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正帶來真正的精準行銷。中國企業塑造品牌必須在品牌文化和審美上下功夫,同時需要通過「數位技術+場景行銷」,更好地發掘內容IP。
本報記者 郭錦輝 當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向國際舞台,通過精準行銷做到品牌價值的需求十分迫切。然而,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碎片化給企業行銷和品牌塑造帶來諸多困擾。對此,華揚聯眾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繼續閱讀]
本報記者 郭錦輝 當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向國際舞台,通過精準行銷做到品牌價值的需求十分迫切。然而,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碎片化給企業行銷和品牌塑造帶來諸多困擾。對此,華揚聯眾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繼續閱讀]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0日訊12月10日,百度旗下好看視頻官方微博消息稱,好看視頻受到微信單方面封殺,視頻分享至朋友圈後僅自己可見,而騰訊旗下短視頻APP微視依然可以分享,好看視頻稱對此&# [繼續閱讀]
過去16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信貸消費從開始萌芽到全面滲透消費市場;作為信貸消費主要形式之一信用卡,從少數精英人士的「身份象徵」,到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16年來,信用卡在中國 [繼續閱讀]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梁曉輝)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 李克強表示,中德都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互為重要合作夥伴。習近平主席將同你舉 [繼續閱讀]
最近,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了《AI 如何創造社會價值?2018 百度社會價值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以 AI 領域 ” 領頭羊 ” 百度為例,對科技企業在創 新髮 [繼續閱讀]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旺盛發展,誕生了越來越多的小康家庭,他們不僅追求高品位,同時也是講求一定的性價比,就是要用有限的資金買到最合適自己的商品。不過有些消費者更趨向於中高端品牌,有限的經濟實力加上對豪華品 [繼續閱讀]
原標題:倫敦金融城支持中國擴大對外開放 本報駐倫敦記者 馬翩宇 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經歷了從以開放的政策逐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到以自身經濟實力和政策創新對世界經濟貢獻重要增長動力,再到 [繼續閱讀]
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混到什麼程度?「依我的體會,國有資本在混改比重當中最好不要超過50%,也就是說不再是國有資本控股,這樣的效率在市場上更好一些。」綠地控股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說。 12月8日,復旦大學 [繼續閱讀]
今年是中國開啟改革開放進程40周年,中國經濟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當今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足以證明改變開放的歷史貢獻和現實魅力。目前全國正在開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一系列活動,全面總結改革開 [繼續閱讀]
原標題:國家開發銀行支持新疆中泰集團打造千億級產業集團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9日訊(記者馬呈忠)12月8日,在新疆中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泰集團」)舉行的改革開放40周年 中泰 [繼續閱讀]
原標題:第四屆絲路國際論壇在巴黎召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9日訊(記者李鴻濤)第四屆絲路國際論壇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法國前總理、展望與創新基金會主席拉法蘭,聯合國工業 [繼續閱讀]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大喜之年。面對更加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國如何妥善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風險,如何繼續平穩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落實,如何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 [繼續閱讀]
原標題:2018年11月份CPI同比上漲2.2% PPI同比上漲2.7%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9日訊 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18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2%。其中,城市上漲 [繼續閱讀]
產業鏈條加速形成 人工智能被視為「第四次科技革命」,並被全球各國看作是下一輪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戰略制高點,人工智能產業因此發展迅速。 據初步測算,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約為2000億元。 [繼續閱讀]
原標題:前11月外貿規模已超去年全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 陽 海關總署12月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大陸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1%,貿易規模已超過去年 [繼續閱讀]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而與此同時互聯網也呈現了快速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互聯網來賺錢,也正是因為互聯網的興起隨之而來的網紅經濟也因此誕生了。現在在網路上出現了越來越多 [繼續閱讀]
【導讀】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和成都行業應用需求均衡。南京對零售和金融行業應用需求較高,蘇州對安防和製造業的行業應用需求高,西安對智能駕駛的行業應用需求高。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為全球經濟增長做 [繼續閱讀]
過去5年,中國經濟逐步進入了新常態,互聯網在中國蓬勃發展;同時,借助互聯網浪潮,不同行業的傳統企業也開始利用互聯網來轉型。然而,「互聯網+傳統產業」並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成就,傳統企業或觀望,或淺嘗輒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