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同樣是不。
即便是把這部劇看作一個獨立個體,它仍然有著人物動機不明、角色形象單薄、情節漏洞百出的種種問題。
緒之第一次見到蓮生,看到了她手上的淤青,就立刻覺得她們是同類。
後來莫名其妙地偶遇了幾次,她們就建立了緊密的信任感,緒之也決心拯救這個女孩,甚至冒著成為誘拐犯的風險——
這樣不顧一切的行為動機,顯然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緒之的駭客設定也有些莫名其妙,輕松黑入微信後臺和社區監控,當網路安全系統不存在嗎?微信也願意自己被人隨隨便便黑嗎?
不僅駭客這個職業各種開掛不夠接地氣,黃覺飾演的自媒體人,也是極盡懸浮,看不到調查記者應有的職業素養。
另外,緒之和蓮生在大連頻頻偶遇,緒之和生母在北京也總是意外照面,偶遇頻率堪稱魔幻了,不禁想問,北京和大連這麼小嗎,抬頭不見低頭見?
還有緒之的生父與蓮生的父母,因為種種原因決定合作,可問題是這兩撥人是怎麼湊到一起的?
他們怎麼得到了彼此的手機號碼?這一點,劇集也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
《不完美的她》中太多細節經不起斟酌了——
所有的情節,似乎都是為了推進故事到達最終那個目的地,而刻意為之的。
刻意感,是這部電視劇最大的弊病。
刻意感,也來自它在故事上的本末倒置。
情節、人物和臺詞這些基本要素,都淪為主題的配料。
劇集為了展示家暴、虐童,以及幾代女性遭遇的困境和難題,制造出一個又一個牽強的噱頭和沖突。
而主題先行,故事的其他基本要素沒能跟上,也使整部作品擁有明顯的割裂感。
比如蓮生的生母,她深愛女兒,卻又放任女兒被繼父虐待。這個角色本身是龐雜的,也有很大的探討空間。
但劇集卻把她刻畫得異常片面、擰巴:
故事一邊想探討單親母親的不易,以及男權社會中女性遭遇的PUA困境;一邊又不為她虐待女兒的動機,和龐雜糾結的內心作出足夠說明——
以至於目前來看,她就是一個只顧自己談戀愛、不顧女兒幸福的戀愛腦,看不上任何角色魅力,也使她所背負或折射的社會批判變得輕浮無力。
《不完美的她》另一重割裂感來自臺詞,劇中角色的話語幾乎時時透著一種裝B感——
完全不接地氣,也絲毫不符合我們的生活習慣。
甚至更多的時候,臺詞成了說教的工具。
嗯?請說人話?!
高級的臺詞,是講主題隱藏在字句之中,供人慢慢提煉和品味。
可《不完美的她》,直接把主題擺到明面上了,用臺詞不斷給觀眾畫著重點,生怕觀眾看不懂或錯過了,所以我們也就經常從演員嘴裡聽到故作深沉的句子。
也難為周迅這些主演了,在強大的演技和念白水準,也無法抵消臺詞的做作。
12集看罷,《不完美的她》的確配不上當初的高期待。
但同時,它的出現,也引發了新的思考。
國產劇,有了頂配的陣容,頂級的IP,乃至足夠有深度和爭議性的主題,就能拼湊出一部好作品了嗎?
《不完美的她》的不完美,再次證明了劇作的重要性。
如同木桶原理,最短的組成才決定了整體的水平。
在另一種層面上,劇作是比卡司或IP更重要的核心,就像100裡的那個1,一旦被拿掉,在強大的配置也只能是沒有意義的0。
《不完美的她》期待鋪得再足,看點堆得再滿,也不過是空洞的噱頭而已。
而國產劇從來不缺乏噱頭,缺乏的始終是認認真真、紮紮實實的好故事。
也希望,未來的國劇,不再拿演員、題材來說事,而是能讓觀眾真情實感地誇出一句:
這個故事太好看了!
>《不完美的她》,太失望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