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1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2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3張

2016年,《女孩們》這組作品在柏林展覽,

其中有一張照片,

女孩站在公路上,下半身只穿一條內褲。

一位外國記者看到了,很驚訝——

「中國女孩可以穿成這樣站在馬路上?」

羅洋,是拍攝這些女孩的攝影師,

她的作品被英國BBC、美國CNN、

德國《明鏡》等國際媒體報導,

這些真實的記錄,

刷新了西方世界對中國女孩的認識。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4張

演員春夏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5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6張

從2007年開始,

羅洋已經為全國各地200多個女孩拍攝照片,

80後、90後、00後,

有普通女孩,也有女明星。

她們真實、大膽地展示自己的身體,

一代比一代有個性、更開放!

「這十年拍攝的女孩,

雖不能概括成是整個中國女性的生活狀態,

但確實是記錄了中國一群有趣的、

特立獨行的年輕人的生活狀態。」

自述 |羅洋 編輯 | 王微辣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7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8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9張

我出生在遼寧的一個小鎮,老家那邊,生活環境比較閉塞。當時有一個電視頻道,經常放一些國外、港台的電影和節目,讓我看到了外界很多不一樣的東西。很小的時候,心就在很遠的地方,看電視、電影是我了解外面世界唯一的途徑,自然而然就對影像產生了興趣。

我媽媽也是思想很開放、很活潑、很愛美的人,她會買一些時裝畫報,我經常看到裡面一些時髦的模特穿著好看的衣服,這個應該是對我,對美的追求影響挺深的。

青春期的困惑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10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11張

大學考到魯迅美術學院,學平面設計。當時剛剛20幾歲,處於青春期的困惑時期。

我向往的世界和現實差距很大。我要從一個小地方走到更大的城市,在最青春、最敏感的時期,只有高考這個唯一的途徑;那個年代學藝術,學費也非常非常高。我自己覺得壓力很大,蠻痛苦的。

當時問同學借了一台相機,開始拍攝身邊的事物,記錄生活。其實是我表達內心、自我釋放的一個方式。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12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13張

07年開始,我拍攝了一個系列叫《女孩們》。大學住校嘛,6-8個女生一個宿舍,就自然而然地開始拍身邊的女孩。

藝術院校的學生,是一個很獨立、很有個性的群體。慢慢地當我接觸到更多同齡人,我發現每個人都面臨著各自不同的問題和困惑。

所以拍攝女孩,初衷是表達我自己的情緒。我從一個裙角,一縷頭髮的狀態,慢慢開始捕捉她們的生活片段。照片呈現出來,有每個人不同的狀態,也有我自己的樣子。

10年、200個女孩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14張

我把這些照片發布到網路上,後來就有機會拍一些陌生人。到現在大概有十年,拍攝了200多個女孩。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15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16張

我會去她們家裡、她們熟悉的環境,或者一起出去閒逛。在接觸中,我可以了解她們的日常生活。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17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18張

2016年的一次拍攝讓我印象很深。

在朋友的介紹下,我認識了這個叫周巖的女孩。她16歲時全身很嚴重地燒傷,就像毀容一樣。如果沒有經歷這件事,她會長成一個特別好看的女孩。我當時看了她的一些新聞圖片,很擔心如果拍不好,會不會對她造成再次傷害。

後來我們第一次見面。她性格很開朗,很坦然,眼睛發著光。雖然全身燒傷,還透露著少女很美好的狀態。見到她以後,我才終於安心。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19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20張

拍攝當天,她趴在一個桌子上,陽光灑到她的身上,她閉著眼睛,非常放鬆,感覺快要睡著了一樣。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她就像一個小天使。

這組照片在媒體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醫院也主動聯繫她,要給她繼續治療。

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拍的照片、因為展示著人的某種美好的東西,而改變了一些人的生活,潛移默化對很多人會有影響。

拍照就像剝洋蔥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21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22張

每次拍攝,我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把一些偽裝、不自信的東西剝掉。

我希望盡量捕捉她們的日常狀態,自然的、放鬆的、難過的,甚至發懵的,對我來說都是真實的。那一瞬間她面對我的鏡頭,就像在面對她們自己,不需要為了誰而笑,或者為了展示給別人看。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23張

羅洋為《大都市》拍攝春夏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24張

羅洋為《VOGUEme》拍攝鐘楚曦

一些公眾人物,很多時候她們都會有固定的形象,面對鏡頭也有習慣性的展示。在拍攝中,如果你把這種明星光環一點點拿掉,記錄她最真實普通的狀態,那出來的照片會非常不一樣,她們自己往往也會覺得驚喜。

