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來源:了望智庫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日消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美國周一公布對伊朗制裁豁免名單,中國大陸、印度、義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土耳其和台灣在列。
這些國家和地區仍然可以與伊朗做生意。
文 | 馬驍 了望智庫駐德黑蘭國際觀察員
美國特朗普政府在半年前就預告了,11月5日重啟對伊核問題的制裁措施。制裁重啟前一天恰是伊朗人質事件爆發39周年的紀念日。
按照白宮的最新說法,這是「迄今為止對伊朗實施的最嚴厲的制裁措施」,包括限制伊朗能源出口、航運業及銀行業。這代表美國全面恢復因伊核協議而解除的對伊制裁。
加上8月已經實施的對伊朗汽車工業、外匯和貴金屬買賣等領域制裁措施,一切劍指伊朗經濟命脈。
但是,美國的此輪制裁實在是「師出無名」。
在伊朗嚴格遵守伊核協議的情況下,特朗普政府5月單方面毀約對伊朗發難,失信於世界。概因美國視伊朗為其中東戰略的核心,而且伊朗近年來在中東勢力擴張也確實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
美國希望通過除軍事手段外的極限施壓迫使伊朗就范,但伊朗並不會坐以待斃。
1
「至暗時刻」
市場的風險預期最敏銳而誠實。盡管伊朗官方一再強調有能力應對美國制裁,但早在落地前幾個月,制裁就已展示了其強悍殺傷力。
從2017年底開始,伊朗貨幣裡亞爾一再經歷斷崖式下跌,公開市場匯率從當時約4.5萬里亞爾兌1美元,至11月2日報14.4萬里亞爾兌1美元,貶值幅度超過300%。
伊朗經濟外向性明顯,石油是其經濟命脈,每年僅原油產量一項就占伊朗國內生產總值1/4以上,這還不包括石油煉化等關聯產業的產值。以油價每桶65美元保守可能,正常情況下石油出口每年可以為伊朗帶來超過600億美元或等額的外匯收入。
美元是國際貿易包括伊朗石油出口在內的主要結算貨幣,美元業務也是各國銀行最主要的國際業務。當美國以美元為「武器」向伊朗發難,禁止伊朗交易美元,進而切斷伊朗銀行系統與世界其他銀行聯繫,並禁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以身試法的企業都可能遭到相關的制裁懲罰,這時伊朗已被最大限度的與世界經濟隔離,外匯收入大幅縮水。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17年伊朗國內生產總值僅為4395.14億美元(約合30377億元人民幣),僅相當於美國經濟體量的2%左右。懸殊的力量對比下,伊朗很難拿出充足的外匯儲備護盤裡亞爾幣值。
經營困難重重,今年以來許多外資公司已不得不撤離伊朗市場或終止涉伊業務。
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曾計劃投資伊朗波斯灣南帕斯天然氣田,現已宣布退出伊朗市場。南帕爾斯項目合同曾是伊核協議簽署後,伊朗與西方公司首次在油氣領域簽署、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合作協議。
不少從事貿易活動的外商也不得不暫停業務,裡亞爾的斷崖式貶值使得即便出貨時加價一倍也難免最終賠本。
貿易下滑挫傷國內生產和商品供給,進一步推高了伊朗國內的通脹率。
每年秋天的阿舒拉節,伊朗民眾都會在街頭擺上各種茶點和餐食,供來往行人免費取用。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飯盒裡已很難找到牛羊肉,而以價格便宜很多的雞肉替代。
今年以來,雖然趕不上裡亞爾貶值的速度,但市場貨架上各種生活物資價格也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上漲。一些飯館菜單用簡單的貼紙寫上新價格蓋住原標價,方便未來及時更換。而民眾的薪資水平卻很難有相同的漲幅。
隨著制裁最終降臨,伊朗人民對經濟「至暗時刻」的感知才剛剛開始。
圖為德黑蘭街頭
2
待價而沽
2015年7月伊核協議正式簽署,之後的半年多時間裡德黑蘭大小酒店生意興隆,住滿了前來考察伊朗市場的各國企業代表和商人。當地中餐館一盤宮保雞丁當時售價超過60元人民幣。
伊朗國土面積超過16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8000萬,人均受教育程度很高,除石油外,其他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已探明各種礦產68種,探明儲量370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7%,居世界第15位,同時擁有潛在礦產儲量超過570億噸。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任何希望開拓中東的企業都不會忽略伊朗市場。
然而,自2015年伊核協議簽署到特朗普今年宣布退出的近3年時間裡,伊朗經濟僅從此前衰退狀態企穩,並未做到快速復蘇。既沒能大規模招商引資做到自身經濟快速增長,更沒能做到自身利益與各大國利益的深層次綁定,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奧援和籌碼。
