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海爾、華為、阿裡,憑什麼能「力出一孔」?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順豐、海爾、華為、阿裡,憑什麼能「力出一孔」? 職場 第1張

文|孫海藍 原海爾集團某本部企業文化負責人、海爾大學企業文化高級講師

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高級筆記達人 | 鄭磊 責任編輯 | 子墨

本文源自博石教育集團主辦「學習一流企業,磨礪全球眼光」博石•標桿微課第112場直播。

俗話說,

得人心者得天下。

那麼,

對於企業而言,

如何才能得到人心呢?

順豐、海爾、華為、阿裡,憑什麼能「力出一孔」? 職場 第2張

文化聚人

為什麼要用企業文化來凝聚人?

透過現象看本質

我接觸過很多企業的培訓、咨詢,發現一種經常出現的現象:某些企業的員工離職後,往往會說很多這家企業的壞話,甚至連在職的員工也沒有說企業好的。後來,我又發現一個現象:從海爾、華為這樣的標桿企業離職的人,他們中有很多會感恩企業對他們的打磨和塑造,包括我自己。

通過企業折射出的這種現象,我們會發現員工的思想、觀念、心態都受企業的文化影響。海爾有一句話叫「對事不對人,有什麼事當面說出來」。但是,我發現很多企業的員工更願意在背後打小報告,甚至很多企業內部存在「山頭主義」,拉幫結派、勾心鬥角的事也不少。

所以,我覺得企業在營造文化的時候,要在思想上去影響他們。也就是說,企業的環境和氛圍會改變員工、影響員工。這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企業文化為員工樹立的是非觀。

所謂是非觀,就是讓員工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好多企業能把這種是非觀變成文化、固化為本,將其思想升華到員工的素養和習慣上。因為,只有把企業的思想變成習慣,它才算真正形成一種文化,否則就只是一種形式。

我們說「透過現象來看本質」,它指的是:企業所有問題背後其實都和文化有關,和思想有關,和企業的領導力、凝聚力有關。

順豐、海爾、華為、阿裡,憑什麼能「力出一孔」? 職場 第3張

我們經常說這樣一句話:業績突破的關鍵在於管理者的領導力。領導力主要有以下5大表現——

  • 以身作則

  • 共啟願景

  • 挑戰現狀

  • 使眾人行

  • 凝聚人心

那麼,文化到底應該如何凝聚人心?

  • 導向為魂、溫度為情

我們常說,文化一定是傳播思想、引導行為,真正把企業倡導的思想變成行為,變成員工個人的習慣,就像我們每天的吃飯、睡覺、喝水一樣,從而讓員工養成一種固化的生物鐘。

其中,思想是導向,企業要凝聚人心就要以導向為魂、以溫度為情。企業文化需要高度、溫度、速度、廣度、深度和寬度。很多企業建立的是「家文化」。「家文化」中有一種職業素養是「見面問好」,就像我們回到家見到父母、長輩、兄弟姐妹一樣問好。這體現的其實是一種修養。

如何讓這種修養充分體現出來?——企業要倡導什麼,就應該去做什麼。

而什麼叫有溫度?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幾個相幹的暖心案例。

案例1

有一家理髮店,在商場裡人流量比較大的檔口,收費也比較貴。但即使是在疫情期間,去這家店理髮的顧客仍然絡繹不絕,只因為他們特別注重客戶服務——顧客進門剛坐下,他們就會送上一杯茶水或者咖啡,還有水果和茶點。

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為理髮店帶來源源不斷的顧客。

首先,這家店抓住了顧客的需求——好的服務;

其次,讓顧客感覺到了尊重,感受到了溫暖。

案例2

疫情期間,老鄉雞董事長手撕員工暫不領薪水聯名信的事,讓很多網友都覺得這是一家特別有愛的企業,因為這體現了企業對員工滿滿的關懷,讓員工感受到愛的溫度。

案例3

順豐的一個快遞小哥,由於某些原因送貨遲到。業主很暴躁很不理智地扇了這個快遞小哥幾個耳光。順豐的老大王衛表態說:「如果我不把這個事解決,就不配當順豐老大」。這種態度讓員工產生了滿滿的歸屬感。

