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的「亞洲四小龍」,如今誰掉隊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香港、新加坡、韓國、台灣是亞洲四小龍,當年亞洲四小龍,韓國、台灣、新加坡、香港,現在,韓國一馬當先,新加坡也很不錯,香港有點吃力,對內地的比較優勢不明顯了,越來越依靠旅遊業了,台灣也放慢了,製造業當年和韓國同一起跑線的,現在被韓國甩開一段了,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本文來自 雪花新聞,本文標題:當初的「亞洲四小龍」,如今誰掉隊了? ,轉載請保留本聲明!

if (window.location.host != ‘www.xuehua.us’){window.location.href=’https://www.xuehua.us/2018/07/30/%e5%bd%93%e5%88%9d%e7%9a%84%e4%ba%9a%e6%b4%b2%e5%9b%9b%e5%b0%8f%e9%be%99%ef%bc%8c%e5%a6%82%e4%bb%8a%e8%b0%81%e6%8e%89%e9%98%9f%e4%ba%86%ef%bc%9f/’;}

上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新加坡、台灣和香港先後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力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做到了經濟的騰飛。所謂「東亞模式」引起全世界關注,它們也因此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然而,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將「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帶入了低谷。那經過金融危機的四小龍怎樣了,不妨來看一看。

韓國:物價上漲,生活質量隨之下降

經常能從韓國人身上感覺到這種失落感。韓國從上世紀60年代起,經濟做到騰飛。1995年,韓國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1萬美元,被譽為「亞洲四小龍」綜合實力最強的一個。就在韓國正躊躇滿志之時,歷史卻開了一個「大玩笑」: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使韓國經濟受到重創,經濟低迷已達10年之久。 亞洲金融危機引起了韓國舉國上下的深刻反思。韓國國家均衡發展委員會的官員成京龍認為,韓國原來的經濟增長模式至少存在三個弊端。首先是「資源拼搏」型發展模式不能可持續發展。具有韓國特色的「艦隊式」大企業集團通過拼勞力、資本、土地等資源,雖然初期能飛速發展,但後勁不足。其次是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為在短期內取得業績,韓國曾實施了「不均衡發展戰略」,把主要力量集中在首都圈內的發展上,造成了「首爾地區肥大症」。第三是過於依賴出口,國內消費卻沒有拉動起來,這個問題至今仍非常突出。

為了擺脫舊有模式的束縛,韓國開始探索並推行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國家均衡發展戰略,新模式主要內容包括:遷移政府機關,建設革新城市;整合全國行政區域的力量,形成區域經濟圈等。均衡發展戰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韓國去年經濟增長率為3.9%。然而,韓國大多數媒體認為,貧富差距拉大、產業競爭力下降等問題都是不可回避的難題,韓國僅僅才邁出第一步。

新加坡:「搭乘中國經濟順風車」,逐步走出低谷 民眾的滿意度和新加坡政府的表現也有關係。由於對外貿的依存度過高,新加坡經濟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一度出現自獨立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新加坡政府及時推出「經濟重組計劃」,在控制勞力力成本、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加強外部經濟聯繫等方面做出多方面改革。自2004年下半年起,新加坡經濟逐步走出低谷。去年,新加坡經濟增長速度達到6.4%,超過預期。電子業、化工業和工程業是新加坡的三大支柱產業。政府計劃將生物醫藥發展成為第四大產業部門,屆時,生物醫藥產值占製造業產值的比重將達到20%左右。

香港:內地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香港的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和感受。和其他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一樣,香港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香港經濟連續好幾年在低谷徘徊。回歸祖國之後,依托內地的支持,香港經濟逐步擺脫困境,強勁復蘇,在「亞洲四小龍」中處於領先地位。2004年香港經濟增長率高達8.1%;去年,香港經濟增長率為7.3%。今年2月22日,香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宣稱,香港已經正式走出亞洲金融危機的陰影,重新恢復了活力。也有專家指出,近年來內地經濟不斷發展,既給香港帶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香港經濟特別是支柱產業如航運物流、金融保險和旅遊等,受到內地各大城市競爭的壓力也正日益增加。

台灣:從「龍首」變為「龍尾」

台灣曾經是「四小龍」中表現最為優異的經濟體,多項經濟指標名列第一。然而,在民進黨執政的短短6年時間,經濟卻一路走向衰退,各項指標均為「四小龍」之末,早已失去昔日的活力。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切呢?專家認為,首先仍然是亞洲金融危機給台灣帶來的巨大衝擊:台幣貶值,出口衰退,失業率大幅上升……隨著島內生產成本的上升與投資環境的惡化,島內企業逐漸將生產基地轉向島外,尤其是大陸,使得台灣經濟運行模式發生重要變化,從原來的「三角貿易」轉變為「四角貿易」,由原來的「海外接單,島內生產」,變為「海外接單,大陸生產」,或者「大陸接單,大陸生產」,結果是台灣外貿出口增長與外銷接單增長脫節,出口增長放慢。 現在台灣還有石化、鋼鐵、半導體、光電等重要產業的支撐,但這些增長優勢也在消失之中,未來面臨的挑戰更大。在兩岸不能直航的背景下,台灣經濟發展的區位優勢無法發揮,出現嚴重的經濟邊緣化危機。台灣離大陸越遠,台灣經濟就越是沒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