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思想周報丨英脫歐草案遭遇反對;美中期選舉顯示分歧加劇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脫歐協議草案頒布 英內閣迎來辭職浪潮

自2016年6月23日脫歐公投開始至今,全球政治格局風雲變幻,但脫歐這一話題始終縈繞在歐洲與世界各國上空,等待著2019年3月29日的到來。最近,英國與歐盟的脫歐協議步入最後關鍵性階段。協議草案的達成與否影響到英國脫歐的走向,盡就目前形勢而言,草案的頒布已然影響到了英國乃至歐洲的政壇,上周英國內閣的辭職浪潮便是其表現之一。

據新華網倫敦11月14日消息,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長達五個多小時的內閣會議之後,宣布英國與歐盟談判達成的脫歐協議草案得到了內閣的支持,這是「脫歐」進程中的關鍵一步。在特雷莎·梅看來,盡管「脫歐」進程中還會有困難和挑戰,但她堅信內閣的這一次決定「最符合英國的整體利益」。當地時間14日晚,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舉行新聞記者會,對剛剛出爐的協議草案進行了詳細說明。

該協議總計585頁,涵蓋英國「脫歐」的方方面面。在此份草案中,英國與歐盟雙方就未來歐英關係的「政治宣言」的大綱達成共識。其中允許英國延長「脫歐」過渡期與「英國北愛爾蘭和愛爾蘭邊界問題」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

國際思想周報丨英脫歐草案遭遇反對;美中期選舉顯示分歧加劇 國際 第1張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是,「脫歐」協議草案的簽署並未給本月25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的英國脫歐峰會營造一個穩定的環境。據英國天空新聞網和法新社報導,15日脫歐大臣多米尼克·拉布(Dominic Raab)和北愛爾蘭事務大臣沙利什·瓦拉(Shailesh Vara)突然雙雙辭職,以表示對該草案的反對。隨後,英國內閣工作與養老金大臣艾斯特·麥克維(Esther McVey)、脫歐部事務部次長蘇埃拉·布雷弗曼(Suella Braverman)以及國會私人秘書特裡維廉(Anne-Marie Trevelyan)也相繼宣布辭職。

據英國《衛報》報導,拉布在辭職聲明中首先對擔任脫歐大臣表示榮幸,但他表示,「我不得不遺憾地說,在昨天有關脫歐協議的內閣會議之後,我不得不提出辭職。」 英國北愛爾蘭事務大臣沙利什·瓦拉則在推特上發表聲明表示:「英國是一個自豪的國家,但在這一天,我們不得不接受其他國家(為我們)制定的規則,而這些國家已經表明,它們並不把我們的利益放在心上。我們能夠而且必須做得更好,英國人民理應得到更好的待遇。」艾斯特在辭職時講到:「該草案意味著向歐盟繳納的390億英鎊沒有得到任何回報,它將使我們陷入關稅聯盟,並束縛我們未來與其他政府達成自由貿易政策。」 布雷弗曼則認為:「保障協議阻止英國完全從與歐盟的關稅聯盟中退出,剝奪了英國從脫歐中獲得的主要競爭優勢。如果我們沒有單方面終止該協議的權力,或者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來限制它,我們在(脫歐公投)前所做的承諾將不會得到尊重。」而特裡維廉對英國在談判時所呈現的態度產生質疑:「英國試圖在脫歐談判中一味討好歐盟,(這樣做)對於 1740萬要求我們離開歐盟、再次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選民是不可接受的。」

對此,媒體也紛紛表示了自己對脫歐草議的簽署以及由此帶來的多位官員辭職的局面的看法。《每日郵報》的標題令人眼前一亮——「他們是否失去了陰謀?」,並以此篇報導表達對於試圖反對首相的人們的憤怒之情。在其看來,對特雷莎·梅進行攻擊的評論家是「低級刺客」,他們將「破壞自己所屬的政黨、英國脫歐以及英國的未來」,他們所想所做對於英國而言並非是一個「宏偉的計劃」,而是為英國的經濟撰寫了一紙「遺書」。

《泰晤士報》則指出首相目前所面臨的困境,他們稱「寂寞的特雷莎·梅在蹣跚而行」。在其看來,首相經受著部長們的「蹂躪」,並且「受到其餘英國退歐內閣部長們的支配」。英國《金融時報》則更加直接列出特雷莎·梅即將面臨的問題所在:「四位部長辭職,三位瀕臨崩潰 ,而戈夫拒絕英國脫歐秘書工作。除此之外,不信任投票可能迫使她在幾天之內離開辦公室。」

《每日電訊報》以特雷莎·梅的講話為標題,並在頭版刊登了對首相高度批評的專欄作家的觀點。其中,Allison Pearson在文章中談到特雷莎·梅應當立即辭職的原因,並諷刺性地指出他們不需要特雷莎·梅與布魯塞爾進行「國際象棋大師」般焦灼的談判,況且特雷莎·梅的技藝並不高超,僅僅是「1973年Towcester tiddlywinks競賽中的亞軍」。

