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有回報的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有回報的 親子 第1張

作者簡介:那小石,愛貝睿內容主筆,暢銷書作者,2歲+小妞的媽媽

◆◆◆ ◆◆

1. 引子

王小波寫過一句情話叫:愛你就像愛生命。

其實,這句話特別適合老母親來抒發對孩子的愛。

有網友打趣說:媽媽的「媽」字,「女」字旁帶一個「馬」,說的就是在這個世界上,願意為你做牛做馬的女人,只有媽媽。

可是,你願意為孩子當牛做馬,孩子將來就會對你好?

這個問題,其實,還有另一層,想想我們的上一代:當年父母也為我們付出了100%的辛勞,如今,你能為他們做到幾分?

2. 母親的角色陷阱

作家龍應台在新書《天長地久》中提出了母親的「角色格子」理論。

一旦被拋進「母親」這個角色的格子里,你就會被定格成人生的後盾後盾永遠在後面,保護孩子的安全,給孩子前進的力量。但是因為人的眼睛長在前面,所以,就注定了孩子永遠看不到身後的母親。

  • 對孩子,龍應台做得足夠好,她很早就開始記錄兒子的成長,還寫下了《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最可貴的是她還能抽身出去,冷靜客觀地看待這種關係: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發現了這個角色陷阱,她想出各種辦法製造「親子專屬時間」——跟孩子一起寫專欄,一起外出旅行——不再是為了陪伴孩子長大,而是為了讓孩子學會陪伴父母老去

  • 不過,對老人,一切卻無法重來。當她意識到母親也需要照顧,需要陪伴的時候,母親已不認得她,不會說話,也感知不到疼痛……

龍應台感慨:

上一代不會傾吐,下一代無心體會……為什麼我就沒想到要把你這個女人,看做一個也渴望看電影、喝咖啡、清晨爬山看芒草、需要有人打電話說「悶」的馬子?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有回報的 親子 第2張

3. 老人是孩子成長的寶貴資源

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很容易被當成「負擔」。而對於孩子來說,家有老人其實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成長資源——可能很多人都沒意識到。

愛貝睿家長教練郭歆老師認為,三代同堂為狹窄而局促的兩代人相處空間中撐起了一個支點,把它變成了一個更加立體的三代關係。這個生長的立體空間,為每個家庭成員贏得了額外的「距離」。使你不僅能看到祖父母怎樣對待孩子,也可能反觀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有了這種距離、參看和反觀,就有了難能可貴的「身教」。

從小失鄉的龍應台很羨慕那些在家族網路中長大的孩子,覺得他們有一代又一代的長輩,接力給他們進行「身教」:

祖父母「老」給他們看,父母伺候長者「孝」給他們看,然後有一天,祖父母「死」給他們看……他們從日常生活就熟知:在同一個大屋頂下,他們自己在長新芽,而同時有人在老,有人在病,有人在死,有人在生。等到老和死輪到他的父母時,他已經是一個修完生死課程學分的人。

科學家也找到了相關的證據支持。美國心理學家Duke夫婦發現,那些對家族史很了解的孩子,行為問題更少,對生活有更強烈的掌控感,也能更好地應對挑戰。

英國的千禧世代研究(Millennium Cohort Study)還發現,如果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老人適度參與養育,智力發展通常會更好。

老人越早(早於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參與到孩子的照顧當中,對孩子智力發展的好處越多。而且,這種好處還是長期的,有研究甚至發現,老人的參與與孩子20歲以後的社會經濟地位相關。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有回報的 親子 第3張

還有研究發現,孩子與老人接觸越多,幸福指數越高。研究者解釋說,老人的參與,能讓孩子建立更多的情感連接,更容易感受到被愛,被欣賞,遇到困難他也不會覺得孤立無援,因為他背後不僅有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4. 我們能給孩子的身教

回到開頭提到的那個為孩子當牛做馬的問題上。

現實相當殘酷,即便做父母的全力為孩子付出,也無法從孩子那里獲取同等的回報。

智慧如龍應台,也在感嘆:為什麼我把自己從「母親」那個格子里解放了出來,卻沒有解放你(母親)?

