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來源:企服行業頭條(wwwqifu)

有江湖的地方,就免不了戰亂紛爭。

盤古開天地前,宇宙混沌一片。

雲計算在國內誕生之際也是如此。沒有先例,沒有規矩。

一切都從零開始。

1

初生

2006年,亞馬遜CEO貝索斯在EmTech上發表了關於雲存儲和雲計算的概念演講,並向世界宣布了亞馬遜將投資和創立雲計算AWS的偉大計劃。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但當時國內正處於互聯網發展的初期階段,並不了解雲計算。當時有傳言說,國內真正懂雲計算的人,可能最多不超過10個。

2008年,中國互聯網發展迎來了高峰。

網購的蓬勃,盡管讓淘寶、支付寶用戶激增,但這也導致阿里身陷數據處理囹圄。因為此前國內從未處理過如此龐大的數據。

前段時間朋友圈刷屏的文章《阿里雲的這群瘋子》,對阿里那段捉襟見肘的歷程,描繪的淋漓盡致:

「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半之間,阿里服務器的使用率都會飆升到 98%,離爆棚就差兩個百分點。」

很顯然,此前依靠傳統IOE架構的阿里巴巴,當時的「腦力」已經不夠用了。

I(IBM,服務器提供商,他們提供的服務器俗稱「小型機」)

O(Oracle,數據庫提供商,他們的軟件是著名的「甲骨文商業數據庫」)

E(EMC,存儲設備提供商,他們提供的是「集中式存儲」)

處理大規模數據,需要用到雲計算架構,同時調動數以萬計的服務器進行處理。這一方案現在看來司空見慣,但當時雲計算在國內遠不像現在這麼廣為人知。

那時的雲計算對阿里來說,仿佛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做到起來異常艱難。

為了做到飛天夢,馬雲從微軟挖來了王堅。

阿里雲這個名字,也第一次被提出。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圖片來自網路

說來,阿里雲的建立,多少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意味。

如果傳統IOE架構足夠便宜、好用,阿里巴巴是很難做到壯士斷腕,主動求變,去第一個吃螃蟹的。

魯迅先生曾稱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

2008~2009年的那段時間,阿里人對雲計算的執念並不被外人看好。騰訊、百度基本沒在雲計算業務上發力。

2

質疑

不可否認,除了馬雲,BAT另外兩位掌門人——馬化騰和李彥宏,在當時對雲計算的態度,都有些「不屑一顧」。

當然,他們有不屑一顧的本錢。

騰訊在2007年底就收獲了第7億名用戶,網路廣告收入保持著80%以上的高速增長。2008年,騰訊代理髮行的DNF(地下城與勇士)網遊火遍中國。

這款遊戲的火爆一直持續到現在。騰訊2017年財報顯示,個人電腦客戶端遊戲收入同比增長13%至128億元。難以想像在10年之後的今天,DNF仍是這一數字增長的主要功臣。

也就是說,長期以來,社交、遊戲、廣告才一直是騰訊的營收重點。以至於騰訊雲在上線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只能隱藏於「其他」細項,跟著別的業務在財報中披露。

同樣,當時的百度亦是如此。

2008年,百度的網路行銷收入達到了31.945億元,同比增長83.5%。搜尋推廣、廣告投放等業務,從很早開始就為百度帶來大量收入。

直到如今,這些業務仍是百度的重中之重。

在王堅埋頭帶領手下苦哈哈攻堅雲計算的同時,坐擁優質營收入口的騰訊和百度,都不看好雲計算。

並且,Pony和Robin並不隱藏對雲計算不屑的態度。

想必我們都記得,在2010年3月中國IT領袖峰會上,BAT大佬針對雲計算的第一次「華山論劍」。

率先亮劍的是李彥宏。他說:

「雲計算這個東西,不客氣一點講,它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早期的時候,15年前(1995年)大家講客戶端跟服務器這個關係,再往後大家講基於互聯網web界面的服務,現在講雲計算。實際上,本質上都是一樣。」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圖片來自網路

接著,馬化騰也發表了點評:

「雲計算這個話題比較技術性,它是一個比較超前的概念。如果說未來各種綜合性業務軟件,都不需本地局域網服務器處理,而是由公共網路設施完成,這的確是有想像空間的。可能你過幾百年、一千年後,到‘阿凡達’時代,那確實有可能。但現在還是過於早了。」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圖片來自網路

