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更易被取代? 未來這個領域或引入大量機器人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板本是清水建設株式會社生產技術部門的副主任,他說:「數據顯示三分之一(日本建築)的工人年齡超過54歲,而且他們正在考慮不久就退休。而且今後也不會有年輕的建築工人接替他們。」他說,「30歲以下的勞力力數量剛超過10%。」

9月板本的公司為他們招來一個潛力巨大的新同事——一個機器人。

目前他們在大阪高層建築上使用機器搬運工,它的工作主要在夜間從地上把沉重的石膏板搬運到需要的地方。板本說:「你能想像嗎,建築工人來到工地的時候,所有材料都已經準備就緒。機器人搬運工甚至在夜間工作。」

機器人在一個領域會受益於速度超快的5G移動網路。良好數據連接讓多個機器人能更容易彼此合作。許多小機器人能夠組成「集群」分頭做同一件工作的不同部分。一個例子就是新加坡南洋技術大學正研發的合作3D列印機器人,它們各自都能按照電腦圖示列印澆註水泥。一個機器人學會做法,「集群」裡的所有機器人能夠跟進模仿。

清水建設株式會社還在開始使用其他種類的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焊接鋼梁,而「機器夥伴」(Robo-Buddy)負責安裝螺栓和天花板。機器人搬運工能夠看到並且繞開障礙,而機器人焊工用雷射測量形狀,精確把握被焊接物體的形狀。

板本說,「勞工短缺是個全國性問題」,在工地上的機器人肯定會越來越多。清水建設株式會社表示,日本的建築工人數量到2025年會從2014年的340萬減少到220萬。

而這不僅僅是日本面臨的問題,而是全世界面臨的問題。建築行業面臨勞力力減少和老齡化問題,會使用越來越多的機器人。

咨詢公司QY Research表示,到2025年,全球的建築機器人市場會增長一倍多,從2017年的2億美元增加到4.2億美元。

報導稱,在美國,建築工人也有老齡化問題。希洛克(Jeremy Searock)是匹茲堡的公司「高級建築機器人」的聯合創始人。他說,美國建築工人的平均年齡為43歲。而10多年前,美國建築工人的平均年齡為30多歲。

BBC商務記者貝爾頓報導說,根據8月份的一個調查,美國80%的承包商表示他們很難找到熟練工人。希洛克說,趨勢很明顯,「年輕一代人不願意進入建築行業」。

清水建設株式會社的發言人今村英夫說,這也就是為什麼自2015年以後清水建設株式會社投資200億日元(約1.79億美元)研發建築機器人。他們的機器人把對人力的依賴減少了70%-80%。伊利諾伊州大學和中西部經濟政策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說,到2057年,在美國將近一半的建築工作可能全部由機器人完成。

板本說,機器人不知疲勞,而且能勝任工地上艱苦、危險的工作,能防止工傷和死亡事故。他說,適合機器人的工作由機器人來做,適合人的工作由人來做。

5G網路通信能夠更快速傳遞數據,機器人就能在高空做很多工作。最後機器人會越來越便宜,越來越聰明。

修建橋梁最艱巨的工作就是把鋼筋綁在一起,即加強鋼筋強度,增加水泥的抗拉強度。希洛克說,那是很艱苦的工作,工人需要在橋上頂著烈日彎腰工作,用手一個個地捆綁鋼筋。需要捆綁的鋼筋交錯點有成千上萬,甚至幾百萬個。他說,在美國東北部做這種工作「存在明顯的勞力短缺」,這種勞力短缺會有很強的季節性因素。

因此在去年先進建築機器人公司研發了一種機器人,這種名為「捆綁機器人」(TyBot)的機器人就是做這種捆綁工作。在賓夕法尼亞比弗(Beaver)縣的「自由」路橋的工程中,這種機器人大顯身手。這種機器人每捆綁一個交叉鋼筋點需要5.5秒鐘,機器人共捆綁了24000個鋼筋交叉點。希洛克說,現在第5個這樣的機器人剛走下組裝線。

與此同時,東京國家先進工業科技研究所已經完成了一種原型機器人的製造,這種機器人名為HRP-5P,可以用來安裝石膏隔板。在紐約的公司「建築機器人」目前正在建造半自動的壘磚機器人,或泥瓦匠機器人。這種名字縮寫成SAM的機器人在弗吉尼亞州的羅阿諾克的聯邦大樓工地砌了25萬塊磚。製造商說,每小時砌380塊磚,比一般人力泥瓦匠快6倍。

英國雷丁大學的建築管理和經濟學教授休斯(Will Hughes)說,在技術投資方面,全球建築行業已經落後於其他許多行業,主要的原因是建築都是零散的工作。這種零散的工作性質意味著很多小公司都在按照現狀運作,他們的工作方法都源自維多利亞時期。

休斯教授說,建築行業勞力力特別短缺意味著,哪個公司能捷足先登,在建築工程中最先使用機器人,就能取得顯著的行業優勢。

報導稱,所以過幾年你開門看到一個「達雷克」來敲門(英國科幻電視劇《神秘博士》有機器人外表的反派外星人),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它可能就是來為你蓋屋頂閣樓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