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權威、深度、實用的財經資訊都在這裡
近期,A股市場持續活躍,兩市成交額已延續15個交易日突破1萬億元,投資者新開戶數也顯著增長。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憶東在22日的一場直播分享中表示:「指數飆升」不會持久,但核心資產演繹結構性長線行情是大概率事件。下半年可從周期類核心資產中找機會,科技型先進制造業兼具成長和周期特征,中期盈利有彈性、長期成長空間大,是中短期和中長期的「最優解」。
過度亢奮的指數飆升難持久
張憶東把7月初A股三大指數斜率陡峭的上漲形容為「指數瘋牛」。他認為,這其中充斥著投資者的亢奮心態。
張憶東說:「過度亢奮的行情,就像夏天太熱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盆冷水來降溫,這種過度亢奮的行情往往是走不長的。因為從基本面的角度看,現在依然只是經濟復蘇的初期,過度亢奮的‘指數瘋牛’不會持久。」
今年以來,創業板指漲幅已高達54%,深證成指的漲幅也有30.93%,對比之下,上證指數的漲幅只有9.28%。
張憶東分析認為,由於上證指數代表的個股,大致呈現一半是周期行業、一半是消費+成長的分布態勢,因此上證指數年內的表現相對而言要弱一點。但展望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的行情,上證指數具備了震蕩上行的基本面基礎,因為新一輪的庫存周期已經開啟。
他解釋說:「受益於經濟逐漸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大宗商品價格和PMI在回升,這預示著PPI見底,主動補庫存即將開始;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有望結束下降趨勢,先進制造業的利潤彈性將現強復蘇。國內新一輪庫存周期將有望啟動。」
那麼,所有的周期股接下來都能有所表現嗎?張憶東認為,由於本輪補庫存的力度並不是非常強勁,周期股也不會「給點陽光就燦爛」。投資者應選擇周期股裡有技術含量的、有較好競爭格局的優質公司,即在周期裡面尋找核心資產。
從長期視角看,張憶東認為A股值得期待的是結構性長期行情。他解釋說:「我國以科技為特征的新型朱格拉周期已經得到確認。我們正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發揮超大規模的內需潛力來驅動‘自主可控’的科技朱格拉周期。因此,互聯網、計算機、半導體、5G、新能源車等板塊的邏輯性更強,投資者應牢牢把握住基本面的邏輯,避免受市場情緒的干擾擺來擺去。」
三季度需注意四方面不確定性
尋找機會的時候,也不能忽視風險。張憶東還向投資者提示了三季度應注意的四個不確定性:
首先,政策的力度需要關註。張憶東認為:「現在市場隱含的對宏觀政策放松的期待有些過高。特別是對美股市場,存在美國政策刺激力度不達預期的風險。而如果預期過高,但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美股就會面臨高位震蕩,美股的調整甚至還會引發全球風險偏好的回落。」對A股來說,張憶東也提醒道,如果市場太亢奮、期待過高,也可能會出現低於預期的情況,由此對市場帶來短期的擾動。
其二,海外環境依然龐雜多變。張憶東概括道:大國博弈對市場可能有擾動,但系統性風險並不大。
第三個可能影響行情節奏的不確定性,是資本市場制度規則改變對個人投資的影響。張憶東解釋,現在資本市場的制度規則越來越傾向於服務經濟轉型、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去支持科創型公司依靠資本的力量進行科技升級,而不是在市場裡「爭相逐利」。張憶東說:「在此背景下,我們要對資本市場懷著敬畏的心。制度規則的改變對習慣以散戶思維追漲殺跌的個人投資者來說,也會增大其面臨的風險。」
最後,是「估值要等一等基本面」的風險。張憶東表示:「無論是美股還是A股的一些個別領域,好東西確實是好東西,其長期邏輯也還在,但如果漲幅已經透支了過度樂觀的預期,那就存在階段性的‘估值要等一等基本面’的風險。不過,在目前的庫存周期和朱格拉周期的大背景下,這屬於一種戰術性的風險,是階段性的風險。投資者如果能把握住這樣的風險,去找到那些最優質的公司,反倒是個機會,這叫‘危中有機’。」
看好科技型先進制造業投資機會
細化到下半年最看好的板塊,張憶東提出,要按照尋找預期差、尋找性價比的思路,篩選受益於新一輪庫存周期,同時又有些技術含量、能夠和朱格拉周期沾邊的行業。科技型的先進制造業兼具成長和周期特征,中期盈利有彈性、長期成長空間巨大,是中短期和中長期的最優解。
張憶東分享了他對周期核心資產價值重估的三個演繹步驟:
第一步,風格的再平衡,或叫「落後補漲」。因為科技、消費、醫藥前期漲幅很大,現在有一些增量資金會尋找金融、地產股配置,這種補漲是行情的第一步。
第二步叫基本面驅動。張憶東解釋:「現在很多人買周期股是當作債券在買,還沒有完全按照它基本面改善的邏輯去買,但庫存周期只會遲到、不會缺席。我們認為,從下半年開始,一直到明年下半年,是庫存周期最確定的上升階段。像化工、建材、機械、汽車等領域,按照以往的規律就可能出現盈利的持續改善。當大家開始關註基本面改善的時候,周期股估值修復的動能和盈利改善的動能會支撐其股價的第二波上漲。」
第三步,對優質公司價值重估所帶來的超額收益。張憶東解釋,當傳統行業核心資產從「估值窪地」迎來「核心競爭力重估的轉機」時,優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會有一個新的邏輯,而不僅僅是基本面復蘇的邏輯。是由巨大的未來發展空間帶來的價值重估,進而可產生超額收益。
不過,張憶東也表示,目前仍處於「萬事俱備、缺那點東風的階段。東風是什麼?就是增量資金。由於現在很多資金在‘抱團’,要讓這些資金去配置周期股並不容易。可期待的增量資金在於外資、保險資金和銀行理財子公司資金等三方面。」
除了周期核心資產,張憶東表示,當前最看好互聯網及計算機,因為這是科技與消費完美結合的邏輯;其次看好新能源車,邏輯在於既受益出口大周期,又受益庫存周期;第三比較看好5G、半導體,其邏輯在於國產替代。
編輯:孫放
往期回顧 |
科創50指數亮相,年內已跑贏滬指40個百分點!
別鬧,叫白銀有色就是白銀股?
除了上市,「螞蟻」還有大動作,和今天火爆的這個板塊有關
本期責任編輯:趙唯佳
監制:浦泓毅
▼
版權聲明
上海證券報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權利,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摘編、鏈接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否則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微信熱線:王老師 021-38967805;版權合作:范老師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點一下!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