「我的理解,雲計算最後是一種分享,數據的處理、存儲並分享的機制。我們自己公司對雲計算是充滿信心和希望。我們不是覺得這又找到一個新的礦產,阿里巴巴擁有大量消費數據、支付寶交易數據,我們覺得這些數據對我們有用,對社會更有用。」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圖片來自網路

很多人說馬雲「善於畫餅」。可在那個時間點,馬雲敢說這句話,心中還是有底氣的。

3

萌發

2008~2009這一年,阿里雲的飛天系統可以說是「數據傳輸問題、計算穩定性問題、處理速度問題一樣都不少」。各種錯誤和bug形式翻新,層出不窮。

連阿里員工都吐槽:明明可以坐高鐵,卻偏偏要騎自行車去上海。

據當時參與飛天計劃的早期員工回憶,阿里的工程師們都是「眼睛幹乾的,有種想哭的心情」。他們的經典吐槽大概是這樣:人家的是雲計算,我們家的是「人肉雲計算」;人家的是「分布式計算」,我們家的是「分步試計算」…..

可誰都沒能想到,就是這種問題層出不窮,連自己親爹媽都不看好的孩子,竟然在2010年春節過後的一次版本更新後,穩定的超乎尋常。

空氣一下安靜了。

就像修煉絕世武功一樣,以前在身體里亂沖亂撞的氣息,一下變順暢了。阿里雲終於找到了打通奇經八脈的法門。

阿里雲的成功,開始引起其他公司的注意。很多大公司看到阿里雲的先例,就此研究自己的雲計算技術。

2010年,巨頭華為正式公布雲計算戰略。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據《財經》報導,很多華為專家認為,華為IT與雲計算產品線想做大,就必須有自己的公有雲,只不過是由於「在乎經營商的感受」,遲遲未能動手。

任正非出席2010年底的華為雲計算發布會時表示,華為做雲計算和傳統IT企業不同,一定要抱緊電信經營商,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徐直軍後來在2013年時也說過,華為將嚴格限定自己的業務邊界,不做雲計算的經營商,不與合作夥伴發生競爭關係。

這種捉襟見肘的姿態,讓華為雲在市場中一度畏首畏尾,導致其在2010~2017年的這段時間內,市場存在感很低,幾乎從未在主流公有雲調研報告中進入過前五。

BAT外,除了華為,一些初創雲廠商開始誕生。

2012年3月,江湖人稱「白帽黑客」的季昕華創辦UCloud。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季昕華很早就看到了雲計算的價值。

但是,大公司內部孵化的雲計算項目,永遠不缺少資源注入。例如阿里巴巴能為阿里雲投資60億元,華為組建2000人的Cloud BU事業部,而創業型雲計算廠商只能單打獨鬥。

沒有阿里、騰訊、華為這樣的靠山支撐,UCloud早期融資異常艱難。彼時,幾乎所有投資人都勸季昕華換個方向。

可季昕華認為,當前雲計算對傳統IT代替率不足2%,市場需求還未被真正挖掘。未來雲計算的前景一定光明的,難點是如何熬過行業的初級階段。

為了不讓UCloud胎死腹中,季昕華決定賣房,把售房款400萬元拿來支撐著UCloud一步步前行。

還好,創業路不是孤獨的。當時的雲計算創業者,不止季昕華一人。

就在UCloud創立一個月後,2012年4月,三位擁有IBM工作經歷的黃允松、林源和甘泉,共同創辦了青雲QingCloud。取意「青雲直上、平步青雲」。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4

動蕩

雖然2012年前後,阿里雲的系統趨於穩定,中國也誕生了不少雲計算廠商。可面對大規模調動算力這件事,廠商們仍然束手無策。

飛天系統是穩定了,但整個阿里雲體系還是亂的。面對5K難題,阿里雲又研究了兩年,都沒能突破這個瓶頸。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圖片來自網路

有些人受不了,走了。有些人,雖然沒走,但也成了流言製造者。

面對流言,馬雲站出來了。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餅是他畫的。那這張餅是繼續攤下去,還是關火撤灶,都要由他來決定。

