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女團「絕地求生」:解散還是賭未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在此節點,新京報推出系列報導,我們通過對培訓市場、女團、選手等領域的深度報導,以期還原更完整的電競產業圈。

「如今尚存活的職業電競女團不到10支。」1月8日,國內資深電競觀察者郭凌稱,「短短一兩年時間,職業女團從最高峰的四五十支隊伍到現在,死了80%。」

電競行業的爆發讓無數喜歡電競的年輕人湧入其中,這其中也不乏電競女團的身影。

但讓女生們始料未及的是,她們鮮少出現在競技賽場中,而成為商演活動嘉賓。就連電競發展迅猛,包括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熱門賽事備受女性玩家追捧之際,國內市場也少有女性電競賽事。

最好的電競時代,似乎只針對男隊而言。她們的電競夢想尚未開始,就被重擊。

懸殊的境遇

「夢醒」的電競女團VS到日本開分部去

1月11日,林虹(化名)推開緊鎖已久的辦公室大門,屋里大長桌上凌亂地擺放著七八台電腦,鍵盤、滑鼠上落滿了灰塵,窗戶上的玻璃灰蒙蒙一片,牆上貼著的海報也耷拉著掉下一半。

這是林虹兩年前曾傾力組建的電競女團訓練室。她一度夢想以此為基地,打造一支業內矚目的美女戰隊。但如今,這里卻和自己再沒有任何關係。

「現在夢早醒了。」林虹告訴記者,她曾對電競充滿無限熱情,但一番沉浮後,只能無奈地選擇解散戰隊,如今重新回歸到朝九晚五的工作中。

一天前的清晨5點,馬菲(化名)準時從睡夢中醒來。盡管如今已退出了職業電競圈,但她仍保持著當時的生活節奏。

2018年,18歲的馬菲在國內一個電競女團絕地求生分部擔任主力位置。但這段職業生涯僅歷經半年時間就宣告結束。

電競市場中,針對女性選手的賽事寥寥無幾,這讓馬菲和隊友們長期處於無比賽可打的尷尬處境中。更無奈的是,沒有賽事意味著沒有曝光度和商業支持,俱樂部無法繼續經營,不得已宣告解散。

拿著幾千元遣散費的馬菲不知道未來在哪兒,她覺得自己從小喜歡的電競對自己並「不友好」,這讓她很失落。

不過,電競的世界有人歡喜有人憂。在一些女生的電競夢想似乎要落幕時,也有的電競女團生存得不錯。

1月8日上午,37歲的沈梅峰站在位於上海的辦公室內,有條不紊地翻閱著合作方從日本寄來的選手名單,他計劃著2019年在日本東京開設KA日本分部。

成立於2015年底的KA是如今國內「活得最好」的電競職業女團。

曾開設過藝人經紀公司的沈梅峰決定將娛樂圈女團模式套入KA的發展架構中。在一片不被傳統電競從業者看好的聲音中,著力摸索電競女團泛娛樂模式。

沈梅峰「賭對了」。在現今電競女團哀鴻一片的環境下,KA已開發出自己的綜藝節目,出版以女團為藍本的漫畫,如今更是和日本知名電競公司DMM公司達成合作,雙方將就日本絕地求生女子賽事展開合作,並將他感興趣的選手招至KA日本分部麾下。

沈梅峰清楚,在同樣的商業模式下,技戰術水平和粉絲關注度遠低於男隊的女子電競,必須另尋出路才能有生存發展的空間。

業餘電競女團的尷尬

賽事少、無曝光度、無投資

思索良久後,林虹決定解散經營近兩年的電競女團。「盡管電競市場爆發迅猛,但對於沒有資源和資金的電競女團來說,根本沒有生存空間。」林虹說,「算了,不做夢了。」

2017年,是女子電競市場最為熱鬧的年份。那一年,王者榮耀的爆發,帶動了國內手遊電競市場迅猛發展,也催生出數千支大大小小的業餘戰隊。多位業內人士回憶稱,其中女子業餘戰隊多達近千支,而其有別於男隊的青春活力,也讓無數邀請賽以及商業活動現場中,紛紛出現她們的身影。

