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254年前的一個傍晚,落日漸漸將羅馬一片古老的廢墟洇染成血洗的模樣,在越來越凝重的暮色中,聖殿里突然傳來赤腳僧的晚禱聲,驚動了一個正坐在卡皮托山上的年輕人,他隨即又沉入思考……一個偉大的想法在那時悄悄地誕生了。後來,這個年輕人不再年輕,那個瞬時的想法卻被筆墨著成一部不朽的千年史詩。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1張

254年後,在一個明麗的日子里,有人翻開這部史詩,赫然明白這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本期,全媒派(ID: quanmeipai)解讀《羅馬帝國衰亡史》,帶你走進羅馬帝國的浩瀚往事,一起透過歷史理解未來。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2張

廢墟上的思考者

1764年10月15日,這個坐在羅馬帝國廢墟上的沉思者名叫愛德華·吉本。卡皮托山並不知道當時正坐在它上頭的這個年輕人在12歲前已經通讀歷史典籍,15歲便考進牛津大學,在20歲前已經具備創作人類巨著的一切客觀條件,無論是文字駕馭能力、學識積累還是思想境界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3張

時年27歲的他正在歐洲大陸遊歷。吉本來到義大利,在古羅馬遺跡間懷古悼今,萌生了創作一部史詩級巨作的想法。「我正坐在卡皮托山的廢墟上沉思,忽然傳來神殿里赤腳僧的晚禱聲,編寫羅馬城衰亡史的想法,首次湧上了我的心頭。」吉本在回憶錄里這樣寫道,那個傍晚誠然是一切的開

1770年,在倫敦定居的吉本開始著手將自己六年前的想法變為現實,原先為「羅馬城」撰寫史傳的念頭也拓展為為整個「羅馬帝國」著書的雄心。這一落筆,就是17年。17年間,吉本反復雕琢、三易其稿,顯現出非凡的毅力、近乎苛刻的治學精神。在書中,他旁征博引,引用八百多種從古希臘到18世紀兩百多位學者的著作,數量有千冊之多。此外,各種來自地方志、地圖、碑文中的原始資料更是數不勝數。終於,在1787年6月一個深夜,他完成了這部卷帙浩繁的巨作。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4張

這部長達6卷、71章、120多萬字的偉著也見證了當年那個神采奕奕、意氣勃發的青年人漸漸衰老、病弱並走向人生的終點。7年後,吉本溘然長逝。然而,這本一經出版便「洛陽紙貴」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卻注定以永恒的方式閃耀在人類的智慧星空。那個已經沉睡近三百年的帝國在紙墨間被生動演繹,它的落幕、它的重生,都被這部巨作靜默地訴說著……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2張

帝國的落幕與傳奇的重生

《羅馬帝國衰亡史》全書敘述了羅馬帝國從公元2世紀安東尼時代的輝煌至極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攻陷時的轟然落幕,時間上跨越1300年的王朝浮沉,空間上則橫穿亞歐非三大洲。在龐大的世界體系中,纏繞著的是繁復的權力鬥爭、民族恩怨以及無數個體曲折跌宕的命運。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6張

縈繞全書的是對羅馬帝國由盛而衰的不斷追問。愛德華·吉本試圖從政治、文化、軍事幾個方面透視這曲帝國悲歌幕後的真相。他認為這個巨大帝國分崩離析的原因主要有四個:

禁衛軍的暴亂。「君主對部隊的一味放縱」是羅馬帝國衰亡的最初徵兆。深受皇帝信任的禁衛軍長官往往手握大權、參與朝政,有時甚至廢立篡弒。書中第10章指出二十年間有十九人在軍隊下屬的擁護下登上帝位,卻全部沒能善終。禁衛軍權力的膨脹不僅造成朝綱混亂、帝位飄搖,還導致對外國防的疲軟,保家衛國依賴雇傭兵,為帝國的不穩定埋下禍根。

皇帝與元老院的權力鬥爭。以元老院為代表的民主力量日漸衰落,皇帝特權氣焰愈盛,不受元老院和法律的限制,他們「創造出一個政治自由的假象來欺騙人民」,建立起「共和國形式掩蓋下的君主政體」。強調法律、秩序的羅馬文明在權力鬥爭中更是被摧殘、被磨滅。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7張