同時,順豐也是一家特別有愛的企業。春節期間,很多快遞都休息了,只有順豐快遞依舊正常上班,而且快遞員也樂不知疲。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跟順豐小哥聊了聊,得知他們如果春節過年不回家的話,公司不僅可以把他們的家屬接到工作的城市團圓,還會給他們一些補助。

這讓很多員工感受到了奮鬥的力量。所以在春節期間,他們的業務量反而猛增。這是順豐的企業文化營造出的強大的團隊力量。

  • 通過文化看戰略

其實,我們不僅可以通過現象來看文化、通過行為來看文化,甚至還可以通過文化來看戰略。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

青島有一個非常知名的企業叫「海景花園大酒店」,服務非常好。

我在海爾工作的時候,內部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張瑞敏在這家酒店宴請賓客,在發名片的時候,發著發著名片不夠了。

這個情況被酒店的店員捕捉到了,他立馬把這個資訊反饋給了海爾的工作人員,「你們張首席的名片沒了,趕緊給他拿一盒。」

當這個店員再來加水的時候,把工作人員帶來的名片輕輕地放在張瑞敏的旁邊。

這讓張瑞敏很吃驚,心想:他怎麼知道我沒有名片了?宴請結束後,張瑞敏找來店員問是怎麼回事。

店員說:「我看到這個情況,覺得我有責任和義務幫您傳遞這樣一個資訊。」

這就是海景的員工,他的行為正是海景這家企業所倡導的。這家企業是「感動文化」的倡導者,它有一個非常棒的理念:追尋顧客的需求,追求顧客的讚譽。

這就是企業文化引導的力量。所以,不管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企業,我們都可以通過文化去看戰略。

戰略、文化、組織三者永遠是合在一起的。或者說,戰略、文化、機制、團隊是四位一體。文化必須融入生產經營才有生命力。

海爾現在倡導的文化是小微創客:自負盈虧,自食其力,用戶付薪。這讓這些創客們具有了以前從未有過的危機感。企業在文化的引領上,要求小微創客自負盈虧,他們就會主動走出去找訂單、搶市場,做創客,每個人都是跑起來、動起來、跳起來的。

從這個角度來講,一家企業有什麼樣的文化引領,員工就會有什麼樣的動作來配合機制的牽引。脖子以上是人的思想,脖子以下是人的行為。所以,任何一家企業都必須以文化傳播思想,以機制引導行為。

也就是說,我們要倡導一種思想,並且背後要有機制去推進這種思想。讓勉強成為習慣,讓習慣成自然,讓自然成為素質,如此一來,素質就會成為文化,習慣變成文化。

否則,就要出問題。因為沒有被認同的、被落地的思想都不是文化。只有被認同的、落地的、被執行成為習慣的思想,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

順豐、海爾、華為、阿裡,憑什麼能「力出一孔」? 職場 第4張

那麼,管理者要經營員工哪些方面才能讓文化真正凝聚人心?

  • 首先,是經營夢想

我們常說,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作為員工,一定要有夢想。作為企業,要為員工提供實現夢想的機會。

  • 其次,是經營目標

沒有目標,很可能就喪失了努力的方向。

  • 接下來,是經營價值觀

價值觀是什麼?是思想、素養、行為。就像當兵的一樣,退伍以後依然一身正氣。媒體用「退伍不褪色」來形容他們。軍人的本色就是無論他們走到哪裡,該救人的時候,要冒險沖鋒上前的時候,絕不退縮。

沖鋒在前、為目標而戰、為目標而沖就是他們的價值觀。同樣,我們在企業中對價值觀的訓練也需要不斷地滲透,滲透再滲透。

毛主席說,只要這件事對革命有益,我們要時時講、月月講、天天講。不斷地講,其實就是滲透的過程。我們的社會主義價值觀要得到全國老百姓的認可,就要不斷地講我們的中國夢,講中華民族的復興夢。

