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永遠在這兒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原標題:中國,永遠在這兒

「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擲地有聲,令世界感受到中國來自歷史的底氣、面向未來的信心。

中華民族從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走來,逐漸生成了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民族品格,使得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長河中唯一沒有幹涸、沒有斷流的文明。5000多年來,中華文明誕生了孔孟老莊,經歷過強漢盛唐,曾以仁義禮智信輻射至周邊國家,曾以溫良恭儉讓禮敬出大國風範,曾以詩書禮樂打造出崇高的價值觀念。無論是有形的漢字、中醫、絲綢、茶飲、瓷器,還是無形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都獨具魅力、歷久彌新。從精衛填海到愚公移山的神話傳說,從臥薪嘗膽到聞雞起舞的勵志故事,從蘇武牧羊到嶽母刺字的歷史典故,其中貫穿的自強不息、勤勞勇敢、忠貞愛國等,一脈相承,砥礪積淀,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歷史的長河行走越長,遭遇的險阻就越多。中華民族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然而5000多年來,哪怕無數次遭遇自然災害、外敵入侵和戰亂的苦難,我們的民族、我們的文化都沒有幹涸斷流,反而匯成了一片汪洋大海。這是因為,中華大地有三道萬里長城。第一道,是那座實體的、肉眼可見的、由一塊塊青磚砌成的萬里長城,它在中國古代守護著疆土的完整,標示著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強盛;第二道,是由所有中華兒女用血肉之軀鑄造起的萬里長城,每當我們國家到了危難時刻,這道長城就會凸顯出來,眾志成城,以民族之魂守衛著家國闖過災難,屹立不倒;而第三道萬里長城,則是由中華文化構建出的不朽長城,這道文化長城,雖無形卻無處不在,滲透在每一位中華兒女的骨髓裡,形成了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的生命力。由此,中華民族才得以成為炮火不曾摧毀的民族,成為經百折而猶向前、始終鐵骨錚錚的民族,成為懷天下為公精神、始終追求「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民族。穿越五千年的風和雨,跨越前進路上的艱與險,中華民族過了多少坎,就創造了多少震撼世界的人間奇跡!

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使得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走著不同於其他民族的道路。在漫長的歲月裡,先輩們立足於華夏這片土地,積極探索,形成了獨特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從精神追求看,傳統文化提倡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革故鼎新的進取精神,扶危濟困的公德意識,「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生態度,「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價值理念等,一直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從社會理想和治國理念看,傳統文化中「大一統」的國家觀念,「世界大同」的政治理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載舟覆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止戈為武」、「好戰必亡」的和平思想,「應時而變,與時俱進」的變革意識,「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的治理思想,「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等,無不閃耀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光芒。這些,都給了我們繼往開來、堅定前行的底氣,讓我們清楚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形成了我們在今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昨天、今天和明天,歷史、現實和未來一脈相承。五千年長卷,反復驗證著中華民族的堅韌與創造力,也鑄就了這樣的信心與信念:中國將永續不斷地在人類文明中寫下恢宏篇章。我們不但在堅定走自己的強國之路、復興之路,也在為人類尋找更好的未來——無論何時,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始終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讓中國改革發展造福人類,始終堅持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積淀了厚重歷史、經過40年改革開放歷練的中國,有能力在山重水復中拓路開山。前行路上的顛簸,不會改變歷史的走向,不會動搖我們復興路上的腳步。

過去、現在、未來,中國,永遠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