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汽車全球化里程碑 BMW和長城聯姻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7月10日,長城、BMW正式簽署合資經營合同。兩家公司聯合出資51億元人民幣,成立註冊資本為17億元的光束汽車有限公司,註冊地為江蘇省張家港市。

新公司標準年產能預計16萬輛,在需要的情況下產能可最大提高至25萬輛。這家雙方各持股50%的公司將設有6名董事,由雙方各自派遣3人擔任,重大事件將會採取董事會決策制度。其餘大部分崗位將由兩家公司抽調精英任職,小部分將從社會招聘,並且雙方將會對新公司植入各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尖端技術,促使新公司能更好更快的發展。

長城汽車作為民營汽車公司,這次與BMW的合作也是通過自身這些年來不斷地投入技術研發和完善生產管理體系、提高產品質量等諸多因素之下,與BMW達成了合作的默契,用長城董事長魏建軍的話來說,這次是雙方的「自由戀愛」。縱觀長城的發展史,從1991至1994年開始生產輕型客貨車大獲成功,完成初步積累,到1999年適時調整戰略殺入技術要求更高的SUV市場,再到2003年成為國內皮卡和SUV的雙料冠軍。2005年之後創立獨立品牌哈弗,專注SUV,2011年推出哈弗H6,占領中國SUV的真正王座。

從長城的發展史不難看出,中國的汽車企業在發展初期面對發展方向的迷茫和技術封鎖的艱難,表現出敢於拼搏、勇於突破的卓越品質。在隨後的發展中,大批的汽車人找準了企業定位,把握住中國市場的脈搏,採取專精發展的策略,湧現出了大批優秀的汽車企業,素以開放包容著稱的長城汽車在這其中表現得尤為突出。而現在他們的目光已經不僅僅局限在中國市場,更多投向海外那巨大的市場,開始全面布局海外市場。

所以長城和BMW的合作絕非是雙方為了眼前利益的匆忙結合,而是雙方都深思熟慮並且有著長遠的發展目標和利益的。比如長城有很大可能為新的公司提供成熟的配件供應鏈,這將使其在BMW的敦促下,整合完善自身供應鏈,完成從下遊至上遊的國際化規範。這也讓長城能夠更多摸清國際市場的規則和玩法,為現在的國際化提供完善的樣本,為將來的全球化鋪平道路,縮短和降低在國際市場交學費的時間和成本。

長城一直想通過合資來加強在生產製造和研發上的實力,在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國家產業政策下,以長城為代表的民營企業也在快速增長,積極研發和儲備全球領先的技術,完成由中國製造到源自中國的蛻變。

本次合作採用了雙方共同出技術力量進行研發,在國內用長城的銷售管道為主新建管道為輔,在國外用BMW的管道為主新建為輔的銷售方式。允許外資持有更多的股份,這對於合資的中方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這些年來汽車產業蓬勃發展,雖然與那些國際巨頭相比還有差距,但是已經無懼挑戰。

長城與BMW的合作,除了滿足雙方共同的利益訴求之外,也有利於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如何讓自身在國際化和全球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快和更穩,並通過各家技術的集中爆發模式推動國內新能源汽車技術升級和市場擴容的難題,長城與BMW的合作值得本土品牌思考。

同時,長城與BMW合資,從一開始雙方目標就是以此為跳板,用新能源車來撬開全球的市場。這對於目前國際化進程較為緩慢的中國車企來說,無疑是一次極具指導和借鑒意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