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量池到客戶池,回歸用戶價值才是行銷本質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行銷只會燒錢?No!

科特勒咨詢(KMG)公司管理合夥人、「現代行銷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親傳弟子王賽表示:數字化時代,首席燒錢官早已成為首席增長官,回歸用戶價值才是行銷本質。

✦CGO本質上是CMO(首席行銷官)、CSO(首席戰略官)、CDO(首席數據官)之間的融合。

——王賽

文丨王賽

科特勒咨詢(KMG)公司管理合夥人

1

關於市場增長的3大邏輯

邏輯1

先把行銷科學戰略化再把行銷戰略科學化

近兩年行銷呈現出兩個非常突出的趨勢:

1)行銷戰略的科學化

大數據、VR、AR等各種技術的發展推動行銷戰略不斷科學化;

2)行銷科學的戰略化

市場增長觀的提出使得行銷逐漸成為戰略性的功能,如何布局行銷技術和資源促進增長成為新課題。

如果把行銷比作一個金字塔,從不同維度看到的畫面和格局是完全不一樣的。

從基層,你看到的是一個平面,所以基層講的是執行,即行銷中如何支持、夯實執行,數據在行銷執行中能起到重要作用。從中層看,呈現的是多面考量,這個維度行銷考量的是模式,即如何來操盤模式。再往上走,高層講的是俯瞰全局。

從不同的維度看行銷科學、行銷戰略,所看到的本質上是完全不一樣。那行銷的科學化和戰略化應如何形成協同?

我們來看一張圖,這是Scott Brinker整理的MarTech Landscape,他每年更新一版的行業布局圖,列舉當年的行銷技術公司。從下面這張圖里你看到了什麼?

海量的行銷技術和工具,但從行銷的戰略化上看,CEO、CGO需要的是什麼?我常年給CEO做顧問,從他們的維度上看行銷,我發現他們更關心如下一些問題:傳統的戰略、願景、使命、價值觀過於宏觀,而現在的行銷又過於微觀,從CEO、CGO的角度來講市場增長的戰略如何制訂?行銷科學如何輔助增長戰略的制定?今天你去機場打開一本暢銷書、雜誌都可以看到「定位」,每年企業都花很多錢在定位上,對還是錯?如何定位?如何保障定位的精準和價值的可衡量?行銷科學如何回應?如果我們從底層考慮的是流量的變現、廣告的傳播和投放,那麼從CEO、CGO的角度考慮的便是市場機會如何去抓取?如何衡量細分市場的大小?行銷科學如何輔助?客戶忠誠如何建立?如何把客戶錢包份額計算?行銷科學如何算計?銷售業務目標如何量化?如何科學設置目標?品牌資產如何測量?母子品牌如何科學賦能?品牌代言人如何判錯對?

對於上述問題,我的答案非常簡單:先把行銷科學戰略化,再把行銷戰略科學化!這是關於市場增長的第1個邏輯。

邏輯2

CEO應將行銷視為企業的核心戰略

第2個邏輯,什麼是真正的行銷?CEO應將行銷視為企業的核心戰略,和客戶價值與公司內部經營合一的核心。

我長期幫助CEO重構行銷戰略,菲利普·科特勒有套方法論,當提及行銷戰略時,可將CEO大致分成四種,四種完全不一樣的格局:1P型

第一種,1P型的CEO(行銷4P中的一個P),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公司的行銷部在做廣告投放、公關,甚至還有大量的總監級別還在研究文案,這是典型的1P。4P型

第二種,4P型CEO(行銷4P融合),把行銷戰中產品、定價、管道、促銷傳播有效結合,規劃。典型如早年的惠普,市場總監每年第一要事去研究市場痛點,指導產品創新與改進、價格策略,管道管理等…STP+4P型

第三種,稱之為STP(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定位)+4P型CEO,注意,這里面行銷開始上升到戰略功能了,比如通過定位做到心智認知系統層面的差異化,但是企業家另一個痛點開始顯現,由於競爭激化,認知的差異化的支撐性並不大。這里面,整個STP的融合就尤其關鍵。ME型

第四種,叫做ME型CEO,ME什麼意思,ME=Marketing everywhere,行銷的思維無所不在,真正回到了管理學開創者德魯克先生提到的——企業本質只有兩個核心功能:創新與行銷。把行銷當作核心戰略,當作客戶價值與公司內部經營合一的核心,這種類型的CEO,也就是我們提及的世界行銷博物館中的那些「里程碑商界人物」。

邏輯3

不斷推動企業從撤退線向天際線發展

第3個邏輯,企業要做到真正的增長,需不斷推動自身從撤退線向天際線發展。

什麼是真正的增長?當今行銷最終要落實到增長上,而增長層面存在著5條關鍵曲線:撤退線,即企業能不能賣?數據能不能支持?如何做到企業價值最大化?成長底線,星巴克、亞馬遜Prime每年會員收入可達10餘億美元,從中我們能看到企業的成長底線,即通過行銷數據判斷出多少是客戶是忠誠客戶;增長線,即如何推動企業增長。如今我們都在談黑客增長,但黑客增長只是增長維度的第一層,上面還包括業務增長、利潤增長和市值增長。爆發線,即如何做到增長爆發;天際線,這涉及一個市場增長的模型,即行銷戰略和行銷數據如何吻合,做到有機結合?

