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北宋就進入紙幣時代,可是為什麼到明朝中葉紙幣幾乎退出流通市場?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賀清令

古代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縱觀古代中國貨幣發展史,從最初的實物交換再到金屬貨幣,進入北宋,中國開始步入紙幣時代,這樣的演變過程,到現在來看是世界各地貨幣演變的通則,即實物交換到金屬貨幣再到信用貨幣。奇怪的是,中國進入明朝中葉,紙幣似乎有悖常理的淡出人們的視野,百姓轉而使用白銀,即金屬貨幣。其實紙幣在王朝末年退出流通市場是屬於正常現象,諸如南宋末年、元朝末年,都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可是到了明朝中葉,紙幣幾乎退出流通市場,其間有哪些特殊的原因呢?

中國在北宋就進入紙幣時代,可是為什麼到明朝中葉紙幣幾乎退出流通市場? 歷史 第1張

大明通行寶鈔一貫

歷來認為,宋元兩朝紙幣的崩潰與王朝末年嚴重的財政危機和政治危機緊密相連,在這種背景下,王朝通常採取濫發紙幣的措施來緩解拘謹的財政狀態,結果導致惡性的通貨膨脹和紙幣貶值,最終導致紙幣退出流通市場,但將這一理論用來解釋明朝的紙幣崩潰似乎有所不妥。

明朝在洪武七年設立了寶鈔提舉司,負責紙幣發行事務,洪武八年正式開始發行名為大明寶鈔的紙幣。按照規定,百姓可以用金銀和政府兌換寶鈔,但是政府卻不用金銀和百姓兌換寶鈔,且命令禁止金銀在市場上流通,所以,市場上面的交易一般只能通過寶鈔和銅幣進行。但是大明寶鈔發行不久,就遇到了貶值的困境,無法維持與金銀之間的兌換比例,在市場上的購買力也開始下降。這種狀況一直延續下去,雖然期間政府都非常留心紙幣貶值的問題,但仍然沒能穩定紙幣在貨幣市場中的地位,直到正統朝完全崩解。

中國在北宋就進入紙幣時代,可是為什麼到明朝中葉紙幣幾乎退出流通市場? 歷史 第2張

明朝寶鈔

根據David Hume提出的貨幣數量說理論,即:m·v=p·t,其中m是指一定時間段發行的貨幣總量,v是指一定期間貨幣在市場中的流通速率,p代表著一定時間內的物價,t則是指一定期間內市場的交易總量,似乎可以用來解釋其間原因。根據這個公式,如果一定時間內v與t在一定時間內維持不變,那麼m和p則是正相關的關係。明朝在紙幣發行方面一直非常謹慎,嚴格的控制紙幣的發行總量,所以明朝中期之間濫發紙幣方面的問題可以忽略不計。但是貨幣發行總量m並不等於貨幣流通總量mv,其間v的作用不容小覷,總的來講,就是明朝的紙幣流通速率太高,是紙幣崩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在北宋就進入紙幣時代,可是為什麼到明朝中葉紙幣幾乎退出流通市場? 歷史 第3張

洪武通寶銅幣

那麼流通速率為何明朝會比較大呢?這與明朝的貨幣政策息息相關,明朝寶鈔的價值是建立在征收賦稅的基礎上,表現為百姓只能將寶鈔用來繳納賦稅,而不能用來兌換金銀。當百姓拿到寶鈔時,由於不能兌換金屬貨幣,所以極不情願將寶鈔留在手中而是企圖盡快將其用掉。當全國的百姓都有這種想法的時候,貨幣的流通速率則明顯加快。農業時代的生產效率一般不會突飛猛進,也就是說在一定時間內社會上的貨物供給總量變化不大,社會交易總量也是一定的,為了此前所講的等式對等,只能通過物價上漲來維持平衡,物價的上漲,則意味著單位貨幣的購買能力下降,換言之在社會上表現為物價的上漲和寶鈔的下跌。最終由於寶鈔購買能力的下降,加之在百姓中的公信力越來越低,紙幣在明朝中葉只能走向滅亡。總而言之,這一結果的與明朝的貨幣政策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參考文獻:

1.張彬村:《明朝紙幣崩潰的原因》,《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5年第3期。

2.張劍鋒:《中國古代紙幣為何會在明朝中葉消亡》,《東方收藏》,2010年Z1期。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