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發展與打破東亞地獄模式(深度好文)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我們在各方面的進步,尤其是技術和產業方面的進步,除了推動中國走向復興之外,還很有可能產生一個副產品,那就是打破殘酷的東亞地獄模式,真正的提高十幾億東亞人民的生活水平。

:寧南山(ID:ningnanshan2017)

作者:深圳寧南山

中國復興之路,肯定是不太好走的,產生很大影響的華為事件就是個例子。這一篇就寫下中國的技術和產業升級,對於普通中國老百姓,乃至東亞老百姓的意義。

我個人去國外,有個很明顯的感覺,歐洲澳大利亞等白人發達國家,生活真心放鬆,沒事coffee break,下午四五點就下班非常正常,整個社會處於放鬆的狀態。

而東亞國家,即使是已經發達起來的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乃至於已經算是比較發達的中國一線城市,卻無一例外都是高度辛苦,長時間讀書,長時間加班,

東亞人的聰明和勤奮,是全世界公認的,中國人,朝鮮人,韓國人,日本人,都是類似的,工作起來非常玩命,智商也很高。

但中日韓東亞三國,可以說都是地獄模式,東亞人從幼兒園開始就要參與殘酷的競爭,每天遊走於各種英語培訓,課外班,數學物理補習班之類,早早的戴上了眼鏡。

一路要面臨極高的淘汰率考入好的高中,考入一個不錯的大學,而到了工作之後也沒有辦法停下來,加班加點的工作是常態,生活壓力感覺巨大,以至於不敢生孩子。

東亞國家中最先崛起,也是目前最為發達的日本,日本人的勤奮全世界公認,日本人從小到大也要面臨辛苦讀書,努力工作,但是卻出現了人均GDP不進反退的情況,人均從1995年巔峰時期的世界第三,一步步跌落到現在的全球第二十多位。

而在過去的20年,人均GDP逐漸反超日本的20個左右的國家,以歐洲國家為主,很難說比日本人更勤奮,相反他們的生活氛圍比日本可是輕鬆多了,但是居然人均GDP卻一個個超過日本,經濟增長率反而高於日本。

懶人的經濟增長,居然超過了勤奮的人經濟增長,這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

東亞人民如此的勤奮,最終卻又總是陷入低生育率的怪圈,不願意生孩子,造成社會老齡化,老齡化又大大的抵消了勤奮工作帶來的工作成果增加,年輕人的工作成果被老齡化吞噬,並沒有被用於社會發展和薪資提高,形成惡性循環。

這個規律不只是出現在日本,也不只是出現在韓國,台灣,香港,乃至於現在還沒有跨入發達經濟體的中國大陸都出現了這個現象,朝著極度老齡化的方向狂奔。

我們都說這是因為東亞地少人多,人均資源不足,導致雖然大家都很勤奮,最後爭搶到的資源卻很少。其實不然,北美+西歐+澳 新髮達國家加起來可是有七八億人,不算中國大陸的話,遠遠超過日本+四小龍的人口。

要說自然資源,歐洲也一樣依賴自然資源進口,天然氣要從俄羅斯進口,石油要從中東進口,鐵礦石要從巴西進口。

另外其實自然資源沒有那麼值錢,自然資源種類很多,但是真正值錢的卻很少,全球值錢的自然資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氣和鐵礦石三大類。而全球能夠依靠自然資源致富的國家,人口上限就是兩三千萬,比如挪威,澳大利亞,沙烏地,加拿大,卡達,科威特等等。人口再多,比如俄羅斯一億多人,石油天然氣都很豐富,產量也高,但是依然不是富裕國家。

東亞地獄模式,一個來自於產業的狹窄性,一個來自於支出結構的不合理性。

真正值錢的資源是人力資源,而人力資源又依賴於教育和產業才能變現,沒有教育,人口就無法變成人力資源,沒有產業,人力資源就沒有用武之地,就只能在有限的幾個產業里面高烈度競爭,極大的降低效率,導致累死累活最後獲得的卻不成比例。

東亞毫無疑問,由於都非常重視教育,人口都會轉化為人力資源,因此在人力資源部分是相當豐富的,而且素質很高,遵守紀律,犯罪率低,勤奮認真。

但是人力資源賴以變現的產業方面,卻出現了東亞經濟體產業高度同質化的特點,如果你看下中國大陸,台灣,韓國,日本的相關產業,會發現相似度非常高,高度擁擠在相同的幾個賽道進行競爭,獨特的賽道很少。仿佛有一只看不見的手,把東亞國家死死的按在這幾個賽道上。

