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看到這個消息後,不禁讓人感到尷尬。

知恥而後勇。只有詳細了解中醫藥在日本的發展,特別是日本中藥的長處,再加以借鑒,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守護好中藥這個中國人的傳家寶。

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日本街景

1

日本也曾拋棄中醫藥

日本人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只限於強者。這也是中醫藥在日本命運的邏輯。

南北朝末期,中醫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等到唐代,日本開始全面學習中國文化。中醫學也被日本全盤吸收,並在後世發展成為具有日本特色的「漢方醫學」。

日本漢方醫學和中國中醫是同根同源、同根異枝。

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日本遣唐使

雖然在近1000年的時間里漢方醫藥保護了日本人的健康,但近代以來卻受到極大挑戰,甚至一度被拋棄。

大航海時代到來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等相繼來到日本。日本起初還把他們稱為「蠻人」。

但有些具有探索精神的日本醫生發現,和粗糙的中醫人體圖譜相比,即使看不懂「蠻人」的文字,他們的人體解剖圖卻更為精準。中醫不再是絕對的權威。

一場戰爭更是動搖了日本政府對中醫的態度。

1853年、1854年美國佩里艦隊兩次「叩關」,砸開了日本的國門。日本開明派也逐漸認識到西方文明的先進性。

明治天皇即位後力推改革,在1868—1869年「戊辰戰爭」中打敗幕府軍隊。這時的戰爭已不是冷兵器時代的大刀長矛,而是用上了火槍火炮,死傷規模更大。

隨軍的老中醫束手無策,但從英國使館招聘來的西醫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很多人很快恢復,又投入戰鬥。

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18世紀中後期日本人所著《紅毛雜話》中的顯微鏡

明治維新,可以說就是日本拋棄源於中國的文明,全面擁抱西方文明的過程。西醫「理所應當」地取代了中醫。

日本政府一度「封殺」中醫:師資格考試科目都是西醫內容,廢止漢方藥館,禁止漢方自由買賣,只有持有西醫執照的醫生才能開中藥……

2

中醫藥在日本復興

明治維新後的幾十年里,日本學校不再教漢方醫學。到20世紀70年代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隨著日本經濟快速現代化,患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的國民人數迅速增長,特別是老齡化帶來了大量的老年病。西醫對此常常無法解決,而中醫藥(漢方醫學)卻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中日建交也大大加強了中日文化交流,中國中醫藥的大量成果再度被介紹到日本。日本政府也給予了大量支持。

根據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原方,目前日本有210個處方受到普遍應用。

1976年,厚生省正式將漢方藥列入健康保險,把主要的210個有效方劑及140種生藥列為醫療用藥,可以進入醫療保險,這樣患者個人就只需要承擔10%—30%的費用,大大鼓勵了漢方藥的應用。

隨即,中醫在日本做到復興,特別是漢方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日本一處漢方藥店

日本漢方藥廠有200家左右,漢方制劑多達2000多種。89%的日本醫生會開漢方藥處方,處方用漢方藥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

目前日本6萬家藥店中,經營漢方制劑的達80%以上。在藥局、藥妝店的顯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漢方藥。

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一家漢方藥店的宣傳畫

日本民眾也非常認可漢方藥。近80%的日本人認為,漢方醫藥治療慢性病十分有效,60%的日本人認為漢方藥能促進健康長壽。

一位長期關注中藥海外市場的業內人士表示,日本最大的漢方藥制藥企業——津村藥業,是大陸中成藥國際化最大的競爭對手。

這家企業在2001年成立上海津村制藥有限公司,2005年大規模進行美國FDA申請,無論是在日本國內市場,還是在美國市場,津村都奠定了極其穩固的市場地位。

3

中日兩國中藥企業的不同之處

對於津村藥業,國內中藥企業並不陌生,其漢方藥中的草藥,大約80%需從大陸進口。津村藥業已先後在大陸建立了70多個GAP藥材種植基地。

在基礎研究方面,津村藥業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藥理、毒理、劑型成分分析的標準化、規範化等方面的研究,津村藥業在全面傳承了中醫藥的精髓之後,又科學化地將其與西方醫藥學接軌。

反觀國內中藥企業,首先在中藥材基地的源頭方面,就遠不如津村藥業的布局。同仁堂十幾年前進行了藥材種植基地的布局,目前同仁堂在國內擁有8個GAP基地,是大陸擁有GAP基地最多的中藥企業,但較之於津村藥業70多個基地,可謂懸殊。

註: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Animals),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是從保證中藥材質量出發,控制影響中藥材質量的各種因子,規範藥材各生產環節乃至全過程,以達到藥材「優質、穩定、可控」的目的。

在日本,超市藥店中賣得最火的,莫過於漢方藥,甚至中國遊客來此都會大買特買,帶回去分贈親友。

「一杯喝下去,不一會兒就舒服多了。現在已經好幾年過去,沒有再復發過。」一位在日本常年出差的中國工程師如是說。

4

日本人為什麼走在了前面?