  • 最後,是經營安全感、成長感與幸福感

在海爾的平臺上,很多人經過高壓訓練的磨煉後,展現的都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激情狀態,這都是為了使他們成長為更好的管理者。管理團隊,必須要鍛煉他們的抗碾壓能力。這樣整個團隊才能有突破,才能共成長。

另外,管理者也應該引領大家進行文化挑戰賽,這也是為了讓大家獲得成長。這個坡過了,就再上一個坡,在無形中得到巨大的成長。像海爾、華為這樣的企業,它們員工的成長感是很強勢的。

我們也見過很多企業讓員工真正感受到了幸福感與安全感。

我輔導的一家企業,有員工的住宅小區、企業嘉園,而且有遠低於市場價的超級福利房。這在很大程度上就給員工帶來了滿滿的幸福感與安全感,這家企業倡導的就是家文化中的愛與責任。

前兩天,還有一個企業的員工告訴我:「孫老師,如果不出意外,我可能要在這個企業幹一輩子」。我相信這是他發自內心的心聲。後來,我發現,除了在企業中犯錯誤被開除的,這家企業的員工真的特別的穩定,幸福感超強。

我們一直在講文化聚人,對此,我總結了「九感」。

  • 第一,目標感

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我在跟學員交流的時候,建議他們考慮自己的個人職業規劃。每個人都有能力成長為更好的自己,不要渾渾噩噩地去工作。

只有真正好好去做自己的職業規劃,而不是隨便想想,你才能在每個階段真的有所成長。否則,日子一天天過著,你可能依然待在原地。

在一次公開課上,有個小姑娘對我說:「孫老師,我現在是一家企業的行政專員。我希望我給自己定一個3~5年的目標。未來,我希望成為一家企業的行政總監。」

去年的12月份,她打電話告訴我她成為了一個企業的行政總監。

這就是有目標、有規劃的個人成長。員工有什麼樣的目標,企業就要提供什麼樣的成長平臺去幫助他們。否則,員工早晚會離開。

  • 第二,責任感

在這次抗擊疫情期間,90後、00後改變了太多人對他們的看法。當時的媒體說:「沒穿上防護服之前,大家覺得他們是孩子;當他們穿上防護服之後,他們是有滿滿的正能量、有擔當、有責任的醫護工作者。」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滿滿的責任感與擔當。

  • 第三,歸屬感

歸屬感是指,員工經過一段時期的工作後,在思想、心理、感情等方面對企業產生了認同感、使命感和成績感,這些感覺最終內化為員工的歸屬感。雖然,歸屬感的形成是一個非常龐雜的過程,但一旦形成後,員工會在內心深處形成強烈的責任感,從而充分調動自驅力,真心誠意為企業服務。

  • 第四,儀式感

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在中國,我們非常注重儀式感,比如員工做出成就或者進步巨大時,會進行公開表彰甚至給予榮譽、鮮花和掌聲,並予以證書以資鼓勵;員工退休了,會頒發一個「退休榮譽證書」,也是滿滿的儀式感。

儀式感會增強人和人之間的認可,從而讓人難忘。在我們企業文化經營人性的過程中,儀式感越強,員工就越難忘。

我們輔導的一家企業在做銷售PK的時候,業績最好的團隊叫「亮劍軍團」,業績最好的個人叫「精銳將軍」,業績最差的叫「呆鈍將軍」。

業績最差的不罰款,但要上臺做60個伏地挺身。這也是一種儀式感,經歷了就特別難忘,儀式感越強,文化感越高。

  • 第五,安全感

員工安全感一方面來自薪水的按時發放;另一方面,來源於企業對員工是否信任、尊重。如果員工在企業裡不能被領導認可,沒有話語權,那麼在企業中的安全感就會很低。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這些安全感低的員工如果有機會找到認同自己的企業,很大可能就跳槽離開了。所以,員工流失不僅僅是薪資問題。管理大師赫茨伯格對留住員工的因素進行過排序:信任、尊重、理解、認可、薪資,第5位才是薪資。