是什麼限制了亞洲的產業發展?我們先從現象來觀察。

01

原因一:天賦弱勢的限制

歐美澳新都是大農業國家,日本和四小龍由於缺乏大農業發展的空間,在先天上就處於弱勢,如果看全球農業化工巨頭,基本都是歐美企業。

2018年10月,英國農化資訊商Agrow公布2018年度全球農化公司二十強名單。

瑞士先正達以92.44億美元的2017財年銷售額蟬聯榜首,

德國拜耳作物科學以87.13億美元居第二,

德國巴斯夫67.04億美元居第三,

美國陶氏杜邦以61億美元緊隨其後居第四。

美國孟山都37.27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五。

以色列安道麥32.59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六。

美國富美實25.31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七

日本住友化學24.87億美元世界第八

印度UPL以22.96億美元世界第九

澳大利亞鈕發姆世界22.34億美元世界第十

美國Arysta lifescience 18.97億美元世界第十一。

可以看到2018年的全球十強里面,只有一個日本的住友化學排在世界第八,其營收規模處於絕對劣勢,和日本的世界經濟大國地位極不相稱。日本和韓國由於沒有國土縱深,在大農業方面處於劣勢,連帶著農業相關的技術也落後於歐美。

相比之下,可以說東亞農化產品崛起的唯一希望來自中國,上面的10強榜單里面,排名第一的先正達和排名第六的安道麥都已經被中國化工集團收購了,當然中國也花費不菲,購買兩家公司共計耗資差不多460億美元,其中20176月完成的對先正達的收購耗資430億美元,這家公司是全球第一大農藥公司和全球第三大種子公司,如下圖2017年的全球種子業公司十強,先正達排第三位,大陸另外一家隆平高科排在世界第九位。

中國的發展與打破東亞地獄模式(深度好文)

2011年10月,安道麥被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以14.4億美元收購60%股份,2016年9月,其餘40%股份也被中國化工以14億美元收購。GDP有什麼用?或者說錢有什麼用?至少可以買到全球第一和第六的農化產品公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排名世界第九的印度UPL正在收購排名世界第11的Arysta lifescience,印度也能擁有全球前十的農化巨頭,可見天賦的重要性。

在這全球11強之外,就是中國公司刷榜了。全球第12是中國的穎泰生物,全球第13是山東濰坊潤豐,全球第14是南京紅太陽,全球第16是樂山福華通達全球第17是江蘇揚農,全球第20位是江蘇輝豐。

也就是全球農化20強企業中,有8家是中國企業或隸屬於中國企業。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國的存在,全球農化基本就是歐美控制的市場,日本和四小龍在天賦上無法和歐美競爭。

農業只是一方面,日本和四小龍天賦的弱勢還體現在油氣資源開采上,由於本身就缺乏油氣資源,尤其是陸上石油資源缺乏,因此在技術積累上遠遠不如歐美。

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油服公司巨頭,基本都是歐美公司。油服公司是幹什麼的?他們提供油氣層勘探,鑽井機械設備,油田工程建造,石油軟件等各種產品和服務。這是高利潤,高薪資的產業。

2016年的營收為例,全球排名10強:

美國斯倫貝謝世界第一,這是一家世界五百強的企業,在美國《財富》雜誌的世界五百強企業里面排第386位,2017年營收高達304.4億美元。

美國BHGE世界第二,該公司由前世界第三大油服貝克休斯和通用電氣(GE)旗下的GE油氣合併組建。

美國哈里伯頓世界第三,可以看到美國三強霸占了全球前三位。

英國TechnipFMC世界第四,該公司由法國Technip和美國FMC兩家公司在2017年合併

義大利Saipem油服世界第五,英國派特法世界第六

美國國民油井世界第七,中國石化油服世界第八

瑞士威德福世界第九,瑞士越洋鑽探世界第十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高技術的產業里面,日本和四小龍無一進入全球前十,同樣的,也只有中國大陸憑借國力能夠有唯一一家上榜企業中國石化油服,其餘九家全部都是歐美企業。