「我每年給阿里雲投10個億,投個十年,做不出來再說。」

2012年的年會,馬雲說:「我沒有想過公司內部對阿里雲有那麼大的意見,我真沒想到。但是你們都扛過來了,這是我深以為傲的。如果你們能抗得過內部人罵,抗得過那麼多人指責,我們還有什麼扛不過未來五年的發展?」

此後,阿里人再次聚起心氣,終於順利在2013年6月突破5K測試,讓大規模計算成為可能。

也正是在那個時間點,所有人都意識到,雲時代真的來了。此時再不追隨大勢,就真的要落後了。

5

並起

第一個選擇跟進的大廠是騰訊。

2013年9月,就在阿里雲宣布突破5K測試的三個月後,騰訊雲宣布正式面向全社會開放。

雖然馬化騰當年嘴上說不看好雲計算,但私底下卻在2010年時就立項研究雲計算。面對阿里這個競爭對手,馬化騰從未真正掉以輕心。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兩個月後的2013年11月,賣房創業的季昕華終於得到了資本認可,UCloud獲得DCM、貝塔斯曼投資的1000萬美元的A融資。

隨後,雲計算在中國算是徹底爆發。

• 2013年12月,迅達雲獲得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

• 2014年1月,青雲QingCloud獲得B輪2000萬美元融資。

• 2014年8月,七牛雲獲得C輪數千萬人民幣融資。

……

一時間,群雄並起,中國雲市場走向繁榮。

隨著小米業務的蓬勃發展,2014年11月,雷軍決定All in金山雲,並承諾在未來3~5年間向雲業務投入10億美元。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依靠上線初期,小米為金山雲提供了超過70%的收入,再加上雷軍的背書價值,金山雲迅速拉攏了大量客戶。

「我們必須要全面進攻,不要防守,今天的互聯網行業是守不住的,只能往前沖。要想不被巨頭擠掉,就是比狠,敢燒錢才能活下去,不敢就不要做,雲服務比視頻服務更慘烈,如果沒有10億美元的準備和決心,是活不了的。」

6

首戰

2015~2016這兩年間,中國雲計算江湖發生了第一次正面戰爭。這場大戰的主角,正是老對手阿里雲和騰訊雲。

在這場你追我趕的戰役中,幾乎一家發布動態,另一家便會迅速跟進。這兩座中國互聯網的大山,都希望在中國雲計算的草莽階段,就先坐穩江湖老大地位。

第一次對決:12306 VS 滴滴

2015年1月15日,12306網站將車票查詢業務放到阿里雲計算平台上。阿里雲承擔了12306系統中75%的流量,以往搶票期間系統癱瘓的情況大為改觀。馬雲甚至讓阿里雲頂尖工程師隊伍入駐了12306。

3天後的1月18日,騰訊雲2015年管道夥伴大會召開。大會宣布2015年騰訊雲將聚焦於互聯網服務領域,並且在遊戲、視頻、移動應用深耕細作。同時,滴滴成為騰訊雲的代表性客戶。

第二次對決:60億 VS 100億

7月29日,阿里巴巴戰略投資阿里雲60億人民幣,宣布與AWS展開競爭。

9月,騰訊雲高調跟進,宣布「未來5年投入100億發展騰訊雲、追趕阿里雲」。

第三次對決:雙十一 VS 營收增長100%

11月,阿里雲支撐了「雙十一」912億元的交易額,每秒交易創建峰值達14萬筆。

一個月後的2016年初,騰訊發布財報表示,2015年騰訊雲營收增長100%。

第四次對決:預測娛樂節目冠軍 VS 馬化騰親自站台

2016年4月,阿里雲的人工智能ET(當時叫小Ai)基於神經網路、社會計算、情緒感知等原理,成功預測娛樂節目「我是歌手」冠軍,被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刷爆微博、朋友圈。

3個月後,在2016年7月的「雲+未來」峰會上,馬化騰親自為騰訊雲站台,表示未來戰略將升級為探索雲上生態,做到全面開放。同時對外公布阿里雲最近兩個季度增速175%和130%,而騰訊雲Q3增速已超過200%。

7

加速

第一次雲大戰之後,大眾開始了解雲計算,企業們也不再畏懼業務上雲了。

企業上雲步伐的加快,也催生了資本對雲廠商的親睞。整個2017年可以算作中國雲計算發展最快速的一年。

據企服行業頭條(微信:wwwqifu)統計,這一年,至少有20餘家大型雲計算廠商拿到融資,總金額突破百億元。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此前動態較少、錯失良機的華為雲,也終於在2017年正式發力。