伊核協議簽署後一段時間內,伊朗一直待價而沽。
在談判桌上,無論是外交博弈還是商業合作,伊朗人一向以難纏著稱。據一些駐伊中資企業代表形容,伊朗人談判的特點之一是不計機會成本,「他們好像能為了一塊錢談一年。」
另一方面,伊朗苛刻的投資條件也令許多西方公司難以接受,尤其是油氣開發的回購合同模式。伊朗要求外資公司提供資金進行建設,工程投產後伊方再以油氣抵債,此外還有其他各種限制條件。這種模式對外資企業而言投資風險高、回報周期長,包括殼牌公司在內的多家能源巨頭雖然對重返伊朗興趣濃厚,但卻無法接受回購合同模式。但伊方在這一問題上十分堅決。
伊朗在與各國完成了艱苦的伊核協議談判後,又與各國公司陷入了曠日持久的合作談判。在部分伊朗人的認知裡,讓外國人獲益,就是「賣國」。
許多歐洲公司與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聯結,要麼股東有美國人,要麼有大量美元資產或美國業務。當特朗普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後,盡管歐盟和各國在政治立場上力挺伊朗、維護伊核協議存續,但在伊朗沒有多少利益的企業們自然不會為了伊朗「犧牲」,甚至沒有足夠的動力遊說特朗普手下留情。
目前,歐盟和伊朗正在磋商建立「特殊貿易支付管道」,維持雙邊經貿關係。但伊朗外長紮裡夫也坦誠,相關機制的設計和運轉面臨很多困難。
圖為德黑蘭加油站
3
夾縫生存
2017年底至2018年初,一場大規模反政府遊行示威活動席卷伊朗全境,起因便是抗議伊國內日益惡化的民生經濟和物價上漲。
嚴厲制裁、極限施壓是否會誘發國內變亂,導致伊朗從內部崩潰、瓦解呢?這種可能性依然很低。
去年底今年初的遊行示威活動之所以能夠迅速蔓延,與伊朗國內各政治派別試圖借力民怨,進行政治鬥爭不無關係,最終導致局面一度失控。
伊朗政府對社會的控制力仍然很強,伊朗社會被原子化的程度很高,自我組織和動員能力很弱。
伊朗政府很快就組織力量平息了動亂,抗議者也沒能進行有效抗爭也說明了這一點。
由於油氣資源都為伊朗國有,伊朗政府也有較強的經濟控制能力,外匯儲備基本掌握在伊朗政府手中,雖然無法從長期改變裡亞爾匯率下跌的頹勢,但進入10月後,伊朗政府一直在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防止裡亞爾過快貶值,同時抓捕了一批涉嫌倒匯、炒匯的不法商販。
此外,伊朗是中東地區工業基礎比較好的國家,擁有一套技術水平落後,但相對完備的工業體系,經濟型汽車和其他一些低端工業產品都能國產,農副產品的自給率也較高,特別是保證廉價、充足的能源供給。
目前每升汽油價格僅合0.6~0.7元人民幣。即便嚴厲制裁導致經濟嚴重困難,伊朗也能保證最基本的生產生活物資的供給,不會被困死。
通過參與在伊拉克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內戰中支援敘政府,以及葉門內戰中支持胡賽武裝,伊朗今年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和勢力迅速擴張。
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也都是親伊力量,基本形成了一條自伊朗本土經伊拉克北部延伸至敘利亞、黎巴嫩,縱深廣闊的「什葉派之弧」,對美國在中東的戰略支點以色列構成直接威脅。
盡管美國可以憑借高科技裝備形成的信息化作戰力量對伊朗實施「降維式打擊」,但是伊朗憑借廣闊的戰略縱深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這種優勢。
4
不小阻力
雖然特朗普依然借口伊核問題對伊朗重啟嚴厲制裁,但年初發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已經清晰地說明美國觀點——伊朗是中東地區矛盾的核心和根源。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後提出「伊朗12點」,包括放棄核活動,停止彈道導彈開發,停止支持哈馬斯、真主黨和胡塞武裝,撤出敘利亞和伊拉克,這等於讓伊朗放棄中東地區影響力,向美國全面投降。
對特朗普政府而言,退出伊核協議、遏制伊朗是必然選擇。選擇在伊朗人質事件紀念日第二天重啟制裁,更凸顯了雙方難以化解的敵意。
然而,嚴厲制裁真正落實也面臨著不小的阻力。
雖然美國官方此前信誓旦旦聲稱要將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但這幾乎不可能被各國接受,也更難做到。
包括印度在內的許多國家對伊朗石油依存度很高,伊朗石油品相和其他國家區別較大,需要特殊煉化工藝,更改工藝涉及巨額的成本壓力,因此一段時期內很難找到替代來源。
不顧美國國家信譽,以單方面毀約方式退出伊核協議,重啟對伊制裁的方式已經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未來制裁能否長期延續值得觀察。
此外,美國雖然需要遏制伊朗,但把伊朗逼上絕境也不符合美國利益,覬覦地區霸權的沙烏地、土耳其等美國盟國也需要伊朗來制衡。
面對制裁,伊朗毫無疑問需要做好準備過「苦日子、緊日子」,但制裁並不是末日。
德黑蘭太陽仍會照常升起,伊朗仍是原來的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