全球油氣開采,是個非常廣闊的市場,從中東,到非洲,到拉美,到北歐,世界各地有大量的油田和氣田,從勘探,油氣裝備到鑽井服務,石油軟件等,這麼廣大的市場,

美國占據了絕對領先的位置,而歐洲國家也在中東非洲這樣的傳統有影響力的市場大賺特賺。

全球油氣資源市場,我們就以2018年7月,中國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BGP)與阿布紮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簽署的海上和陸上三維采集合同為例,該合同金額高達16億美元,也是全球物探行業有史以來三維采集作業涉及金額最大的一筆合同。

我們也可以一窺,僅僅是石油的物理勘探這一個環節,都可以帶來豐厚的回報。

中國的發展與打破東亞地獄模式(深度好文)

02

原因二:歐美,主要是美國的政治性壓制

最為典型的就是亞洲的軍事工業,軍工也是高技術高利潤產業,我們都知道,以色列是軍工科技發達的國家,但是其實以色列工業能力總體實力有日韓強嗎?當然不如。但是日韓這樣的國家,本土就有美國駐軍,軍隊的指揮權也在美軍手里,在發展軍事武器技術方面,要受到美國的嚴格控制。

中國倒是不受控制,但是已經被歐美禁運了三十年,事實上也是受到壓制。中國向國外出口武器,就會受到美國的干擾,最為典型的就是對土耳其的軍售。

從軍工產業出口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全球武器貿易狀況研究報告,這五年的全球武器出口金額十強為: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中國,英國,西班牙,以色列,義大利,荷蘭。作為全球製造業十強國家的日本和韓國都沒有進入世界前十名。

不只是東亞國家從軍事技術中賺錢受到壓制,同時更為重要的:軍事技術是民用技術的核心來源之一。我們今天每天都在使用的無線通信技術,就是來源於戰爭。

1940年摩托羅拉接到美國軍方的合同,要求開發一種電池供電的無線通信便攜式設備,摩托羅拉因此研發出來SCR-300無線通信設備,並且在1942年春天通過了測試,整個二戰期間生產了大約5萬部。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實用化的無線通信設備之一,通信距離達到3英里(4.8公里),被美軍士兵稱為」walkie talkie」。

摩托還開發出了另外一款通信距離更短的通信設備SCR-536,1941年7月量產,重量只有2公斤多,通信距離根據環境的不同而不同,有遮擋時通信距離只有幾百英尺,開闊地可以達到一英里,水上甚至可以達到3英里。

「The rangeof the unit varied with terrain; from a few hundred feet, to approximately onemile over land, and 3 miles over water」這也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的大規模使用的手持無線通信設備,被成為「handie talkie」

不過誰能想到,今天全球移動通信設備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產業,而網路側設備的老大還是中國公司呢?

無線通信設備和手機只是一個例子而已,我們今天廣泛使用的GPS,以及今年在迅速組網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來源於軍用技術。發射這些衛星使用的火箭,最早技術來源是導彈技術的發展。

全球範圍來看,技術和產業有兩個驅動因素,一個是商業和市場驅動,一個是軍工技術因素驅動。因此商業市場和軍事科技發展是一個國家技術發展的兩個核心來源之一。

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技術發展取決於資金和人才的投入,美國今年通過的2019年的軍事總預算約為6746億美元,其中有1457億美元的經費用於美軍採購與升級新裝備之用,這相當於造就了一個差不多1500億美元的市場,可以極大的驅動軍工公司進行技術研發,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軍事領域是對抗性質,因此軍工技術強調打贏的重要性,更為強調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成本則是次要考慮因素,因此主要推動的是挑戰極限的高精尖技術的發展。

而這些價格昂貴的高精尖技術,在得到應用之後成本一般會隨著技術不斷完善而不斷降低,得以逐漸具備進入民用市場的條件,又可以早就一個很大的產業。

美國保持超高軍費,其實是保持其軍事科技的高度領先性,同時也是保持其民用技術的一個重要來源,促進新產業的發展。

而商業公司的技術研發存在兩個局限性,一個是商業公司生存和賺錢是第一位,如果沒有市場,是不會投入太多資金進行相關技術研發,不然意味著投入打了水漂。

一個是商業公司的技術研發更多的需要考慮成本因素,要考慮市場的購買力和接受度,商業公司開發的技術,絕對不是越先進越好,而是在領先某個比例的時候才能利潤最大化。不會像軍用技術那樣,要以技術領先為目標。