  • 第六,成長感

企業要通過培訓、授權,讓員工不斷成長,給員工提供一個從基層員工到中高層的平臺。其實,很多企業的高層都是從基層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換言之,所謂的崗位專家都是磨練出來的。所以,要讓員工在崗位中學、在崗位中練。

  • 第七,榮譽感

我們常說企業搭臺,員工唱戲,即企業要激活員工的表現欲或者表演欲。任何員工都願意在企業平臺上展現自己,並且如果員工合理化建議被認可,就會產生榮譽感。

  • 第八,獲得感

獲得感就是要讓員工在工作中有所得,具有滿足感。

  • 第九,幸福感

幸福感在前面已經講過了,這裡不再多講。

在後疫情時代,每一家企業都需要用文化凝心聚力,建造員工的「九感」。有些企業可能還會加一個危機感。不過這要根據企業性質而定,有的企業老板特別倡導和諧,就不太倡導危機感。

但是,危機意識也很重要,它能推進我們不斷往前奔、向前跑。這場疫情讓很多企業產生了生存的危機。因為如果你不隨著大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就可能被這個時代淘汰。丘吉爾說過:不要浪費了一場危機,危機中文化也需要做市場引領。

順豐、海爾、華為、阿裡,憑什麼能「力出一孔」? 職場 第5張

企業是人,文化是魂

很多年前,我去山西郵儲銀行上課的時候,他們組織了一個年會。年會中,榆林市分行行長做了經驗分享,說他們分行的改變得益於他推進的文化建設。主要包括以下精神——

  • 「不看計劃看市場、不比待遇比貢獻」的拼搏精神

  •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創業精神

  • 「工作分工不分家」的團隊合作精神

  • 「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

  • 「不變形、不走樣、不走偏」的高效執行精神

  • 「舍我其誰、永不服輸、敢爭第一」的亮劍爭先精神

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你要短期獲得利潤,就去種花;你要長期獲得利潤,就去種樹;你要追求永續的利潤,就去播種思想。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一個企業的戰略再好,但是如果沒有好的文化去匹配,也是會有問題的,文化會吃了戰略。也就是說,企業的戰略做得再棒,如果沒有很好的企業文化去支撐,去匹配企業戰略落地,戰略也可能會走偏。

對此,我們可以從士氣文化上著手,讓文化匹配戰略落地。首先,什麼是士氣文化?一個字「道」,兩個字「士氣」,三個字「精氣神」,四個字「精神聚眾」。

銷售團隊需要「嗷嗷叫」的人,不需要溫文爾雅的人。銷售團隊必須是亮劍團隊。當他們去拼市場時候,要寸土不讓,掃盲掃街要分秒必爭。如果把市場讓給別人,你就沒飯吃。

另外,要讓員工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成長,這時企業平臺就很重要也很關鍵了。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是一根稻草,你和大白菜捆在一塊,你就是大白菜的價格;如果你和大閘蟹捆在一塊,你就是大閘蟹的價格;你和黃金捆在一塊,你就是黃金的價格。

為什麼說大企業好?因為平臺好、機制好,它會讓你動起來、跑起來、跳起來、嗷嗷叫起來;因為人都有惰性,所以我們要通過悟性、剛性、柔性、靈性來克服惰性,來打造一個人使其獲得全方位能力的提升。

企業給了員工平臺,員工明確了自己的目標,既能鍛煉自己的能力,也能增長整個團隊計程車氣。

順豐、海爾、華為、阿裡,憑什麼能「力出一孔」? 職場 第6張

用文化凝聚人心,需要管理者做些什麼呢?我們先明確一下管理者的5個層次——

  • 為員工安全負責

  • 為員工成長負責

  • 為員工發展負責

  • 為造夢負責

  • 為員工幸福感負責

我在海爾工作的時候,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下屬的素質低,不是管理者的責任;但提升不了下屬的素質,就是管理者的責任。後來,海爾的「1+1幫扶」建立了績效輔導機制。如果這個人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人,只有淘汰的份,不換思想就換人。當然,前提是多換思想、少換人。

