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大海之大,在於包容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原標題:社論:大海之大,在於包容

今年以來,受內外環境日趨複雜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11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以大海為喻,縱論中國經濟。稱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這才是大海的常態。

的確,將中國經濟比喻成大海恰如其分。首先是體量之大,時至今日,歷經改革開放四十年高速發展之後,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7年經濟總量超過82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4%左右,且有13億多人口的大市場和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大海之大,還在於其穩。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表現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7%,符合預期目標;就業方面,9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降至4.9%;收入角度,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進」的態勢則表現在產業、需求和投資結構上,前三季度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升至60.8%,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升至78%。

習近平亦在發言中提到,從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企業利潤、財政收入、勞力生產率等主要指標看,中國經濟運行都處於合理區間,為做到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重要基礎。同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增長仍居世界前列。

當然,大海目前的確也出現了風浪,隨著國際國內形勢日益複雜,中國經濟發展遇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頗為明顯的是以民企為代表的中小微企業遭遇困難,以及資本市場非理性下跌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從民企角度看,今年以來受到宏觀經濟轉型周期調整和外部環境日益複雜的影響,經營遭遇了困境,疊加社保、稅負的加強征管和社會上出現了一些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的雜音。資本市場則主要受投資者信心及股權質押被動減倉等因素影響,持續跌跌不休。

可喜的是,針對中國經濟遇到的困難和風險等前進中遇到的問題,決策層採取了正視問題直面困難的態度,採取措施積極加以解決,且成效已經或正在顯現。上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做好「六穩」的同時,還突出「研究解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激發市場活力,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和「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維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權益」。

事實上,針對民企遇到的問題,近期即通過定向降準和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緩解融資難、持續減稅降費、不斷喊話支持民營經濟立場不變和出台通知不追繳2019年1月1日前的社保欠費等來紓解。A股則在國家隊資金相繼入場馳援以及監管層紛紛喊話、修改公司法「松綁」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等舉措實施之後,頹勢逐漸有所逆轉。

大海之大,還在於包容。要解決中國經濟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必不可少,這也是進博會的初衷之一。經歷過閉關鎖國帶來的落後之痛,嘗到過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之樂,中國人民深深懂得「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的道理。當前,在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現象不斷,讓初現復蘇跡象的全球經貿蒙上一層陰影之際,中國理應展示大海一般廣闊的視野和胸襟,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

總之,在經濟遇到困境時,不應過度悲觀,而需要正面問題,並採取措施積極解決,確保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責編:許雲峰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