因此軍用技術的發展,可以和商業驅動的技術發展形成雙輪關係。

美國除了直接用於購買裝備的接近1500億美元以外,其他的各種軍用支出也同樣大大的刺激了技術的發展,比如戰場救護,用於傷殘士兵的康復支出,也促進了包括義肢在內的技術發展,同樣也讓並非在戰場上失去雙腿的殘疾人士受益。

東亞地區,韓國人打輸了朝鮮戰爭,日本人打輸了二戰,其代價就是被美軍占領,今天被種種限制。這就是不能獨立自主需要付出的代價。

政治性的壓制不只是體現在軍工產業,限制東亞國家的技術來源,也同樣體現在市場方面,由於日本和四小龍本身的市場體量很小,而歐美市場占了全球50%以上,尤其是中高端產品份額比例更高,造成對歐美有極大的依賴,也經不起對方的制裁打擊。所以在和對方博弈的過程中處於天然的弱勢。

全球民用航空市場,尤其是幹線客機市場都被波音和空客占據,這也是一個高利潤高薪資的大市場,實際上,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前三大產品就是大豆,飛機和汽車。

本來就是高投入門檻和高技術門檻,如果不能從市場獲取收益,那麼可以說風險極高。所以要收回投資,就必須要進入歐美的龐大市場,但是這樣又是真的動了別人的奶酪,歐美絕不會放任自己的支柱產業被衝擊。日韓在這方面,都不具備挑戰的能力,能夠做支線飛機就算不錯了,日本現在就在研發支線客機MRJ,搞了十幾年了至今也沒有量產,幹線客機的研制計劃更是遙遙無期。

中國在這方面,顯然情況要好得多,中國不只是軍事工業發展不受限制的獨立自主國家,同時也擁有巨大的市場,這就是一張牌,誠然大陸大飛機發展會影響波音和空客,但至少大陸具備和歐美討價還價的能力,如果歐美以後以種種理由拒絕中國大飛機進入歐美市場,那麼相應的他們的大飛機想進入中國市場就困難了。

產業的發展,從來都和政治因素高度關聯,美國今年不斷針對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各種制裁和打擊就是典型的例證。為什麼美國不斷遊說其西方盟友不要用華為的5G設備?其實也是政治性因素打壓。

03

原因三:是對亞洲公司的資本性收益

也就是除了亞洲國家因為天賦較弱發展不起來的產業,除了通過政治性因素限制亞洲發展的產業,還通過資本的力量對亞洲優勢產業的發展成果進行獲取。這方面中日韓以及台灣,都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也是後發國家的天然劣勢。

2017年,日本第一大集成電路公司東芝半導體,就被美國貝恩資本主導的收購聯盟以180億美元收購,貝恩資本成為東芝半導體的第一大股東。

其實東芝半導體是非常賺錢的業務,這兩年存儲器是暴利,日本人賣掉真的是很可惜,盡管東芝集團仍然保留了經營控制權。

韓國的中流砥柱三星電子,下圖為其官網上的,2018年第三季度的股權結構,普通股外國投資者占比高達52%,對股票分紅具有優先權利的優先股外國投資者占比高達81%

中國的發展與打破東亞地獄模式(深度好文)

這對韓國人來說,是有點鬱悶的,三星電子是韓國市值最高的公司,占到了整個股市市值差不多20%的份額,如果三星發展的不好,那麼韓國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會受到影響。如果三星發展的好,那麼市值上漲帶來的收益和分紅,大量被外國投資者獲取,實際上是通過資本分享了韓國人的勞力所得。

我們再來看看台灣台積電的股權結構:

2017年的財報里面,截止到2017年7月2日,外國機構和外國人持股占比高達79.67%。

中國的發展與打破東亞地獄模式(深度好文)

下圖為台積電的前十大股東

中國的發展與打破東亞地獄模式(深度好文)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台積電分紅為每股8元新台幣,總共分紅高達2074.4億新台幣(466億人民幣,匯率4.45)。而2017年台積電的營業收入總額為9774.4億新台幣,分紅占了營收的差不多21.2%,外資獲取了巨大的收益。