日本漢方藥如何做到了逆襲?

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中國引進的大塚敬節所著《臨床應用傷寒論解說》、《金匱要略研究》

1、政府支持

除了將漢方藥納入醫保體系,減輕患者採用漢方藥的藥費負擔外,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視漢方醫學教育。明治政府曾頒布法律廢止漢方醫學,1972年日本文部省批准綜合大學醫學部、醫科大學、藥科大學、齒科大學可開設傳統醫學教育課程。

2001年3月,文部科學省發布《教育核心課程設置》,漢方醫學教育被納入其中。到2004年,80所醫科大學全部開展了漢方醫學的教育。

政府還投資建立了一系列漢方醫藥研究機構,比如北里研究所附屬東洋醫學研究所、富山醫科藥科大學和漢藥研究所。

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面向大眾的讀物

2、重視創新

日本的創新主體是企業。

日本制藥企業的科技人員占全國科技人員總數的60%,其研發費用占整個國家投入的80%。日本的三大漢方藥生產企業(三共、津村、鐘紡)的新藥研發費用均占每年銷售收入的10%—20%。

日本漢方藥大多採取顆粒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等劑型,擺脫了水煎火熬的傳統中藥服用方法。為了最大限度保留藥效,藥物提取過程採取溫浸提取、減壓濃縮、噴霧乾燥、真空冷凍乾燥等技術和設備。

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日本「小林制藥」

劑型創新,讓服用漢方藥更加方便,也更加適合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在制劑外觀和口感上日本企業也進行積極創新:顆粒美觀、包裝精致、口感好。一些漢方藥顆粒劑能直接口服,都不需要水送服,一改中藥粗糙、苦澀的觀感。

企業最能貼近市場,也最有活力。比如,日本「小林制藥」(日本一家制藥公司)瞅準「霧霾商機」研制出「清肺湯DUSMOCK」,大力向中國遊客推銷。因為中國遊客爆買,「小林制藥」2017年把「清肺湯」的產量增加30%,達到約110萬包。

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清肺湯DUSMOCK

日本在中藥「六神丸」的基礎上,加入人參、沉香研制的「救心丸」,年出口就超過1億美元

3、嚴苛的質量控制

中醫給人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隨意」。上海中醫藥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邀請十六位資深中醫教授進行診斷,結果判斷舌質淡紅、脈象信息一致性都不到60%。

日本在漢方藥的生產過程中,就極力壓縮這種「人為」因素。

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頒布漢方藥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漢方藥都按這個標準生產。

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改源感冒藥生產線

日本還專門出台了藥材種植規範,要求生產過程中盡量不用化肥和農藥,盡可能降低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對每個環節都有詳細記錄,以保證原材料的質量。

除了檢測性狀、乾燥減重等項目外,日本對於漢方藥中重金屬殘留量和農藥殘留量的監控非常嚴格。而且日本漢方藥對於鑒別和含量測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國中藥標準更為嚴格。

標準化,是現代生產的顯著特徵。標準化後的漢方藥不會與歐美標準發生衝突,顯然也更有利於漢方藥走出日本國門,被國際市場接受。

比如,津村制藥的「六君子湯」就被西方醫學界用來進行輔助抗癌治療。

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漢方生薑湯

4、重視傳承

中藥原料、中醫典籍,是中醫藥的兩大法寶。

但是近年來日本漢方藥企開始加速中藥材國產化。比如,津村用青森縣八戶市的廢棄小學,進行藥用人參栽培國產化種植。2021年前,在北海道年栽培量有望增加到2000噸,是2016年的3倍。

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漢方藥原料展示

重視中醫古籍的傳承。不同於西醫,中醫的智慧植根於中國傳統古籍之中。現在日本漢方醫籍的藏書量僅次於中國,還有20多家漢方醫籍出版和翻譯機構,每年出版漢方醫藥書籍100多種。

不僅注重古代書籍,日本還特別關注大陸和港台地區最新的中醫藥研究動態,在大陸和港台地區設立專門機構,收集所有中醫藥出版物,為其所用。

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漢方藥原料

5

其他國家也在學習中藥

美國方面也不乏「臥底」

一位藥界人士表示,幾年前美國人曾以旅行團的方式到山西運城來治療結核病,當地有一位老中醫有獨門絕技。他曾公開打擂台:「你們哪家醫院說治不好,最後發了病危通知的,都可以送到我這里。我保證一個月好轉,三個月出院。」而美國病人來此,正是為了拿到他那張治療結核病的方法。

再比如冠心病,現在是人類的頭號殺手,國人的現況是把國外的支架當寶貝。但要知道,支架只是暫時的解決了狹窄問題,後續支架更容易造成血栓。殊不知,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絕技中,就有治療冠心病的絕技,只可惜我們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008年,美國有關部門又撥款500萬元給北京協和醫院,委托該院幫其了解大陸中藥材資源和開發利用情況。

