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守信,幹部應走在前面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原標題:誠實守信,幹部應走在前面

漫畫 陳翔穎 繪

「從2016年開始,鎮裡一些主管就常來吃喝、招待,但每次飯後結帳,都不直接給錢,而是給我打一張‘白條’讓我自己去鎮裡要……」

最近,重慶市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白條書記」冉宇航案,並移送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此前據媒體報導,冉宇航自2016年擔任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大同鎮鎮長時起,該鎮政府多次到鎮上一家酒樓搞公務接待,並打下2斤多重的白條,共計欠款14萬餘元。

古往今來,借債還錢,天經地義。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交往的基本契約規則。對公職人員而言,身份也意味著責任,個人誠信問題不僅事關「小我」,更牽系著群眾口碑和隊伍形象。從「白條書記」案來看,幹部隊伍中還存在一些害群之馬,不僅沒有誠信自覺,甚至仗著權力耍賴。

那些「教科書式耍賴」的幹部

「你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我沒有錢還,也不會賣房!」

今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在電視、網路媒體全程直播「抓老賴」行動,江蘇某監獄獄警蔣某由此「走紅」。

直播中,法院執行法官多次聯繫蔣某未果,於是叫來鎖匠打開其房門。觀眾跟隨記者鏡頭髮現,蔣某的房間整潔有序,屋裡頭掛著的兩個奢侈品牌包十分紮眼。

法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蔣某夫妻在南京市各家法院共有7個案件在身,欠下710萬元債務,二人名下多個帳戶雖被法院凍結,但他們還有汽車、商鋪等財產,屬於有財產履行能力卻拒不履行的情形。

生活中,有一些黨員幹部經濟關係複雜,誠信意識淡薄,淪為信貸失信的主體。有的借錢不還,也有的「擔而不保」。

「可以不上警具嗎?」「咱們都是公職人員……能不能不押我,讓我自己跟著走?」今年4月9日,陜西公務員大廈正在召開藥檢大會,會議中途,陜西省某局女副調研員李某被司法機關帶走時,苦苦哀求執法人員「留面子」。

據報導,李某為親屬公司的一筆450萬借款提供連帶保證責任,經債權人多次催促、法院送達執行通知書、雙方約定和解後,仍長期拖欠不還。隨後司法機關決定採取強制措施,對其做出拘留15日的決定。

如「白條書記」冉宇航一般,「幹部身份」成為一些人「打白條」、耍賴的資本。

「我沒有管住自己的嘴巴,違規宴請大吃大喝,最終把自己吃‘垮’了……」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農業綜合開發辦、移民辦、扶貧辦原主任楊寧痛哭流涕。據報導,楊寧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違規宴請、超標準接待共計花費23萬多元,而且全是「打白條」。在賀蘭縣紀委監委介入調查之初,楊寧仍拒不承認白條消費的事實。

更有甚者,一些黨員主管幹部在工作中也「耍賴」,或朝令夕改、或推諉扯皮、或新官不理舊帳,以致失信於民。

「法院的判決書上蓋著有國徽的大紅印章,鎮政府咋就不認呢?」河南省林州市的老王想不通,在與鎮政府的拆遷補償糾紛中,自己勝訴了但就是拿不到錢。他去找法院,工作人員答復,正在執行之中。他去找鎮政府,主管說,現在沒錢。

原來,鎮政府財政緊缺,拆遷補償又是上一任留下來的問題,他找的次數多了,該鎮主管乾脆告訴他:「又不是我欠你的,誰讓你拆的,你去找誰吧。」最終雙方在法院調解下才達成分期還款協議。

幹部「耍賴」,是在恃權避債

實際上,公職人員的「借」從不是一般的借。一名債權人接受採訪時坦言:「要不是看他當官,誰借他錢?」個別公職人員私人借貸的背後,往往是職務公信力在背書。公職人員的「賴」也不是一般的賴,在賴掉個人信用的同時,也在消耗著政府公信力。更有評論指出,此類「老賴」並非沒有償還能力,大多數是恃權耍賴。

這些官員自恃「公家身份」,幻想動用公權力逃避私權債務,成為特殊的「老賴」。有媒體曾梳理官員「老賴」的慣用招數,輕者軟磨硬泡、找關係托人說情,重者找一些權力部門給執行人員施壓、故意致使生效文件無法執行。