2

關於市場增長的10大洞察

講完了市場的三大邏輯,接下來我們聊聊關於市場增長的10大洞察。

洞察1

能夠快速增長的模型都和社交有關

舉3個公司的例子,抖音、拼多多和小紅書。

這三家公司充分認識到了社交和數據的力量,他們每一個爆發點都與數據機制和社交基因息息相關,運用數據找到市場機會,精準定位目標市場,並通過社交連接關聯市場,不斷擴大觸達範圍。

洞察2

漏鬥式交易與水平式裂變共振

我將阿里的模型稱為NES,即New(新客戶)、Existing(現有客戶)和Sleeping(沉睡客戶),根據這個模型,我們能得到一個公式:Revenue =(New+Existing)*(Active Rate%)*(ARPU)。阿里更多的是幫你交易客戶,這是交易型的模型,交易型的模型可以幫你做成長底線、增長線。

但如何做到爆發線呢?這就涉及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行銷4.0中的核心要素:5A,從客戶的認知(Aware)、吸引(Appeal)、詢問(Ask)到購買(Act)和擁護(Advocate)。根據這5個A,我們能將整個社交鏈打通。以NES模型為豎軸,5A為橫軸,再通過數據的支持,去做到行銷戰略的市場增長。

洞察3

客戶資產式增長:從流量池到客戶池

這幾年很多人在提流量池,但是流量紅利已經逐漸消失,那如何把流量池變成客戶池?我們需要找到客戶池在哪。在數字時代,行銷人需要在觀念上做到從4P到4R的轉化。

4R是指數字化畫像與識別(Recognize)、數字化覆蓋與到達(Reach)、建立持續關係基礎(Relationship)、做到交易與回報(Return)。比如聯合利華的《見菜如面》活動,是如何去找到自己的客戶的呢?它通過在活動中充分把廚師連接起來,這時候的廚師就不再只是品牌資產,而是社會資產、數據資產、社交資產。

比如迪士尼投資一個億做手環,雖然目前它還沒有發布它的行銷戰略,但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大概猜測出來。通過手環的數據接入,迪士尼能了解到消費者到底喜歡什麼樣的項目,去了多少次,有哪些類似的項目可以推廣,甚至可以測量消費者在體驗項目時候的心跳等生理數據,了解他的消費體驗。

這樣一來,便可以更好地進行動態定價,獲取消費者的心智。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工具,當你指向戰略的時候,全部指向業務增長。這就是數據、戰略、增長能合一的效果。

洞察4

大數據+大洞察=增長反饋

數據和洞察是未來發展當中的很重要的趨勢。之前,我去到華誼兄弟,他們告訴我當年最暢銷的電影是《前任3》。通過貓眼、豆瓣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哪些人經常去看這類型的電影?這些人又是誰的粉絲?根據數據推算出來票房預估為5-6億,但最終《前任3》的票房達到了19.4億,為什麼呢?

因為通過抖音監測,制片方發現一個異常情況,即有些人看到這個影片以後會哭。所以制片方將這個原本為喜劇片的影片改編成了悲劇片,最終在社交網路上瘋傳。

這便是大數據和大洞察之間的結合,數據思維為我們提供決策的底牌,而洞察則是教我們如何從數據當中淘金。所以傳統行銷有沒有過時?答案是沒有,但傳統行銷需要做到數據和增長進行有機結合。

洞察5

從市場規劃到增長地圖

傳統行銷,做4P、STP,甚至有些人只做1個P,即傳播。但如今的行銷,從增長的維度來講完全不一樣。

我看到一個案例,Uber CEO說在今年Uber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賣公司」。為什麼是外賣公司呢?因為Uber CEO發現在傳統網約車增長停滯的情況下,截至2017 年底,在米蘭、馬德里和格勒布諾爾等城市,Uber Eats 的業務營收已經高於 Uber 打車業務。這便是洞察思維的體現,但Uber CEO並沒有將洞察思維轉換成戰略思維。那要如何做到洞察思維到戰略思維的轉換?