中國的發展與打破東亞地獄模式(深度好文)

而對應的,台積電到2017年底員工總數為4.8萬人,工程師號稱人均年薪200萬新台幣,即使全部按照工程師計算,員工酬勞總共為960億新台幣,可以說和外資的收益的比例是不太合適的。

後發國家在發展產業的時候,天然的缺乏資金,因此先發國家理所當然的手握巨大的資本優勢,對後來者的優勢產業進行投資,可以獲取巨額的利潤,只要其不退出,就可以永久的分享其勞力成果,其實我認為永久分享機制是不合理的,應該有退出機制。

中國在這方面,相對的情況要好的多,中國的核心製造業企業,華為,中興,京東方,中國中車,上汽集團,吉利汽車,OPPO, VIVO,格力,美的,中核集團,中廣核,海康威視,大疆,太空科技,太空科工,中國兵裝,中船重工,紫光集團等等,都不存在外資占據大部分股權的情況。

但是中國也有類似的情況,主要是在互聯網公司領域,外資占據大部分股權,也發生在BAT這樣的互聯網公司,這是因為十幾年前中國缺乏資本和融資機制所致,最近幾年新崛起的互聯網公司,此種情況已經大大改變。例如今日頭條,滴滴出行,美團外賣等等,股權結構內外資比例要相對BAT優化的多。以滴滴出行為例,就有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投公司等國家隊投資。

另外就是通過國家的力量出手,改變公司股權結構,最為典型的就是螞蟻金服,中國利用金融安全的力量,促成支付寶從阿里剝離,擁有支付寶的螞蟻金服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最大的兩個股東是兩家杭州的公司,由馬雲控制,第三大股東是中國的社保基金。作為剝離的補償,螞蟻金服每年把一定比例的利潤共享給阿里巴巴,直到螞蟻金服上市。

另外就是中國互聯網的繁榮,也大大的提高了互聯網企業員工們的薪水,目前年薪50-100萬元,已經成為國內一線互聯網企業的常見薪酬,客觀上也提高了財富流向中國員工的比例。但是不管怎麼樣,外資從中國互聯網企業獲取的收益,仍然是非常可觀的。

不管是雅虎,還是軟銀,都從出售阿里股票中獲得了超高的回報。軟銀就在2018年5月31日宣布出售一小部分阿里的股票,價值就高達80億美元,即使出售之後,軟銀仍然是阿里的第一大股東。

04

原因四:東亞目前技術和設計能力不夠的產業

除了以上的幾個原因,還有是整個東亞還沒有能力做起來的產業,一個是奢侈品產業,想買各種奢侈品還是要去歐洲買,日用消費品這一塊,其實是非常大的市場,帶來的不只是產品的消費,同時也帶動了旅遊等其他的各種消費

一個是制藥產業和醫療器械,2017全球前十五大制藥企業沒有一家來自東亞,同時醫療器械部分,這也是個超級大市場,主導權依然牢牢掌握在歐美手里,下圖是Qmed發布的2018年全球醫療器械公司TOP100全球第一美敦力,全球第二的強生是美國公司,全球第三費森尤斯是德國公司。4-10位的GE,飛利浦,西門子,康德樂,雅培,史賽克,BD也都是歐美公司。

實際上全球前15位的醫療器械公司都來自歐美。日本的醫療器械公司,佳能,奧林巴斯醫療等,主要集中影像醫療這一塊,本質上也是電子技術的延伸,總體實力上也無法和歐美相比。

中國的發展與打破東亞地獄模式(深度好文)

一個是高端汽車產業,雖然日本韓國都是世界汽車強國但是各種豪車品牌仍然主要集中在歐洲地區。我們就以德國的BMW集團為例,該公司2017年銷售額為1112億美元,但是其全球汽車銷量僅為246.35萬輛;日本豐田公司2017年銷售額2651.72億美元,其全球汽車銷量大約為1050萬輛左右。倘若不考慮其他業務的因素,簡單粗暴的相除,BMW均價高出了78%。