稻盛和夫的觀點是,員工可以分為自燃型、可燃型、不燃型。不燃型的員工,通通出局。正如海爾文化所言:不論資格,隻論創客。

海爾在搞小微變革的時候,有幾個思想:我的訂單我創造,我的地盤我創造,我的利潤我增值,我的人員我招聘。在用人的時候,如果這個人不是特別積極,態度不好,能力又不行,會優先踢他出局。正如阿裡巴巴的小白兔文化,也是需要淘汰的,這其實也給員工一種危機感。

所以,管理者首先要激勵員工,讓他們對自己的成長負責,然後慢慢通過管理來優勝劣汰。而不是這個人行你就培養,不行就不培養了。當然,關鍵還是要看企業的文化。

曾國藩說過:人才靠獎勵而出,大凡中等之才,獎率鼓勵,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貶斥不用,則慢慢地就會墜為朽庸。所以,對於管理者而言,下屬做得好就要誇獎。

新時代的員工普遍具有這樣的心理需求:被尊重、被認同、被表揚、被鼓勵、被提升、被合作等等。要合作就需要有態度。我見過很多管理者跟員工說話態度很不好,甚至罵人。結果,人家拍拍屁股走人了。所以,尊重員工特別重要,特別是人格的尊重。

除此之外,還要給員工精神上的激勵。還是那句話,企業想要什麼樣的員工,一定要用什麼樣的文化去引領。員工需要能力、態度、文化去滋養他們,而不是張口就來、開口就罵。很多企業沒有企業文化,或者企業文化是隱性的、含蓄的,不能直觀的讓員工感受到,那就沒法塑造個人品質。

順豐、海爾、華為、阿裡,憑什麼能「力出一孔」? 職場 第7張

順豐、海爾、華為、阿裡,憑什麼能「力出一孔」? 職場 第8張

文化傳播

我們進行企業文化傳播時,要講政治、懂導向,跟對大勢、找對機會,才能做對方法。以文化人,實際上是傳播正能量與正氣、傳遞正確的聲音。

舉個我非常喜歡的漫畫作者小林的例子。在疫情期間,小林的一個大學同學在鐘南山院士所在的醫院工作。她想病人不僅僅需要物質上的援助,還需要精神上的支撐。於是,聯繫到小林說明意圖後,小林覺得這個事特別好,就畫了很多抗疫主題的漫畫,受到很多網友的喜歡。這對於患者來說,也是一種精神莫大的鼓勵與支持。

還有五菱,國家需要什麼,五菱就去幹什麼。在疫情期間,五菱率先生產口罩。現在國家需要擺地攤,五菱又賣起了售貨車。

再比如,廣西的一個農商企業倡導的「好家風、好家訓」迎合了我們國家倡導的傳統文化回歸。包括我們看到的疫情期間的一些海報《出征》《勇敢》《面孔》《熱血締造者》《建造者》等等,都展現了中國人勇於擔當的精神狀態。

以上這些其實都在展示我們的以文化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要聚眾、聚心、聚魂。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認為,「一」是人,「二」是精神,「三」是靈魂。

孔孟思想也好,毛主席思想也好,不管偉人離開我們多久,他們的精神、文化依然激勵著後人。我們仍然在學習他們的的思想,上升到靈魂。所以,好的文化是永恒的。

我們在做企業文化傳播的時候,要倡導可視化傳播、互動化傳播,還有輿論化傳播。我們現在很多做法都是把三者合為一體,即我們要內容的傳播力、資訊的表達力,還有互動的擴散力。

順豐、海爾、華為、阿裡,憑什麼能「力出一孔」? 職場 第9張

順豐、海爾、華為、阿裡,憑什麼能「力出一孔」? 職場 第10張

文化造勢

如何用文化造勢?在這裡,我比較推薦以下幾個方法。

借勢管理——「六借」

所謂「六借」是指,借事、借時、借熱、借勢、借人、借力。

馬雲在阿裡巴巴20周年慶典的時候宣布退休計劃,那一天剛好是教師節。他的夢想要回歸老師,他還在那天開啟了阿裡巴巴新六脈神劍文化的發布,其實就是借這個事件來推出包括新任CEO的一些管理思想。這就是借事。