如今中國六七十歲的老中醫,到美國去就有可能享受「敞開綠卡」的特殊優待。

湖南中醫學院一位副教授將自己在美國的考察,寫成了《美國市場中草藥的熱銷,對大陸的中草藥研究的反思與建議》一文。他在文中談道:

「1994年美國已經通過一條法規,中草藥這樣的補充品,不經FDA批准,就可以直接進入美國市場,在有機食品專賣店銷售。看見美國有機食品專門店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中草藥制劑,真是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中草藥制劑在美國這麼受歡迎,中醫藥發展有望。慚愧的是在琳瑯滿目的中草藥制劑中,沒有一種是中國製造的產品。」

尷尬!日本靠中藥賺光全世界的錢,中國人卻還在為中西醫誰正宗打架

韓國的稱中醫為韓醫

嬰兒使用尿不濕有一個副作用,就是很容易患尿布炎。將美國加州寶寶公司生產的一種純中藥軟膏抹上去,10分鐘內紅色炎症就會消失。

大陸古方「六神丸」,日本拿去改造後,開發出「救心丹」,曾一度風靡全球,被譽為「救命神藥」,年銷售額1億多美元。日本老牌的漢方藥「正露丸」,也早已返銷中國。

在向中國申請中藥專利的國家里,以日本、韓國、美國、德國最熱衷。2006年底,葡萄牙國立波爾圖大學正式開設中醫專業,並招收了首批27名學生。來中國研讀自然科學的外國留學生中,學習中醫藥的人數位居第一。

中醫藥在全世界愈來愈受到重視,但是這一切,都與中國無關。

大陸的貢獻,僅在於為日韓等國的漢方藥提供原材料。而國內,我們已經習慣了「三素一湯」。所謂的三素一湯指抗生素、激素、維生素聯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靜脈給藥。「三素一湯」已經成為不少醫院治病的「常方」,其後果就是造成細菌耐藥,不利於疾病的治療。並且國人的體質越來越差。

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現狀,看完不知道您有什麼感受?可能心里都不是滋味。

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挽救自己!

6

延伸閱讀:關於中西醫之爭那些事

說起中醫,不得不提起國內長年存在的中西醫「優劣之爭」。在此21君找了一些相對客觀的觀點,各位讀者若有什麼看法,也歡迎暢所欲言。

知乎用戶@約瑟夫(個人簡介:一條徘徊在十字街頭的醫學生/漢族)據其這些年的學習經驗認為:中醫和西醫並沒有嚴格界限。

在他看來,西醫的精華在於統計學,而中醫的精華在辨證論治。簡而言之,西醫注重整體,中醫注重個人。例如,對於突發疫情,統一標準化的西醫手段,比需要一個個望聞問切的中醫更容易控制局面,但卻難以避免地,無法精準考慮到個體差異和副作用。

中醫不考慮統計學問題,但不代表「不科學」。比如一種抗癌中藥,十萬例病人里只治好了一百例,按統計學標準,p<0.05,再除去偏倚,幾乎可以歸入無效藥。但若放到個體來看,若不幸得病,醫生告知有治愈可能,即使治愈率微至不足百分之五,想必足以成為病人和家書絕望中的珍貴光明。

所以@約瑟夫總結,無論是醫學還是文化,主流應該是融合而非分裂。全盤西化,或者拋棄本國傳統的思路都要不得。傳統醫學不僅不會消亡,反而會借助生物化學、基因科技等先進技術的發展而步入新台階;而現代科學也會對傳統醫學的理論予以佐證或完善。

總結:無論白貓黑貓,能抓老鼠的,都是好貓。

鐵血論壇用戶@李凝晚認為,一定程度上,中西醫之爭起源於「中醫」和「西醫」這兩個不甚恰當的詞匯。

其實,中醫的某些被吐槽的「土法子」,在很多國家都存在。例如早年的歐洲人也流行「放血治病」,正如莫里哀在喜劇《無病呻吟》里嘲笑阿爾岡那樣:「只有您這麼異常健壯的體格才經得住如此頻繁的放血。」例如在歐美,現在仍存在服用草藥、敷燕麥治療麻疹,喝李子汁通便等等的傳統醫療手段。

一個客觀趨勢是,在中國,「中醫」比「西醫」弱勢得多,這個事實說來很難聽,主要原因就是「中醫」這個錯誤的名稱。如果把傳統手工業叫做「中業」,把工業叫做「西業」,那麼「西業」取代「中業」時,我們大概也會悲哀;可是當工業取代手工業時,我們多數人都會為時代進步而高興。看來這僅僅是一個名稱問題。大陸的傳統醫療本不叫「中醫」,是為了與西方來的現代醫學相區別,才稱之為「中醫」。

科學沒有國界,傳統醫學向現代醫學發展,本應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傳統醫學中的精華一定會為現代醫學所吸取,並在其中發展,其糟粕也一定會被人們所拋棄。這本是醫學在各國的發展經歷,不應該被兩個不恰當的名稱所阻礙。

總結:「中醫」不該跟中國傳統醫學畫上等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來源 | 陸棄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