類似的還有旗下有賓士品牌的戴姆勒集團,盡管其2017年全球汽車銷量只有330萬輛,但是其集團銷售額能夠到1852億美元。

我們再對比下韓系車,就更明顯了,現代集團2017年全球汽車銷量為725萬輛,但是銷售額只有852.6億美元,簡單粗暴的計算單車均價,只有戴姆勒的四分之一不到。

另外就是半導體產業,日本的半導體產業曾經稱霸世界,但是目前已經逐步衰落,全球十強只剩下東芝一家,但是東芝半導體目前也已經出售。

中國的發展與打破東亞地獄模式(深度好文)

東亞的半導體產業,高度的集中在存儲器,手機處理器和CMOS傳感器三大領域。其中CMOS圖像傳感器,目前全球三強都是東亞公司,日本SONY,韓國三星,中國豪威科技。

晶片可以分為數字晶片和模擬晶片,東亞國家占據世界優勢地位的存儲器(三星,海力士,東芝,南亞科等)屬於數字晶片,多說一句,存儲器現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是韓國的中流砥柱產業了,每年為韓國帶來數百億美元的產值,三星電子2017年淨利潤42.19兆韓元(約合394.6億美元),同比增長85.7%。一年增加了差不多180億美元的淨利潤,這其中增長基本是來自半導體業務,其實就是存儲器。

180億美元,這已經是韓國GDP的1%還多了。另外有海思,展銳,三星和聯發科的手機處理器,也屬於數字晶片領域。但在數字晶片的其他領域就很落後,最為典型的是英特爾的桌面CPU等,東亞國家基本沒有存在感。

而在模擬晶片領域,東亞就處於絕對落後的位置。根據IC insight 2017年公布的全球十大模擬晶片廠家,美國有六家,歐洲有三家,只有日本的瑞薩排在世界第十位。世界前三是美國的德州儀器,ADIskyworks,接下來是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等

以上四個原因,造成了東亞國家在產業發展方面局限於電子產業等幾個有限的賽道,整個東亞的精英只能局限在有限的幾個大產業里面互相競爭,高端和高薪就業機會就那麼多,必須要一路過關斬將進入大公司,這就造成了東亞精英的痛苦。

東亞產業升級的最大希望,還是來自於中國,不管是現有的歐美占優勢的賽道例如大飛機,半導體,醫療器械,制藥,油氣勘探開采和裝備製造,軍工武器製造,太空產業(空間站,衛星導航系統),企業IT產品,互聯網公司等,還是新的賽道領域例如5G,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等等,中國幾乎沒有遺漏的領域。

眾多新興產業的崛起,能夠帶來大量新的高薪崗位,過去十幾年中國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產生了工程師這個高薪的群體,數量已經達到上百萬人,極大的增加了中國中產的數量。

再以晶片設計為例,2018年中國的晶片設計行業從業人員就達到了16萬人左右,而去年同期僅為14萬人,一年的時間增加了2萬個崗位,我今年就曾經接到過不同的粉絲投稿,都是碩士應屆生,拿到的深圳和南京的兩家不同的國內機器人公司的offer,起薪都在20萬人民幣左右,這就是國產機器人發展帶來的好處。

製造業的高薪崗位增加了,這同時又會帶動服務業(金融,旅遊,餐飲,交通,教育)等領域的高薪崗位增加。

整個社會的高薪崗位供給增加,選擇變多,可以降低競爭的烈度,減少不必要的內耗。這是很簡單的,三個人爭搶一個高薪職位,三個人都付出10分的努力,最終只有1個人如願,另外兩個人的努力被浪費。三個人爭搶兩個高薪職位,三個人都付出10分的努力,最終2個人如願,只有1個人的努力被浪費。

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北二外的一個同學就告訴我,他們學校學日語的很好找工作,其實很多平時學習並不怎麼努力,成績很差的都找到了,所以供求關係能夠改變和影響人的辛苦程度。

高薪崗位變多,中產階級階層擴大,對服務業的需求大大提升,同時也會帶來底層的收入上升,讓「沒有那麼努力」也能有個說的過去的出路。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寫過,現在美團外賣之類,一個毫無學歷和技能的健康人,在深圳送美團外賣拿到一個月七八千人民幣也並不困難,這個收入絕對小康有餘,這實際上比起以前在底層只能選擇富士康,貨車司機之類就是一種進步。

打破東亞模式,除了最為核心的多開辟新賽道開源之外,還需要在其他方面進行調整,這個東亞國家情況又有所不同,例如東亞國家的全球最低生育率,也是造成東亞地獄模式的原因之一,而地獄模式由於工作占用勞力者大量的時間,無精力照顧小孩和家庭,又會反過來降低生育率。