林虹所組建的YSY電競女團正是其中之一。「盡管技術沒有男隊出色,但女生戰隊勝在外貌,更容易得到玩家的好感。」很快,林虹和2個朋友合夥投資20萬元,在重慶租下一間200平米的辦公室,並在當地高校招募到6位精通王者榮耀的女生,組建起電競女團來。

三人分工明確。一位有著豐富遊戲經驗的合夥人擔任教練,另一位和當地多家網咖老板關係熟稔,能第一時間獲取各路網吧賽信息,組織戰隊參加比賽,林虹則負責推廣宣傳,拉攏本地讚助商。

林虹計算過成本:每個隊員月薪1500元,加上租房、水電等費用3000元,一個月只需1.2萬元。即使前期沒有拉到讚助,也能順利熬過一兩年蟄伏期。

電競行業看似繁榮,但要經營一家低成本的業餘俱樂部卻異常困難。

新生俱樂部要想迅速獲得關注,最快的途徑就是參加各項賽事增加曝光率。但和男隊每年動輒大大小小近千場比賽不同,針對女性電競選手的賽事卻寥寥無幾。

「如今國內叫得出名的女子賽事就三四個。」1月8日,沈梅峰解釋道,「別說業餘女團,就連職業女團都面臨著無比賽可打的尷尬局面。」

PLU遊戲娛樂傳媒節目組總制片人謝逸仙印象深刻,他曾在2015年主導過龍珠女神杯,吸引到多支電競女團參賽,而此後3年時間里再沒打造過任何女子賽事。

林虹曾四處聯絡圈內好友,咨詢是否有女子比賽,但得到的總是「沒聽說,不知道還有女團比賽」的答復。她也曾嘗試著讓女團參與到男子比賽中,但技術實力的差距讓戰隊總是在第一輪就鎩羽而歸。

「賽事少,意味著沒有豐厚的比賽獎金和曝光量,自然無法吸引到讚助商的投資,在沒有資金維持下,團隊很難繼續下去。」1月9日,資深電競行業觀察者郭凌表示。

林虹不斷往來於重慶各家企業,當對方得知只是一支名不見經傳的電競女團時,紛紛婉言謝絕。

解散戰隊。2018年12月,看到卡上餘額最終變為零的林虹,終於做出了決定。

離開的電競女團員

領到最多的一筆收入竟是遣散費

馬菲(化名)不斷地在語音中向隊友表達歉意,剛才那把吃雞遊戲中,正是因為她的失誤導致全隊被滅。「這要是以前,就算隊友不在意,我也會責怪自己。」

1月10日,馬菲向記者表示,「還是把遊戲當休閒娛樂好,打職業太累了。」

2018年初,18歲的馬菲在朋友的引薦下,加入到上海一家電競女團絕地求生項目組。

彼時絕地求生手遊剛上市不久,為了在這一領域搶占先機,馬菲每天都會和隊友們在教練的指導下訓練八九個小時。而訓練結束後,她還會主動加練一二個小時基本功,「就是怕拖累隊友。」

馬菲同樣陷入了沒有比賽可打的困境中。絕地求生的爆發催生出各種賽事,但這些似乎和她沒有任何關係,「都是男隊的比賽。運氣好的話,兩三個月能有一場針對女團的賽事,更多時候都是在當場外觀眾。」

無法比賽的無力感很快被生存危機所替代。沒有比賽意味著沒有獎金收入。當初和俱樂部簽約時,馬菲的薪水底薪僅有2000元,這在上海根本無法生存下去。

那段時間里,為了養活自己,馬菲嘗試過訓練之餘開設遊戲直播,甚至和隊友合夥搞起絕地求生陪玩等服務。

「俱樂部知道我們私下在找活幹。」馬菲頗為無奈,「但沒辦法,我們總得活下去。」

如何生存,成為電競女團隊員訓練之餘最焦慮的問題。21歲的雪莉(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雪莉曾輾轉效力過國內2家女子電競俱樂部,但都因為俱樂部突然宣告解散而不得不尋求下家。

「死亡原因都是一樣,沒錢。」雪莉向記者回憶稱,「國內女子電競賽事機制不健全,導致不少俱樂部關注度低,拉不到讚助。」彼時每個月拿著三四千元薪水的雪莉,同樣焦慮著自己的未來。