「你起訴你也贏不了。」河南省漯河市中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王曄曾對當地信用社如此放言。據媒體報導,2002年到2003年間,王曄以購買貨物名義先後3次從臨潁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約定在2004年還清本金和利息。

然而10多年過去了,王曄總是以事情多為由拒絕與信用社工作人員見面,不僅利息一分沒還,65萬元的本金也一分沒還。信用社工作人員要求其在貸款催收通知書上簽字時,王曄則表示:「不會給你簽的,(訴訟)時效都過了,我怎麼給你簽。」事件曝光後,王曄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行政記大過處分,並被免去漯河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職務。

在政務活動中,有的幹部不是以人民為中心而是以權力為中心,不是公益至上而是私利至上,工作時只追求自己任期內出政績,新官不理舊帳,敷衍扯皮。

河南省安陽市一名法院執行人員在分析新官不理舊帳現象時,曾對媒體坦言:「個別鄉鎮政府主管不注重維護政府的誠實信用形象,對前任留下的債務久拖不還。只要法院對其採取強制執行措施,他們往往會拿前任留下的債務為由,甚至以執行會影響政府正常工作開展為由,給法院施加壓力。」

除此之外,有法律專家認為政務失信成本低也是原因之一。一些被執行主體自恃所作所為是「為公家辦事」,不太擔心會被問責懲戒。

讓官員誠信成為社會秩序的「壓艙石」

權力不是「保險箱」,而是「緊箍咒」。8月6日,河南省信陽市某街道辦事處職工盧某在聽聞當地紀委監委將聯合法院對失信公職人員進行集中約談的消息後,匆匆跑到法院,主動要求還款。無獨有偶,獲嘉縣一名失信「老賴」被紀委監委約談僅3分鐘,當場還款8萬元。

「官員誠信不能只停留在道德自律層面,應在道德基礎上健全相應的制度和機制來規範,綜合運用問責、監督和績效考評等制度。」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葛晨虹認為,讓失信者既丟面子又砸飯碗,面對官員「老賴」,司法執行與問責機制首先要銜接起來。

最近,安徽省淮北市紀委監委與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出台《行政機關、黨員和公職人員失信行為懲戒辦法》,建立黨員和公職人員失信行為信息通報機制,並將行政機關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範圍。黨員和公職人員存在失信行為或不配合、干預、阻擾人民法院依法執行,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的,將給予相應黨紀政務處分。

「誠信檔案」約束官員誠信,近年各地相繼實行誠信檔案制度。但也有學者指出,「誠信檔案」不能一建了之,應突出「社會共享」和「激勵懲戒」兩大關鍵,需對官員產生如影隨形的影響。

這方面已有地方正在進行探索,如福建省建立了公務員誠信紅黑名單制度,紅名單表彰誠信模範,黑名單懲戒失信典型,幹部誠信情況經組織人事部門審核後進入全省社會信用公共平台;四川省將公務員個人有關事項申報、廉政記錄、年度考核結果、違紀違法等相關信用信息納入公務員誠信檔案,將之作為幹部考核、任用、獎懲和職務職級晉升的重要依據。

在治理幹部政務誠信問題中,紀律懲戒也不能偏廢。今年8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知,印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明確開展政務失信專項治理,對拒不履行承諾、嚴重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的要依法依規追責。

「要通過建立問責機制,從體制上避免‘邊清邊積、先清後積’現象的發生。」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汪海燕認為,地方政府還要公開行政權力運行機制,將需動用政府資金項目、項目資金來源、如何償還等核心細節對外公開,主動接受監督,對沒有經過嚴格程序而形成債務的,嚴厲追責相關責任人責任,真正做到「新官」不僅要理舊帳,還要對舊帳暴露出的問題,追究原任官員的責任。

立信猶如針挑土,千百次守信,方能換來信任;失信卻如浪淘沙,而一次失守,難挽失信狂瀾。失信即失民心,廣大公職人員不僅是誠信法治的制定者、執行者和維護者,更是社會風尚的引領者,必須堅守誠信底線,在弘揚誠實守信上做出表率、付諸行動,以一言一行帶動誠信「行萬里」。(楊心怡 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