2017年3月,華為雲業務部門Cloud BU真正成立。

8月底,華為雲升為一級部門,與消費者事業部、經營商事業部和企業事業部並列作為第四大業務部門,同時增加了2000人進入Cloud BU。

2017年9月,華為雲聲稱全球只需五朵雲,要用三年幹掉阿里雲。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雖然此時,華為雲在IDC發布的中國雲計算市場統計中還被算在「其他」(Others)里。可前有金山雲快速崛起的例子,華為雲如果All in 三年,也未必不能快速取得進步。

「華為主要服務的對象還是政府和大企業,在這方面華為有充分資源和經驗。而阿里雲是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經過近10年發展早已搶占中小企業用戶心智。用戶群體的不同,也決定了兩家在定價、業務形態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至於華為雲能否三年超過阿里,則要看華為雲下一步如何落子。」

此時,就連All in AI的百度都表示,百度雲正憑借ABC技術的解決方案,投入到行銷、金融、媒體、工業、交通、物流等各個行業中,百度的目標也許是讓雲業務成為公司未來的現金牛。

百度總裁張亞勤在2017年9月15日的年度百度雲智峰會上說道:「雖然百度雲來得晚,但增速仍然可觀。今年百度雲客戶數是去年的11倍、同比增長10倍,流量是去年的8倍,收入是去年的4倍。未來在中國至少有三朵雲,BAT都能做成,每家都不一樣。」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此時的中國雲市場,有靠山的有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華為雲、百度雲等,獨立發展的勁旅有UCloud、青雲QingCloud、華雲數據等廠商,基本已顯出群雄割據之勢。

8

再戰

依舊是阿里和騰訊。第二次雲大戰以兩家的CDN降價開始。

俗話說的好「要想富,先修路」。要想搞好雲計算,網路傳輸就一定要好。而CDN正是雲計算中的重要組成。

此前,國內的CDN都由傳統老牌廠商操控。那時候中國沒有雲計算,所以老牌廠商過得順風順水,從來不認為雲計算的戰火會燒到CDN領域。

雖然阿里雲曾在2015年宣布CDN降價21%。可是以阿里雲當時的用戶儲量,以及CDN水平,根本不能構成對傳統CDN廠商的威脅。

不過,雲計算的蓬勃發展,使得大廠的CDN成本越做越低。

為了拉攏用戶,2016年末,騰訊雲和阿里雲分別以「降價25%」和「降價47%」強勢進入CDN市場。

幾個月後的2017年3月,阿里雲宣布CDN再次降價35%。

這還不算完,同年11月22日阿里雲又宣布CDN整體降價25%,直接創下了國內CDN最低價。

面對阿里雲的接連降價,騰訊雲坐不住了。

幾天後的11月29日,騰訊終於出手,宣布將CDN價格再次拉至新低——最高降價47%。

與第一次雲大戰不同,這場大戰的參戰者,不再是AT兩家了。

2017年底,金山雲迎來一筆3億美元融資。

12月12日,金山雲在對外發布融資消息同時,宣布價格最大降幅50%。此時,CDN價格已「擊穿行業底線」。

僅僅一個月,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就直接讓國內CDN價格三連降,這一舉動直接招來了傳統CDN巨頭網宿、藍汛的不滿。

傳統巨頭網宿科技堅持「降價無用論」,聲稱理解不了降價的背後邏輯,降價只會逼走CDN市場的小廠商,卻不會對大的市場格局有所影響。

可自這以後,網宿的股價從25元一路跌到不足10元。當時國內CDN市場坐第二把交椅的藍汛,股價跌到了1美元左右,並且納斯達克發布了通知函,警告其有退市風險。

中國雲計算的十年江湖_創事記_新浪科技_新浪網

盡管網宿的發聲,頗有自保意味。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這第二次雲大戰,也許沒有真正的贏家。

因為這場戰爭,打得連相關領域的頭部廠商都受到了波及。整個雲計算江湖,都陷入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態。

今年5月,金山發布2018年半年報。數據顯示,CDN大戰後,金山雲增長緩慢,效果不佳。

而阿里和騰訊經過2017年的CDN血拼後,也在今年漸漸停火。

9

尾聲

CND降價大戰後,中國的雲計算市場進入了戰後的冷靜,各家廠商休養生息,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步調。