疫情期間,「不戴口罩你試試,試試就逝世」被評為年度最佳條幅。這也是借事。

海爾的張首席特別喜歡給做得好、有業績的核心管理者、創業者題墨寶。在海爾被張瑞敏題墨寶是無上榮光的事。這是借人。

去年沸沸揚揚的明星八卦事件,李晨和范冰冰分手了那句話:「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然是我們」成為一時熱點。我的一個學員馬上做了一個海報:「我們不只是汽車,我們依然是汽車」。這是借熱。

今年的520,央視聯合《人民日報》等很多新媒體舉辦了一場百對新人集體婚禮,很多明星助陣,包括馬雲也來送禮。很多企業在520這天都做了品牌宣傳海報。這是借勢。

關於造勢我們要明白——

  • 第一,營造氛圍很重要

  • 第二,要有賣點、痛點、觸點,最後要有爽點

另外,要造勢,就要學會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用戶思維出發,創意致勝,制造話題,抓人眼球。

順豐、海爾、華為、阿裡,憑什麼能「力出一孔」? 職場 第11張

新媒體造勢

當然,還可以利用新媒體造勢,當然,必須遵循以下4個原則。

  • 一個目標:通過造勢來打造爆品

什麼是爆品?比如B站的「奔湧吧!後浪」,快手的「看見」,都是爆品,因為在朋友圈被刷爆了。

  • 兩種意識:導向意識和用戶意識

用戶意識是站在用戶的角度設身處地思考用戶遇到的問題和需求;導向意識就是引領用戶。

  • 兩大技術:創意+技術

運營自媒體有很多工具,比如小影、秀米、 H5等等很多的專業技術軟體。通過創意+技術來展示內容,抓人眼球的同時,又能給人以啟發。

  • 三概略素:創意、情感、時機

自媒體造勢除了要有創意、有賣點、有痛點,還要有觸點,就是要讓大家有共識。另外,還要激發人的情感。

前段時間《人民日報》發了一個微信文章,其中有這樣段描述:有個爸爸帶著一個小寶寶坐公車車,有個小夥子要給他讓座,但是這位爸爸說不用了,一會兒就下車了。因為汽車的顛簸,小寶寶的頭很容易碰到扶手上,這個小夥子就一直用手護著他的頭。

網友評論說:這個少年的手是一隻溫暖的手。

這樣的報導就融入了情感,讓人感覺特別溫暖,而且又傳遞了正能量。

另外,時機也很重要。比如說擺地攤,原來你要是出去擺地攤,交警也抓、城管也抓。你看現在,城管都打電話邀請人們出來擺地攤。

最後,借用國家最高領導人的一句話: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讓我們通過企業文化打造員工的幸福力和凝聚力。

順豐、海爾、華為、阿裡,憑什麼能「力出一孔」? 職場 第12張

2020中國企業大學調研

參與時間:2020年6月至9月

參與對象:企業大學、培訓中心與培訓部均可參與

參與收益:凡有效參與者均可免費獲得1份《中國企業大學研究報告2020》

▼▼▼

順豐、海爾、華為、阿裡,憑什麼能「力出一孔」? 職場 第13張

本文來源於筆記俠(ID:Notesman)。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培訓雜誌」立場。

投稿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往期文章推薦

螞蟻金服宣布上市,萬億市值背後HR都做對了什麼?

伊能靜「媽式」管理,藍盈瑩「狼性」人設,先圈粉後轉黑,背後有何玄機?

LMS學習系統已經out了,現在流行這種新興的學習平臺?

真正的牛人,都是「能掐會算」的!

順豐、海爾、華為、阿裡,憑什麼能「力出一孔」? 職場 第14張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