記者調查發現,由於拉不到讚助的女子電競俱樂部突然死亡的不在少數。「很多此前在圈內頗有名氣的電競女團,正是因為資金緊缺,無力維持俱樂部經營,不得已只能解散。」郭凌向記者表示。

一旦女團解散,未來何去何從則成為隊員們最為在意的話題。

「以前俱樂部倒閉後,如果你有實力的話,還能找到下家,現在很難有這種機會。」雪莉對記者說,「大家都沒錢,招募新選手意味著要多支出一筆費用。」

如今雪莉已下定決心,即使能再找到電競戰隊收留,她也會從這個行業離去。

每個月兩三千元的收入,每天過著為未來擔憂的生活,讓她越發厭倦這個自己從小就向往的行業。她決定重新找份普通工作,「不一定能賺多少錢,但心里面踏實。」

2018年9月,馬菲同樣遭遇著這種經歷。一天訓練結束後,俱樂部老板向大家無奈表示,俱樂部因為長期得不到商業讚助和合作,決定解散。為了表達內心愧疚,俱樂部安排隊員們統一去財務室領取5000元遣散費。

聽到消息的那一瞬間,馬菲內心莫名升起一絲解脫的輕鬆感。

「沒想到在俱樂部領得最多的一筆收入竟然是遣散費。」馬菲說,「半年多的電競生涯,打比賽的時間加起來沒有20天。」馬菲打算回學校好好讀書,暫時不打了。

走娛樂化的KA女團

競賽、顏值兩不誤,出漫畫,去日本

1月8日,沈梅峰翻閱著合作夥伴從日本發來的隊員資料,他正計劃著在2019年遠赴東京,打造日本KA電競女團。

2015年底,沈梅峰在朋友的慫恿下,投資260萬元打造了KA電競女團。彼時,女子電競市場中大牌雲集,OMG、TFG等老牌勁旅把持著國內眾多女子賽事的冠軍位置,初來乍到的KA盡管積極參與各項賽事,卻沒有掀起任何波浪。

「我們沒有任何賽事經驗。加上人員更迭頻繁,好不容易組成的陣容,沒到幾天又重新換人。」沈梅峰回憶說,當時KA所參加的比賽基本上都止步於4強,從未踏上過決賽舞台。

「在電競世界里,一切都是以戰績說話。」1月10日,國內電競資深觀察者郭凌表示,「當時KA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成績,感覺就是來打醬油的。」

這讓沈梅峰頗為惱火。為了提升戰績,他不斷調整隊伍及選手陣容,並高薪聘請業內資深教練為隊員們進行針對性訓練和指導。KA戰隊直到2017年底才獲得第一個英雄聯盟女子超級聯賽總冠軍。

盡管KA在隨後的電競賽事中,不斷獲得包括英雄聯盟、王者榮耀以及絕地求生等多項賽事冠軍,江湖地位日益提升,但擺在沈梅峰面前的難題卻是,如何讓俱樂部活下去。

「2017年底的時候,260萬創業資金基本用光。」沈梅峰回憶,「感覺隊伍隨時都會突然死亡,必須要找到一條適合於KA的生存之路。」

但沈梅峰並不希望KA踏上傳統俱樂部收入主要靠賽事獎金和商業讚助的商業模式。「如果把女團按照男隊的發展模式打造的話,只有死路一條。」沈梅峰算了筆帳:如今KA有著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5支戰隊,隊員人數達到30人。按照每人每個月薪水5000元,一年僅是隊員薪水就需要支付180萬元。

「目前市場中女子賽事所有冠軍獎金拿到手,也不會超過50萬元。」沈梅峰稱,「女團曝光率沒有男隊高,商業讚助費用也遠低於男隊,而一旦對方停止合作,俱樂部只有死。」

他更希望能將KA切入泛娛樂領域,尋找更適合女生特性的商業模式。

從初入電競行業起,沈梅峰就計劃著將KA打造成泛娛樂的女團。為此他曾將KA俱樂部分為2支風格截然不同的隊伍。一支由實力強勁的女生組成,主打各項賽事,另外一支則由相貌身材姣好的女生組成,參與一些商業、綜藝、直播等活動。那段時間里,沈梅峰安排俱樂部領隊妮妮帶著KA職業隊四處征戰,自己則帶著KA才藝隊不斷出沒於ChinaJoy、騰訊表演賽等各大活動現場。