基督教的興盛。政府腐敗、軍事鬥爭造成的苛捐雜稅、連年戰亂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羅馬公民趣味日漸低下,失去了原本「尚武」的民族精神,為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的興盛與傳播提供土壤。基督教宣揚現世的苦難、鼓吹死後的天堂,接受了教義的羅馬人安於現狀,失去保家衛國的鬥志,民族精神進一步萎靡墮落。

蠻族的入侵。公元五世紀,西羅馬帝國就在蠻族的入侵中被湮滅。之後,東羅馬帝國的東部領土被阿拉伯人侵占,而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陷標誌著羅馬帝國的完全覆滅。外部的入侵是壓死這頭巨大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8張

至此,一曲恢弘又令人扼腕的衰亡悲歌終於曲盡人散。一個曾經盛極的帝國在長久的歲月里只化為一堆寂寞的廢墟,直到1764年吉本的造訪以及其歷時數十載的辛勤筆耕,已然落幕的帝國終於以一部傳奇之作的形態重生了。

《羅馬帝國衰亡史》出版即引起巨大轟動,短時間內三次印行,學術界更是讚不絕口,當時的知識分子幾乎人手一本。「經濟學之父」、《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認為:「這部書的出版可以使吉本列入當時歐洲文史界之首位。」有人更是稱此書為「史學界無望其項背的經典」。在這本恢弘至極的巨著中,讀者可以領略到人間萬象:政治家看到了制度的更迭;軍事家看到了戰略的智慧;哲學家看到了思想的演變;文化學者看到了文明的興衰……

值得一提的是,吉本一向反感枯燥無味的編年史寫作風格,同時也認為華麗詞藻堆砌的演說體並不可取。他用獨特的語言、極富文學風采又不失理智克制的筆調鑄就了這部巨作。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9張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10張

現代人再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有人說:「羅馬帝國衰亡史,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壯觀和最驚人的一幕。」極盛時期的盛大與落幕時的悲壯都令後來人驚心動魄。

這部《衰亡史》仿佛一把鑰匙,打開了通往過去的窗戶,在窗戶里,我們冥冥之中又好像看到了現代的倒影。當人們在追問羅馬的衰亡時,到底在追問什麼?羅馬帝國是當時世界上少有的超級大國,擁有著無可匹敵的世界影響,國土廣闊、國祚綿長。而衰亡之時,它仿佛一位耗盡天年的老者,拖著臃腫的身體一擊即潰。它到底為何繁榮?又為何走向衰亡?而生活在和平盛世的我們又為何要去重讀這本經典?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11張

全盛時期的羅馬於我們,仿佛是歷史的回光,同樣是邊幅遼闊的多民族國家,同樣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大國。透過羅馬的歷史,我們可以獲知怎樣去維系一個大國的內部穩定,向賢君取經,亦可以暴君為鑒;我們可以追溯西方人的文明源頭、精神家園,在全球化背景下以一種更理解的姿態深入對方的內心。

有人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當你獲取了這把鑰匙,不妨重啟歷史之窗,去讀讀這本「現代啟示錄」。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2張

當一切落定時,一切又恰恰開始

「我擱下筆,在陽台和樹木遮蓋的走道上漫步徘徊著,從這里可以眺望到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空氣是溫馨的,天空是寧靜的,月亮的銀輝灑在湖面上,整個大自然萬簌俱寂,我掩飾不住首次如釋重負以及由此也許確立我聲譽時的喜悅之情。」吉本這樣描述《羅馬帝國衰亡史》落筆後的心境。一切那麼靜謐,為過去悼亡,也預示著開始。

而今天,我們不妨打開這部厚重的經典史詩,走入1500年前那個偉大的國度,走入200年前那個偉大的靈魂,他用盡心力追溯著千年前的絕跡,並為現代人帶來源源不斷的智慧。

吉本在生前,曾滿懷希望地預言,他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將有「一個未來的命運」。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可以相信,它定將永生,在一代又一代人們的記憶潮汐里跌宕、翻新,迎著海潮上的紅日奔向遠方。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13張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14張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15張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16張

全媒書薦 | 落幕與重生:這部千年史詩,其實是一本現代啟示錄 歷史 第1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