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的忠義觀:忠義之士被禮待,牆頭草其實不受待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在北洋軍閥的底色中,夾雜著晚清宦海的諸多風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禁錮,也是武夫無法打破的枷鎖。因此,北洋軍閥也無法逃脫自身的局限,也就有了「地盤、私兵、武治」這樣的標籤。其實大多數的軍閥,對於麾下虎狼之師的要求,還存在於「兵不訓,不知忠義」的階段。所以說在北洋軍閥中,不乏風吹兩邊倒的牆頭草,然而在各自的修為下,自然也存在舍生取義的良將。不過高光的牆頭草,雖然一時半會也能夠左右逢源,但是北洋軍閥可都是在宦海摸滾打爬多年的角兒,自然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北洋軍閥的忠義觀:忠義之士被禮待,牆頭草其實不受待見 歷史 第1張

對於北洋軍閥來說,這群沒有多少文化的武夫,忠義觀應該具有黑白分明卻也得過且過的精明勁兒,其實對於投機取巧的騎牆者,北洋軍閥心照不宣不代表不會秋後算帳。但是一些盡忠職守的良將,雖然效命的軍閥集團不同,卻不一而同會得到敵手的敬重與禮待。北洋時期兩場著名的守城之戰,一場蔣世傑守信陽,另一場是傅宜生守涿州,蔣世傑是陜西督軍嶽維峻的部下,民國十五年率領麾下兩旅三團不足萬人困守信陽,阻擊吳佩孚麾下寇英傑部三個師六個混成旅圍攻,堅守達一個多月,在豫陜大局已定,屏障的洛陽重鎮亦告失守,當地士紳出面調解遂接受招降,吳佩孚親自設宴款待。蔣世傑在席間直言:「我在信陽,只知有嶽督辦,不知有吳大帥。即吳大帥親來,我亦戰也!」

北洋軍閥的忠義觀:忠義之士被禮待,牆頭草其實不受待見 歷史 第2張

其後,吳佩孚也稱若在山海關得一蔣世傑,亦不與失敗至此,遂願將其聘為幕僚。傅宜生的「守城將軍」之名,亦是由民國十六年對戰奉系軍閥,守衛涿州城而得名。當時奉軍與晉軍在京綏沿線激戰,閻錫山指令傅宜生占據涿州威脅奉軍運輸線,同時也可以襲擾京畿。傅宜生麾下不足萬人的晉軍困守涿州,奉軍如鯁在喉。張作霖調集兩師三旅五萬餘人圍城,重武器輪番上陣,一天打入城內的炮彈多時可達五千餘發,三個月的時間裡發動了七次總攻均告失敗,張作霖氣得要親自上陣,其後只好圍而不攻派人勸降。不過即使傅宜生在保定軍校的老師於國翰親自出面說情,傅宜生仍嚴詞拒絕。

北洋軍閥的忠義觀:忠義之士被禮待,牆頭草其實不受待見 歷史 第3張

最終,在得到閻錫山的默許下,傅宜生麾下晉軍採取「降漢不降曹」的方式,接受改編而不是歸降奉軍。盡管如此,張作霖仍在京畿設宴為傅宜生洗塵壓驚,席間極盡稱讚敬佩之意。但是北洋軍閥中的這些忠義之士被禮待,騎牆者卻不受待見。陳宧這樣心機似海的角兒,在北洋軍閥中屬於可以和徐樹錚齊名的策士,因為自作聰明當了一回牆頭草,通電表示「與袁氏個人斷絕關係」,而不是與北洋集團斷絕關係,仍然落得一個北洋一脈人人喊打的下場,特別是段祺瑞和曹錕這些北洋嫡系掌門人在位時,更是執意雪藏之。這個輔佐過黎袁兩人,能謀善斷的「一流人才」,不得不隱逸二十三年,結果鬱鬱而終。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