以日本為例,日本已婚家庭的生育率並不低,大量的兩到三個小孩,日本家庭很多一戶建,居住面積並不小,房價現在低迷,並且日本的小孩教育成本也不高,日本的總體生育率低是因為大量的日本人終身未婚,四分之一的日本男子到50歲還從未結婚,這跟日本特殊的男性養家,女性全職主婦文化有關,也和日本的企業雇傭制度(正式工,非正式工)有關,結不起婚就乾脆不結婚,同時也是產業升級停滯,低薪和不漲薪崗位增多所致。

韓國的生育率也是超低,整個國家只有幾個有限的財閥,韓國年輕人要想進入這些大公司工作,競爭高度激烈,除此之外其他好的出路不多。

韓國作為一個人口超過5000萬的世界人口大國,2017年僅僅有35.7萬名嬰兒出生,創下歷史新低,媒體《朝鮮日報》在 2018年9 月 3 日發布首爾國立大學開展的人口研究。預測2018年韓國生育率將再次創下歷史新低,首次低於1,為 0.96。

中國生育率低,則不是因為不婚的人太多,而是已婚家庭本來就生育率低,這又關係到房價,教育成本的問題,這個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居住面積的狹小,房子和學校綁定,幼兒園學費和減負等帶來的教育成本的高昂,負擔重,幼托機構稀少而昂貴,以及長期計劃生育因素等,這些都是降低生育率的重要原因。

其他還有東亞文化的因素,比如都在美國,美國華裔的生育率就是1.6,顯著的低於其他族裔,這跟重視孩子教育投入,導致養育成本升高也有很大關係,但盡管如此,1.6的生育率也已經比東亞地區好很多了,可見發展才是核心。

東亞都是後發國家,要想趕上歐美,選擇這種地獄模式是在短時間內迎頭趕上的最高效率的做法,這也是全球除了西方之外,只有東亞不斷的在縮短和西方發展水平的原因。

但是日本和四小龍,因為體量原因,始終無法在歐美的高端領域做到全面突破,無法在源頭上做到突破。東亞的日本,台灣,香港等,都出現了經濟發展緩慢停滯的現象,競爭激烈的態勢沒有改變,又降低了生育率。

韓國雖然近年發展還算迅猛,但是其超低的生育率也是一顆炸彈,且韓國的經濟發展現狀高度的依賴存儲器等少數幾個產業,這也是很危險的。

對於東亞來說,中國可以說就是最後的希望,我們聯想起這個周美國對於華為的打擊,也可以體會到,你想搶奪歐美的高端產業份額,他們的反應是什麼樣。但是這條路我們沒得選,只能繼續走下去,哪怕是可能面臨損失慘重的打擊。

如果不能做到產業突破,只能在現有產業里面打轉轉,經濟停滯無法趕超歐美,無法把蛋糕做大。人其實是有極限的,即使是文化上最為勤奮的東亞人也是這樣,長期無法做到產業突破,人持續的處於高度競爭激烈的環境卻又無法得到相應的收入增長,整個經濟體的長期效率反而會降低。

薪資20年不漲的日本,台灣,香港等都是這樣,產業無法突破,經濟發展緩慢又深陷老齡化危機。而作為後發國家,如果不能保持勤奮的工作和一定的競爭強度,又不可能做到短期內對先發國家的追趕。

作為最後的希望,如果中國在產業升級這條路上走通了,也是對台灣,韓國,日本有好處的,不管是台灣人,韓國人還是日本人,都大量在中國大陸工作,同時中國大陸遊客也是這些地區的越來越重要的財富來源。

這是「鄰國原理」,一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遊客來源,往往都是鄰國,鄰國如果先進富裕,又會大大帶動本國的發展,這是在全球普遍存在的現象。

當東亞人發現,全球的中高端產業大量逐漸轉移到東亞尤其是中國之後,由於產業資源的增多,整個社會不再需要超高競爭烈度,而是逐漸回歸到勤奮工作但是又符合人性的最佳平衡點,這樣才有可能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 END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本公眾號轉載此圖文僅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或違規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刻予以刪除。

關注我們

ID:qidiancj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