今年4月,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昆表示,對華為未來保持樂觀。未來十年,華為將以每年超過100億美元的規模持續加大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

6月,UCloud對外宣布獲得中國移動投資公司(中移資本)E輪投資。此時的UCloud,已經能與擁有60億資金的阿里雲、擁有兩千人的Cloud BU事業部的華為雲分庭抗禮了。

騰訊今年雖然股價大跌,但騰訊雲在2018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卻翻倍增長,直接促使了2018年9月底,騰訊更改企業架構,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提升對雲的重視程度。

11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19財年第二季度(2018年7月至9月底)業績。旗下雲計算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季度營收達到56.67億元,整個上半財年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元,持續擴大在亞洲市場第一的領先優勢。

2018年,中國雲計算市場已然更加成熟、穩定。大家基本分好了座次,潛心耕耘自己的用戶。

可表面的風平浪靜,不代表私底下的暗流湧動。

– 2008~2018中國雲計算大事年表 –

• 2008年 王堅進入阿里,籌備雲計算

• 2009年 阿里雲誕生

• 2009年 季昕華離開騰訊,開始做盛大雲

• 2010年3月 馬雲、馬化騰、李彥宏「激辯」雲計算

• 2010年 華為發布雲計算平台

• 2012年3月 季昕華離開盛大雲,創立UCloud

• 2012年4月 黃允松、林源、甘泉創辦青雲QingCloud

• 2013年6月 阿里雲突破5K測試

• 2013年9月 騰訊雲面向全社會開放

• 2013年11月 UCloud獲得DCM、貝塔斯曼的A輪1000萬美金投資

• 2013年12月 迅達雲獲得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

• 2014年1月 青雲QingCloud獲得B輪2000萬美元融資

• 2014年8月 七牛雲獲得C輪數千萬人民幣融資

• 2014年11月 金山雲成立

• 2015年1月15日 阿里雲宣布與12306合作

• 2015年1月18日 騰訊宣布與滴滴合作

• 2015年3月 阿里雲CDN降價21%

• 2105年7月29日 阿里雲獲阿里巴巴戰略投資60億元

• 2015年9月 騰訊雲宣布「未來5年投入100億發展騰訊雲,追趕阿里雲」

• 2015年11月 雙十一阿里雲支撐每秒交易創建峰值14萬筆

• 2016年初 騰訊雲營收增長100%

• 2106年4月 阿里雲預測娛樂節目冠軍

• 2016年7月 騰訊雲Q3增速超200%

• 2016年末 騰訊雲和阿里雲CDN降價

• 2017年 各大雲廠商接連達到巨額融資

• 2017年3月 華為雲業務部門Cloud BU正式成立

• 2017年3月 阿里雲CDN降價35%

• 2017年8月 騰訊雲首度入選 Gartner《2017年全球公有雲存儲服務商魔力象限》

• 2017年8月 阿里收購七牛雲

• 2017年8月底 華為雲升為一級部門,增加2000人進入Cloud BU

• 2017年9月 百度張亞勤稱未來在中國至少有三朵雲,BAT都能做成

• 2017年11月22日 阿里雲CDN降價25%

• 2017年11月29日 騰訊雲CDN降價47%

• 2017年12月 金山雲融資3億美金,CDN降價50%

• 2018年1月4日 金山雲宣布D1輪獲得2.2億美元融資

• 2018年1月29日 金山雲宣布D2輪獲得2億美元融資

• 2018年4月 青雲炮轟阿里雲

• 2018年4月 華為雲內部批華為雲「什麼都沒有,初級的很」

• 2018年5月23日 騰訊雲CDN降價20%

• 2018年6月 UCloud宣布獲得中國移動投資公司(中移資本)E輪投資

• 2018年9月底 騰訊tob架構調整

• 2018年11月 阿里雲季度營收達56.67億元

(本文素材參考自:淺黑科技、工業4.0研習社、億歐、T媒體、Techweb、IT時代網、21世紀經濟報導、CSDN經濟報導、騰訊科技、IDC圈、搜狐科技、科技正能量、i黑馬、小鳥雲計算、IDC新聞、中國證券網、 鈦媒體、每經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