全國各地的女孩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25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26張

我之前生活在北京、上海,拍了很多大城市的女孩。去年,我用了大半年時間,去成都、重慶、大理、新疆、西寧等一些城市,邊旅行邊拍攝,記錄在不同地域下,女孩們的生活。

青海玉樹,曾經發生過很嚴重的地震。朋友介紹我認識一個當地的藏族女孩——格萊措毛,她和我們傳統印象中的少數民族非常不一樣。

格萊措毛當時在一個小學當義工,教英語;她熱愛時尚,夢想是去紐約當一名時裝設計師,打扮很時髦。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27張

重慶的這兩個女孩,是姐妹雙胞胎。她們幾乎穿著一樣的衣服,站在江邊的一塊大石頭上。剛好是在日落的時候,那種橘黃色的光,照到她們身上。

在這樣魔幻的城市背景下,後面就是高樓大廈,但同時又有大江大河,你能看到現代的、傳統的中國文化結合。這張照片我自己非常喜歡。

她會談戀愛、成為媽媽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28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29張

有些人,我還會跟蹤記錄她生活的變化。

我在16年拍了我的朋友王嫣蕓,有一天我在朋友圈發現她剃了光頭,有了新的戀情。

我們就約在她男朋友的工作室,那天陽台充滿了光,畫面記錄了日常生活中男朋友幫她剃頭的樣子。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30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31張

隔了一年,我們又約了一次拍攝,她意外懷孕,並且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是一個孕婦的形象出現在畫面裡。

現在她的女兒已經出生了,我還會持續去拍攝她和孩子,記錄她生活的改變。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32張

女孩都會談戀愛啊,或者她身份有轉變,我都希望能記錄下來。

我發現在拍情侶的時候,當女孩面對她的男朋友,我也會看到很不一樣的她,一個更溫柔的她。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33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34張

《女孩們》系列開始的時候,我也是女孩,但我不會只拍真正二十幾歲的人。

我覺得「女孩」並不只是青春期的少女。當她30歲、40歲,甚至年齡更大,結婚或者有了孩子,其實內心還是有很年輕、很少女的一面,她仍然會是女孩。

我不是女權主義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35張

從2016年柏林展覽之後,有很多西方媒體關注《女孩們》這個系列,BBC、德國的《明鏡》、ARTE TV、CNN。他們也開始關注這個有趣的群體。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36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37張

我覺得西方人並不是很了解中國,他們對中國的印象停留在很久之前。當他們看到一群這樣的中國女孩,感到很驚訝、很好奇。

很多西方的採訪都會問我,是不是女權主義?照片有沒有女權意識?

我不是女權主義,對女權也沒有什麼研究。真實地記錄這樣一群中國女孩,比表達一個什麼樣的意識更重要,更有意義。

80、90、00後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38張

我拍攝的女孩最開始是80後、90後,現在甚至有95後、00後。每代人都非常不同,回顧自己的照片,像是看到整個中國近十年的某種變化。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39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40張

新一代的中國女孩,她們更加懂得去展示自己的生活,勇敢地展現自己的身體。

在一個天台或在一個很自然的環境,當我們覺得裸體的狀態更好,她們就會脫下衣服、去掉束縛,拍攝這樣的照片。

人在除掉衣服、除掉很多外在的社會的東西後,她最原始的一面才會真正展現。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41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42張

女孩最初很單純,然後她慢慢地長大。有些女孩紋身、剃光頭,身體上有傷疤,或者變成一種很社會化的狀態,是她慢慢參與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和她內心世界的外化。這兩種狀態,對我來說都很珍貴。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43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44張

中國女孩,一代比一代開放 時尚 第45張

社交媒體對生活的改變,真的特別大。

最開始我們80後那代人,沒有那麼多網路平台去展示自己,人的生活更加簡單、自然。現在的女孩,更懂得包裝自己、去社交媒體上呈現自己,包括出現網紅、KOL、整容這些現象。

十年前你如果是很個性的打扮,很出格的行為,別人會覺得很奇怪,這個群體也相對比較少、很地下。但是現在很多女孩紋身、剃頭、穿得稍微少一點,用社交媒體去展示自己,大家也覺得沒什麼。

社會越來越開放,對人的自我個性,就更加寬容了。

每一代人都有她們的特質和讓我感動的地方。我通過照片去了解她們、記錄她們,也許就是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