但有一點可以相信:下一代將來會怎麼對待我們,要看我們此刻正在如何對待上一代。

這句話有點雞湯,但其中的邏輯很清奇——只在孩子身上投入,你可能顆粒無收;做好自己,反哺你的父母,孩子反倒可能有樣學樣。

想在這個問題上給孩子做一個好表率,需要我們了解一些老人的心理和認知特點。

1

不試圖說服

老人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頑固。這主要是由於年紀大了,認知能力下降了,思考的速度變慢了,大腦神經又難以建立新的鏈接,所以,想讓他們接受新事物會比較困難,他們更傾向於已有的經驗和習慣。

為了解放出更多時間,我買了洗碗機。可是我媽來了之後,總覺得洗碗機洗不乾淨,洗碗機洗一遍,她自己再洗一遍,完了還要專門去洗洗碗機[捂臉]

你跟她解釋,不管用。而且,說多了,一不小心就會被她解讀成不尊重老人,不重視老人的付出。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有回報的 親子 第4張

後來,我學聰明了,沒必要事事跟老媽達成一致。她可以頑固,我也可以虛心接受但堅決不改。不過,一定不能跟她老人家辯論。老媽發言時,安靜地做一個乖巧的小女孩會比較安全。因為你辯了,奏效的可能性很小,小妞還會在一邊主持正義:「媽媽,不要那麼大聲跟奶奶說話!

2

重視老人的感受

我們的父母,當年也是家里的中流砥柱,如今,在子女建立的新家庭中,他們的價值感、自我認同感是逐漸減弱的。他們變得敏感,需要我們肯定。還是上面洗碗機的例子。

為了不讓我媽重復勞力,我給她講洗碗機的原理。她態度很認真,但我一眼就能看出,她關上了接收信息的所有通道,只是在不做聲地配合我說教。我展開柔情攻勢,說心疼她,怕她受累。結果有一天,我媽失控了:「我現在只能為你們做點洗洗涮涮的事情了,還老被你嫌棄……」那一刻,我真的比竇娥還冤,我哪敢嫌棄母上皇太后啊!我知道她是倚老賣老,但也深深地意識到了老人的敏感和脆弱。我哄她,好吧,我再也不自以為是,粗暴地「一切都是為你好了」。

3

立刻馬上給他結果

老人交代一個什麼事,會期望你立刻馬上就給他辦了。見你當下沒反應,他就會一遍遍催促。

「下個月你姥爺過生日,給他挑個禮物寄過去吧!」接下來的一個月,幾乎每天,我都會收到各種理由的催:「趕緊辦了吧,年紀大的人過生日講究提前!」「還沒寄呢?萬一不合適,都沒法退換了……」「我交代你的事,你能不能重視點!」老媽終於忍不住發飆了,「我要是自己會,還用一遍遍求!你!」

老媽那個惡狠狠的「求」字讓我打了個激靈——快速發展的社會讓她失去了掌控感;我的時間管理她不會理解;看不到我的行動,她就沒有安全感,進而就是對自己老了、無能了的自責和抱怨……

最終,為了避免姥爺提前半個月收到生日禮物,我跟表妹串通好了:她負責打電話給我媽,說禮物已經收到;我負責打電話給姥爺,說禮物已經寄出……

5. 結語

人生漫漫,大多數人稀里糊塗就過完了。很感謝龍應台,她用作家特有的方式,記錄生命,也點醒我們的人生:對上一代的感恩致敬,也是對下一代的身教和溫柔提醒。

成人的世界里沒有「容易」二字。不過,有媽在,家就在。有這種上有老,下有小的甜蜜負擔,督促我們成長,何嘗不是一種福分?

你有多久沒回去看父母了?你有多久沒好好跟他們圍坐在一起吃飯了?今天重陽,老人節,雖然父母可能還不言老,但請給他們打個電話吧……


參考文獻

Duke, M.P., Lazarus, A., & Fivush, R. (2008). Knowledge of family history as a clinically useful index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prognosis: A brief report.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Training, 45, 268-272.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有回報的 親子 第5張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有回報的 親子 第6張

喜歡記得來一個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有回報的 親子 第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