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社評:中澳修復民間感情比恢復政治關係難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原標題:社評:中澳修復民間感情比恢復政治關係難

澳大利亞外長佩恩星期三到訪中國,這是澳外長時隔兩年多第一次訪華。在佩恩來北京之前,澳貿易部長伯明翰在上海參加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一切標誌著兩國關係的回暖。

然而中澳恢復高層互訪會比重新拉近兩國民間的感情更容易。由於近兩年的表現,澳給中國民間留下很糟的印象,而且它大概是西方國家中最糟的。特朗普對華發動史無前例的貿易戰,中國民間至少可以從中捕捉到美方的邏輯。但直到今天中國輿論也搞不明白,前兩年澳對中國那麼兇,究竟是因為什麼。

在中國輿論的分析中,澳是經濟上靠近中國、政治軍事上攀附美國的典型。不僅如此,澳在南海、抵制所謂中國「滲透」上積極出頭,站在了一線。澳不久前在西方國家裡帶頭宣布將華為排除在5G建設之外,可謂在中澳關係的傷口上撒了最新的一把鹽。

中國民間理解我們要對外廣交朋友、盡量少樹敵不樹敵的道理,因此從理性上對中澳改善關係是接受的。但是人們近年對澳形成的認識很難短時間內得到轉變。

相信澳特恩布爾政府大多數時間裡惡劣的對華政策也有該國的社會輿論基礎,它也不是能夠輕易改變的。

因此我們認為,中澳關係的回暖有觸底反彈的性質,但它能反彈多高很不確定。

在星期二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國別審議會議上,澳大利亞與其他西方國家一起指責中國新疆開辦教育培訓中心,佩恩訪華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她會在北京與中方「談人權」。這些信息顯示,中澳關係今後也不會太平靜。

中澳從前兩年的冷淡到今天的回暖過程顯示,兩國誰也改變不了誰,澳的力量不可能撬動中國,同時中國也要面對「固執的澳大利亞」。兩國避免對抗擴大合作需要依賴雙方的政治決心,只有這樣的決心能夠從中澳關係各種各樣的可能性中選出彼此握手的那一個。

澳大利亞這個例子告訴我們,開展合作不一定就要真的認定彼此是朋友,相互懷疑、存有較大分歧,也是可以拉起手的。中國作為大國,面對世界各種各樣的國家,我們需要有與不很友好的國家不撕破臉皮、維持合作關係的胸懷,從這種合作關係中收獲盡可能多的國家利益。

當然了,我們要多構建駕馭中澳這種複雜關係的杠桿。澳大利亞說幾句對中國不恭的話也就罷了,但它如果做出損害中國實際利益的行動,歧視性的對待和損害中國企業利益,比如排斥華為參與該國5G網路建設,我們就應有所回應,讓其付出代價,通過鬥爭維系雙方的合作。

另外,看看西方國家的輿論就會知道,那些國家沒有一個達得到我們通常想像的「對華友好國家」標準。這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的對外友好是否過於實誠了,可以表達中國社會多元意見的公共外交手段是否太少了。

比如對澳大利亞,中國社會本來就存在種種意見,應當允許甚至鼓勵那些意見以各種方式釋放出來,作為對澳複雜對華態度的牽制。

澳大利亞屬於中等力量的西方國家,離中國不近不遠,對中國說重要就重要,說不重要就不重要。中國應當把對澳關係作為實驗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的一塊沙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