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空為譚嗣同打call 內涵追星族何妨再多些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也許有人會說,追星就是圖個身心愉悅。話是沒錯,但倘若為了追星動輒就「專業蹲守機場」甚至將之當作生活的全部,就著實得不償失了。再反觀張維欣和她的小夥伴們,這些譚嗣同的年輕「忠粉」們,同樣是癡迷,卻癡得有計劃、有內涵。比如,張維欣會定期去譚嗣同故裡追憶、當義務講解員、開通公眾號傳播歷史文化,是為有計劃;再如,她們以譚為榜樣,學習歷史、傳承文化、練習書法、研究詩詞,是為有內涵。此外,正是由於有了對「偶像」的深入認知,張維欣不僅為紀錄片《我們的譚嗣同》擔任撰稿和顧問,還為維新變法時代整理史料,為遊客擔任講解。從某種程度上說,她追的已經不是歷史人物本身,而是一段歷史。

心理學研究表明,正確的追星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有利於將人引向更高的境界,有利於人的進步和提高自我修養。白居易曾狂追小自己40多歲的李商隱,司馬長卿頂禮膜拜藺相如,左宗棠瘋狂崇拜諸葛亮,就連一代文學宗師林語堂先生也承認,自己是蘇軾的「腦殘粉」。博古而通今,以尊重和敬畏歷史為初心去追星、去學習,最終與某段歷史相互成就,終成佳話。

歷史和歷史人物沒有演技,更沒有功利性,它只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張維欣們跨越時空的「另類追星」,實際上正是尊歷史、敬歷史、學歷史的一種文化表現,也體現了當代年輕人尊重和敬畏歷史的正確態度。這樣的追星族何妨再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