我做了一個市場增長地圖,企業可以通過結構化增長和戰略化增長最終做到增長。這些增長的背後全都可以用數據來支持,比如說用戶數據、市場份額數據、競爭對手數據等。結構化增長包括哪些呢?包括獲取更多的用戶、鎖定用戶、增加用戶的忠誠度、經營用戶價值。

獲取更多用戶便會需要拓展新區域、新客群,進行新推廣。每一個維度都可以再進行細化,這個增長地圖能幫助CEO、CGO做決策,做決策是當今行銷中的核心問題,即數據、增長、戰略如何結合和統一。

洞察6

從散彈到滴灌,再到批處理

傳統行銷大多是通過分眾完成的,但是誰看了廣告,傳播觸達了誰,我們並不清楚。舉一個眾安保險的例子。

眾安保險通過興趣和關係鏈,充分釋放社交裂變能量,運用社交貨幣找出相同的人群,找到願意去購買產品的消費者,做到從Lookalike到Buy power的轉化。

洞察7

從客戶體驗到Micro-Moment驅動增長

客戶體驗是行銷當中的一張底牌,如何去服務好客戶?如何深耕客戶價值?大部分人是通過客戶體驗來做到的,即從客戶的認知(Aware)、考慮(Consideration)、購買(Purchase)、留存(Retention)到擁護(Advocacy),把整個PR、口碑行銷、數據行銷、數據庫行銷、無界行銷貫穿於客戶體驗的整個過程,傳統行銷都是這樣操作的。

但在數據化時代,客戶的場景被進一步細化,認知、考慮這些要素被撕裂了,客戶體驗被細分為多個Micro-Moment。因此,企業在行銷中,需要對客戶體驗進行更為精細的洞察,並從增長的維度出發,通過數據化、戰略化將客戶體驗轉變為市場洞察和增長的機會。

洞察8

從銷售漏鬥到SFE的業務增長

註:SFE,即Sales Force Effectiveness,銷售隊伍效力。

這個洞察很適合B2B企業。B2B企業擁有很多行銷科學化的工具,但大多都沒有打到痛點。

痛點是什麼?數據表明,大部分B2B企業95%的業務是由5%的頂尖銷售完成的,那我們為何不通過數據分析下這5%的人有什麼樣的基因,他們有什麼有效的經驗和實操技能可供分享,從而提升其他80%人員的技能,這一行為便是數據洞察。

我將這一數據洞察分成了5個步驟,即5C,知到(Clue)、走到(Call on)、摸到(Comprehend)、拿到(Contract)、跟到(Constant purchase),每個步驟都有數據化的支持,而現在的銷售漏鬥只告訴你客戶在哪個階段,並未轉化為增長和戰略的維度。

洞察9

從CMO到CGO

可口可樂撤CMO設立CGO後,我拿到一個數據,LinkedIn上12,000家企業都將CMO職位改為CGO,但這只是表層的現象,並非本質。CGO的本質是什麼呢?

CGO本質是CMO、CSO(首席戰略官)、CDO(首席數據官)之間的融合。我做了一個對比圖,將CMO和CGO分別稱為首席「花錢官」和首席「增長官」。

洞察10

行銷從職能變成增長引擎

科特勒大弟子尼爾馬利亞·庫馬爾寫了一本書叫做Marketing as Strategy。他指出:

當今行銷的窘境,就在於絕大多數的公司中,行銷部門在CEO的圓桌會議上都沒有突出的席位。而大量的行銷學教授將注意力集中於狹窄的戰術方面,比如如何定價、如何促銷、如何傳播。

而CEO們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以市場競爭為中心,來獲得戰略性的增長。在企業中,盡管行銷作為職能一再地衰退,行銷的必要性卻越來越大,而這種必要性,就是回歸到增長。

在這一情況下,我們對行銷、對數據的理解會完全不一樣,行銷科學本質上是要支持公司的價值獲取和做到。

最後,我對行銷做了個新的闡述,從CEO、CGO層面,從增長的層面來看,什麼叫做市場行銷戰略?

我列了一個公式:

市場行銷戰略=增長路徑的設計+客戶需求的管理+競爭優勢的鞏固+持續關係的建立。增長路徑的設計,如何通過數據輔助行銷增長路徑的設計,即市場增長的動態地圖,而非紙上談兵的戰略「鬼話」;客戶需求的管理,如何通過行銷找到目標客戶,判斷他們的體驗和痛點,並把體驗和痛點變成一種增長機會;競爭優勢的鞏固,如何通過行銷綁定客戶,建立持續交易的基礎;持續關係的建立,我相信未來的行銷將會對行銷戰略有重大的輸入,而行銷戰略也會對行銷科學形成的重大輸入。

回到我們最開始講的近年行銷的兩大趨勢:行銷戰略科學化和行銷科學戰略化。對CEO、CGO而言,未來最重要的是做到行銷科學和行銷戰略之間的整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