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特爾·拉瑟
據外媒報導,曾主演邪典恐怖片《人體蜈蚣》(The Human Centipede)的德國演員迪特爾·拉瑟(Dieter Laser)已於今年2月29日離世,享年78歲。拉瑟的死訊直至上周五(4月10日)才由其妻子英格·拉瑟對外確認,但後者並未談及拉瑟的具體死因。迪特爾·拉瑟從影近半世紀,參與的影視作品有六七十部,同時也是活躍在德國戲劇舞臺上的資深演員,但他最為全球觀眾熟悉的作品,仍是2009年橫空出世的奇葩作品《人體蜈蚣》。
拉瑟初登大銀幕,就憑電影《約翰·格魯克施塔特》拿下當年德國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獎
1942年2月17日,迪特爾·拉瑟出生於德國基爾市,父母親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據說他小時候唯一被允許閱讀的書籍,便是《聖經》。十六歲那年,拉瑟決定離家獨自生活。他在一個冬日的早晨,來到了位於漢堡的德意志劇院門口,機緣巧合之下,獲得了在當天下午演出的兒童劇中飾演大眾演員的機會。由此,拉瑟慢慢走上了表演的道路,從完全沒有臺詞的綠葉做起,沒戲演的時候甚至還要充當舞臺工作人員。
對於選擇以演員為終身事業,據說拉瑟起初也有猶豫。「因為家庭的宗教信仰關係,我可能也是從小就被洗了腦,一直都覺得當演員等於是和魔鬼簽訂了契約。但我又實在是很愛表演,所以也就心一橫,想好了等我死後下了地獄,再去償還這筆孽債吧。」拉瑟曾在接受採訪時如此說道。
靠著德國著名戲劇導演、演員古斯塔法·格林德根斯(Gustaf Gründgens,《M就是兇手》)的賞識,拉瑟終於在德國戲劇界嶄露頭角。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又成了柏林鼎鼎大名的邵賓納劇院首席導演彼得·施泰因(Peter Stein)的禦用主角,演出了《培爾·金特》等多部舞台劇。1975年,拉瑟初登大銀幕,就憑電影《約翰·格魯克施塔特》(John Glueckstadt)拿下當年德國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獎。第二年,他又在德國導演沃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的名作《喪失名譽的卡塔琳娜·布魯姆》(The Lost Honor of Katharina Blum)中飾演了小報記者一角,拿到了德國電影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迪特爾·拉瑟曾與布魯諾·甘茲合作過電視版的《培爾·金特》
令人感到遺憾與不解的是,大銀幕起步十分順利的拉瑟,此後的電影事業卻並未能再上一層樓。或許是外形條件的關係,絕大多數時候,他都只能飾演一些反派、惡棍、變態的配角。拉瑟曾與布魯諾·甘茲(Bruno Ganz)合作過電視版的《培爾·金特》,參演過匈牙利名導演伊斯特凡·薩博(István Szabó)的《遇見維納斯》(Meeting Venus,1991),還在1996年的《亂世啟示錄》(The Orge)裡與施隆多夫二度合作。但出於各種原因,始終未能抓住觀眾眼球,也無法征服嚴苛的影評人。
2009年《人體蜈蚣》上映之際,美國知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曾感慨:「這已是他參演的第63部作品了,但對於這位可憐的老兄來說,似乎這才是命中註定就該由他來演的首個角色。」
迪特爾·拉瑟在《人體蜈蚣》中
在《人體蜈蚣》中,迪特爾·拉瑟飾演失去理智的德國外科醫生約瑟夫·海特,他綁架了三名不同國籍的遊客,通過外科手術將他們「口尾」相連,以滿足其瘋狂幻想。該片上映之初,其實遭到了不少媒體影評人的嚴厲批評,他們指責該片「拿惡心當有趣」,「缺乏足夠的社會批判內涵」。此外,對於荷蘭導演湯姆·希克斯(Tom Six)所謂的「本片百分百符合現代醫學理論與實踐」的說法,也讓不少醫學界專業人士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盡管如此,《人體蜈蚣》卻在全世界範圍內獲得大量年輕觀眾的追捧,他們徹底拜服於該片近乎瘋狂的想像力之下,同時也看出了導演借此變態故事來影射納粹德國黑暗歷史的企圖。
眼看影片獲得了巨大成功,但迪特爾·拉瑟並未參與2011年的第二部《人體蜈蚣》。據說他當時和導演因為藝術創作上的問題產生矛盾,險些對簿公堂。不過,兩人稍後又盡棄前嫌,在第三部《人體蜈蚣》中再度攜手合作。這一次,拉瑟飾演一名同樣瘋狂的美國監獄看守,他因為受前兩部《人體蜈蚣》的影響,決心要在獄中制作一個由500人組成的超級人體蜈蚣。
迪特爾·拉瑟的死訊傳出後,與他合作了兩次的導演湯姆·希克斯也深表惋惜。他在個人社交媒體上表示:「他是一位獨一無二的偶像級別的偉大演員,能與他共同創造出《人體蜈蚣》這麼一個流行文化來,那是我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