外媒也就英國脫歐的局面表述了不同的看法,《紐約時報》以「脫歐協議已經到來。你好,混亂」為標題,以呈現其對脫歐之後英國走向的預期。而在德國,《時代周報》與《南德意志報》觀點針鋒相對,一方認為特雷莎·梅不應放棄,一方認為其面臨的將是最後的「攤牌」。

「退出歐盟單一市場,與其建立貨物自由貿易區」的「軟脫歐」計劃看似有所進展,實則內外受敵。內閣憤而辭職的高官們開始策劃一場黨內針對首相的不信任投票,英歐之間的矛盾更是難以平息。特雷莎·梅面臨著所謂的「茶壺風暴」,然而如果向歐盟妥協,「挪威模式」空降英國;如果向黨內妥協,「硬脫歐」勢必會重創英國經濟;如果向人民妥協,歷史又回到起點,再次公投。政治,是絕對的理性和絕對的利益。特雷莎·梅以強硬的姿態抵擋三方勢力,若「軟脫歐」變為「盲脫歐」,其面臨的或許不再是承受壓力那麼簡單了。

脫歐草案協議的簽署一石激起千層浪,外部格局動蕩,保守黨內部也爭議不斷。如今,這份草案已被反對者稱為「對選民的背叛」,英國社會和保守黨內部的分裂將繼續掀起風浪,內閣「換血」或許只是其中的表象之一。

中期選舉彰顯「內戰」格局 特朗普推特再掀風波

最近,美國的中期選舉終於落下帷幕,最終民主黨在眾議院重奪多數黨地位,而共和黨則保持了參議院與州長的多數席位,美國兩黨之間的鴻溝再度加深。此前為了贏得這個所謂的「期中考試」,現任總統特朗普使出渾身解數,再次使用當年選舉時所用的驚人言論來刺激選民的神經。無論如何,民主黨在這次選舉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得以重新回歸眾議院阻止共和黨人通過新法律,並讓民主黨有能力對特朗普各種醜聞進行真正的調查。中期選舉從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美國的「內戰」格局開始浮出水面。

國際思想周報丨英脫歐草案遭遇反對;美中期選舉顯示分歧加劇 國際 第2張

美國中期選舉 新華社圖。

投票結果顯示,導致2016年總統大選的分歧並未在過去的兩年裡得以彌合,而是愈發加劇。共和黨依舊立足於南方白人、鄉村人群與低學歷選民,而民主黨則在城市居民、少數族裔和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居民中占有絕對優勢。由此可以看出,美國政治並非基於階級意識甚至意識形態產生分歧,這種兩極分化是基於身份的差異。美國目前分為兩個陣營,一方面主張大規模向移民開放,改變該國傳統的種族等級,另一方則對上述種種充滿敵意。而特朗普和國會共和黨人則利用這種分歧獲得政治上的利益。

與此同時,根據中期選舉的數據可知,舊有的「紅州、藍州」模式已經過時,美國的分歧不再是整齊的沿著州界,而是在州內以及地區與地區之間產生差異。對此,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家John Sides認為,時至今日,「2016年選民分歧的因素現在進一步分化,其中一個例子是白人之間的教育鴻溝、女性中的教育差異,另一個例子是城鄉差別。所有這些人口統計特徵都與種族和移民的觀點息息相關。」

由身份鴻溝所造成的兩個陣營的政治衝突是無法彌合的,因為其對國家的根本看法產生差異。美國Vox Media記者Zack Beauchamp認為此種格局將是一場冷酷的內戰,「一場沒有子彈、戰爭的內戰。越來越多的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將對方視為與自己截然不同的文化群體:他們參與不同的媒體、參加不同的教會、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更不願意與對方產生任何互動。」

美國內部鴻溝加深,然而特朗普依舊我行我素,最近憑借推特在國際政壇上再掀波瀾。

一戰終戰紀念活動仍在繼續,從巴黎結束活動回國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連發五條推特攻擊法國總統馬克龍。首先,特朗普針對馬克龍的「歐洲需要建立一支真正的自己的軍隊」的言論,從法國在世界大戰中投降的歷史切入,對馬克龍進行抨擊。進而站在貿易角度,就紅酒進出口關稅的問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緊接著又指出馬克龍日前所作所為無非是在轉移話題以掩蓋自己民意支持率低的事實。第四條直擊媒體對自己在歐洲活動的報導不夠客觀,最後以一條經典的「特朗普式」推特作為結尾。

對此,法國總統馬克龍回應道:「我不做推文政策或外交」。在電視採訪中,馬克龍明確表示就特朗普對自己的個人攻擊一事,他不會以抨擊對方的形式進行回應,而是著眼於法美長期的共同利益:「在法美歷史上的每一個重要時刻,我們都是盟友,而盟友之間是互相尊重的,我不想聽到其餘的事情」,他在詳細介紹了自1776年以來的法美關係後表示。

法國人在紀念活動告一段落後對推文作出回應,並對此表示吃驚,法國報紙《世界報》則直接稱特朗普的言論為「暴力」。另有媒體認為,特朗普對馬克龍的態度實在普遍,「推特外交」通行於特朗普與其他盟友,包括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等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