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開放求生?開放銀行或成中國銀行業大趨勢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11月5日,人民幣中間價漲勢延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976,較前一交易日大幅上調395個基點,重新返回6.8區間,創下近一個月以來的最高值。圖為11月1日,山西太原一銀行工作人員正在清點貨幣。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資料圖:銀行工作人員正在清點貨幣。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 魏晞)在金融科技發展的快速推動下,如何走出一條求新求變的道路,已成為擺在每一家銀行面前的必答題。在百信銀行和百度雲共同舉行的活動上,圍繞「銀行開放求‘生’?」的主題,業界共同探討開放銀行是否成為銀行業未來發展大趨勢。

「開放銀行」概念起源於英國,近年來成為全球銀行業轉型的一股新浪潮。

百度雲副總裁謝廣軍指出,如果把「Open Banking」中的Banking去掉,剩下的「Open」開放,就是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做的事情。從這個角度看,開放銀行是銀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百信銀行首席技術架構師張真則認為,開放應該是一個由內而外的過程。

過去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傳統金融機構遭遇了「線上化」的挑戰。不僅客戶從線下走到了線上,場景也從線下走到了線上。所以,銀行要走向開放,也是由客戶和應用場景拉動的結果。

「近兩年國內銀行在探索金融科技方面的思路非常開放,在積極主動地擁抱各種變化。與國外相比,在發展開放銀行方面,中國的銀行是有優勢的。」畢馬威高級合夥人王立鵬說。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教授、清華經管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指出,開放銀行通過不斷地智能化,與外部信息不斷地進行溝通、交流、碰撞、擠壓、競爭,一定會推動整個行業不斷向前發展。因為有了新的技術,開放銀行能夠提供新的服務,並形成一種新的生態。

在這種新的生態中,銀行的角色又是什麼?

謝廣軍認為,眼下銀行還只是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但當生態融合之後,它也可以做互聯網公司的事情,做場景提供者以及服務提供者。

在招商銀行零售金融總部副總裁高旭磊看來,在這個生態環境當中,銀行既可以充當金融產品、金融服務的一個生產者,同時也可以銷售其他的合作夥伴的一些產品和服務,在這個生態當中扮演多種的角色。

「金融既獨立形成生態,又沒有獨立生態。」王立鵬認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吃、穿、住、用,金融只是輔助手段,從這個角度講,金融不是獨立的生態。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金融業務是可以產生流量的,人們的很多行為都能在這裡得到體現,所以自然會有圍繞它的生態和流量。而且,金融行為能夠反映人的特徵,能夠挖掘出很多人的需求點,從而產生商機,所以它又是一個獨立的生態。

做不做開放銀行會事關「生死」嗎?

隨著螞蟻金服、百度金融等新型科技金融公司的出現,金融服務的一部分功能也開始從傳統金融機構向科技類企業轉移,服務的方式、管道、場景,以及整個商業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銀行也在謀求升級。

在何平看來,如果傳統金融機構不去適應這樣的一個新變化,一定會被淘汰,這是一個事關「生死」的選擇。

王立鵬也認為這是事關「生死」的問題。在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傳統金融機構將度過一段漫長的「學習期」,進而做到向開放銀行的遷徙,在這個過程中,速度有快有慢、也會有生有死。

不過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經營總監尚陽的看法略有不同。他認為,做不做開放銀行,對傳統金融機構來說談不上「生與死」。這個「生」字,更應該解釋為「生長」。「因為開放銀行是銀行發展到一定階段後自然而然的結果。它既不是一個新產品,也不是一個新業務,而是自然生長髮展出來的一個正常的新業態,新模式。」

尚陽覺得,更為關鍵的問題是,要在新理念和新概念的指引下,在符合監管的前提下,客戶允許的前提下,讓開放銀行這種新的生長方式長的更好、更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