商業運作讓KA成功吸引到多家讚助商。2018年初,比亞迪斥資200萬獨家冠名KA戰隊,傲風、優派等廠商也紛紛上門尋求合作。當看到費用到帳那瞬間,沈梅峰長籲一口氣,「又能活一段時間了。」

他開始嘗試切入更受女性玩家歡迎的二次元動漫領域。2018年1月,由KA為藍本的漫畫《電競少女》推出,講述一群有著電競夢想的女孩通過努力,一步步走上世界級電競舞台的故事。「這部漫畫如今點擊量破百萬,在動漫群體和電競群體都有著不少粉絲追捧。」沈梅峰表示。

2019年,在繼續深耕國內泛娛樂市場的同時,他還和日本知名動漫品牌集英社、萬代合作,計劃打造更多動漫作品,另外還攜手知名電競公司DMM,在日本打造PUBG女子賽事,並從中篩選合適人選,組建日本KA。

電競女團的未來

職業女團死掉80%,解散還是賭未來

賽事的稀缺,商業模式的失敗,讓電競女團數量急速銳減。

「如今尚存活的職業電競女團不到10支。」1月8日,國內資深電競觀察者郭凌向記者表示,「短短一兩年時間,職業女團從最高峰的四五十支隊伍到現在,死了80%的隊伍。」

沈梅峰同樣認可這個數字。他氣憤的是,在女團出路越發狹窄的市場中,仍出現各種亂局。

2017年,一家在圈內頗有名氣的投資公司,以重金砸進電競行業。初來乍到的新玩家,行事風格生猛,甚至被外界看成一種帶著金錢的粗暴。為了搶奪實力強勁的女團隊員,開出業界未有的高額薪水和獎金。

「當時女團選手薪水標準基本都在5000元,而對方則直接翻倍。」沈梅峰印象深刻,「近萬元的薪水在男隊選手中都算高的了,對於尚未發育成熟的女團而言,無疑攪亂了行業。」

新玩家瘋狂的挖人舉動,導致一兩家電競女團因水準下降不得不解散。而過高的薪水讓遊戲規則遭到破壞,也讓其他女團隊員紛紛要求俱樂部為自己加薪,導致原本生存艱難的女團市場更加混亂。

此前,電競男隊市場曾因為高薪挖人而一度陷入混亂,直至行業各家俱樂部成立電競聯盟,制定出薪水帽、轉行標準等規定後,才讓市場重新有序發展。

讓沈梅峰無奈的是,女團市場由於不受遊戲出品方以及市場重視,很難像男隊般打造電競賽事聯盟。

「男隊賽事聯盟大多是由廠商官方帶頭組織,而女團根本沒有這些資源。」一位經營電競女團的負責人何飛(化名)向記者稱。

此前兩年時間里,何飛曾參加過3次女團行業打造賽事聯盟的會議,但每次都沒有任何結果。「有參會者提議每家職業女團拿出80萬元來當擔保金,但沒有官方背書,錢由誰來保管?再說大家都生存艱難,哪有那麼容易掏出這筆錢來。」

何飛印象深刻,自己3次去參會時,都發現參會者越來越少。一打聽,原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又解散了幾家。

「現在女團負責人都在艱難度日,都在賭未來的機會。」郭凌向記者解釋稱,此前電競入亞給了女團一次希望,「亞運會已經把電競作為其中項目,那麼未來勢必會有男子組和女子組,到時候電競女團或許能得到更大的機會。」

如今包括阿里等互聯網巨頭也開始關注女團。據媒體報導稱,阿里體育首席執行官張大鐘在2018年曾對外表示,為了進一步提高女性在電子競技領域的參與度,阿里體育在其主辦的世界電子競技運動會中設立了女子組,以確保女性電競選手能夠獲得更多的曝光度。

「如今我們在打造女團泛娛樂化的同時,也開始和英雄聯盟、絕地求生等項目組開始探討打造女子賽事的方案。」沈梅峰說,「只有把市場做大了,包括KA在內的職業女團,或許才能得以真正爆發的機會。」

新京報記者 覃澈 編輯 李薇佳 王進雨 校對 李立軍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