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賦能」、「汽車金融」、「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互聯網+」等的裹挾下,二手車行業是否真的朝著充滿「光明和愛」的方向駛進?整個行業如何在新格局到來之前做到平衡發展?
毋庸置疑,未來幾年內中國將會是一個億萬級的二手車市場,在資本的加持下,電商融資數額越來越大,一路高歌猛進,傳統線下市場也隨之躁動,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推動著整個行業形成新格局。
從路邊的黃牛到可與4s店比肩的大型獨立二手車展廳,行業分工日趨細化,其他服務形式的選擇正在變得多樣化,都讓二手車行業看似朝著充滿「光明和愛」的方向駛進。但物極必反,過猶而不及,糟粕與精華並存更是眼下的現狀,不平衡的發展倘若不加以制衡,終將對行業百害而無一利。
以下,筆者將從多年市場管理者的角度對二手車行業近年來出現的一些現象做了一些思考和梳理。
一、「彈個車」們的賦能
一個憑借虛擬平台、金融杠桿建立起來的王國,一句「新零售」深深地把車商黏在了一起。但車商們不知此「新零售」背後的含義是什麼。是電商的崛起!是線上把線下革命了!
從「去二手車化」、「去實體化」、「去交易化」開始,原屬自由職業者的車商們嘗到了「彈個車」等項目所帶來的利潤的同時,從實體轉到了虛擬,為了眼前的利益已經忘了自己原本是做什麼的,在給別人做嫁衣的同時,還自鳴得意的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天才。
結論:新車賣畫、舊車賣實、車商不知所措,只顧眼前。
二、「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行銷謊言
所有的失敗歸根結底都是「人」不行。所謂「人」不行是指現今全國的二手車商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不愛學習,對新鮮事物只讀懂一點兒皮毛,一味的只追求賺錢,但到頭來還是為了金錢而配合著謊言。
據我十多年二手車市場管理經驗的了解,很多車商都是講哥們意氣、江湖味十足且抱團跟風現象嚴重,所以這些好漢們只會舉旗吶喊甚至遊街示眾,並不懂也不去學習行銷、電商、資本運作等。這讓我想起了18世紀60年代那些資本家剝削工人階級的例子,勞力力都在被資本所利用,和現在不一樣嗎,當年的工人階級也很團結啊。
當然,近些年來,二手車的從業人員文化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一些人也開始學習市場行銷、教練技術等等。這里說的是不要只為了賺錢學習,目的性的學習還是只學了皮毛而已,要學會辨別事物的真假、發展及衍變的過程,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還配合著謊言的發展。要明白你的C端用戶都沒了,今後的飯碗也只能依靠資本家的施舍了。
結論:謊言支撐了資本運作,卻餓死了經銷商。
三、金融產品大行其道
近些年來,二手車銷售的一個利器就是「金融」。以往的二手車銷售全靠真金白銀,消費貸款賣車幾乎不可能做到。現如今,金融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湧起,產品多樣化,讓很多車商看見了噱頭。
二手車的價值不再得以體現,賠錢賣車的車商也數不勝數,原因是背後的金融操手帶來的利潤大於車商單車的銷售利潤。那麼市場不再是市場,二手車產品的好壞不再是車商們賺取利潤的主要目的。
一些在二手車行業的老兵們也常說國家沒有統一的二手車鑒定評估標準出台,那麼即使有了國標,是不是又該說國家沒有出一個統一的金融實施標準了呢?現如今國家放開,人人都可做金融,無名無氏的金融公司遍地開花,產品設計圈套重重,返點返利全部嫁接給了消費者。有道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可以說是你情我願的事,那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有沒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呢?
結論:價格倒掛,賣車不是為了賺差價。
四、延保服務雨里霧里
自從二手車售後沒有保障,中國的延保產品誕生之日起,二手車行業里又多出了一個話題「二手車延保」。真正的延保服務是什麼呢?是對一台超過三年保修期的二手車的一個延長保障保險,在保險期內,如果車輛出現協議約定中的質量問題及機械故障,投保公司就會按約定內容進行賠付。
據悉,美國的二手車延保業務滲透率達30%左右,僅次於二手車消費貸款業務65%的滲透率。它屬於保險范疇中的一個產品,而在中國它以不同的模式出現,有些是通過保險公司,但有些直接通過經銷商。先不說延保公司是否對銷售的車輛認證及檢測過就直接出保單的情況,單就說保二手車的一個部件還是單保一個系統,不同的人可以選擇不同的保法和不同的套餐。
大家都知道,一台車有兩萬多個部件,大概二十幾個系統,而且各種品牌的車子還各有不同,各個廠家還有不同的標準。那麼,關聯的部件和系統沒在合同里註明的,一旦出現問題是否由消費者自己埋單呢?
延保產品理應列入售後服務類別,可在合同里沒有註明主機廠的授權,也沒有註明售後維修的資質,只標註售後維修點多,又可隨意維修。請問一個街邊維修店是什麼品牌的車都可以修的嗎?且不說服務態度和資質問題,它修理過的車您相信嗎?再賣的話,買的人認可嗎?那賣回給主機廠4S店呢,4S店認可嗎?還有那麼多的條款又有誰仔細的看過呢?當然,這些也不都是延保公司的事,但我在這里說的是服務。服務什麼?為誰服務?從服務衍變成了變相收費,合同簽了幾大篇,什麼發動機、變速箱、一年兩萬公里等等,最終也沒劃清責任,返利分成倒是計算的很清楚。
結論:玩不懂的文字遊戲,老百姓只能吃虧上當。
五、檢測匠心真真假假
剛才文章里說過,國家沒有一個統一的檢測認證標準出台。當然,這也就給一些人、一些項目鑽了空子,這個說這個檢測的準,那個說那個有一百多項二百多項檢測標準。大家都以為這些都是為了好賣車嗎,但實際上都是為了刷數據而騙取新一輪的融資再融資。
當然,線下的一些實體市場購買大型專業設備,制定一系列的檢測標準,是為了行銷,為了消費者有一個信任的環境。可到頭來還是難以說服消費者,甚至難以說服自己,因為遍地的檢測項目,漫天的檢測標準已經讓人麻木,難以分辨真假。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當然最後勝出的一定是電商,一定是高額廣告帶來的懵懂信任。
且拋開車輛檢測的真正內涵,沒有任何的標準化設備,十幾分鐘的簡單看車敷衍了事,就是為了單純的刷新電商數據,這樣有意思嗎?甚至有人說了,有工具,有汽車漆面測試儀,我只能嗤之以鼻,一輛二手車的好壞、質量,能單純的看這一點嗎?水淹車的漆面不是原漆嗎?大修發動機用動漆面嗎?實際上,在二手車的世界里,漆面是最可以被買車人所接受的其中之一。不多說了,檢測應該注重質量,糊弄別人的同時就是在糊弄自己。
結論:檢測要的不是增量,而是質量。
六、「互聯網+」虛虛實實
從IOT(Internet of Things)到網路協同,再到AI智能,互聯網正在無所不能的滲入到物理世界的每個角落。傳統二手車行業順勢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如今的車商可以從手機端獲取大量的車輛收售信息,減少了以往的東奔西跑;傳統二手車市場為了信息化管理的做到,更好的服務車商和消費者,更是花下重金打造封閉式的智能管理系統,仿佛一夜之間都深刻認知到了互聯網思維的重要性,「上系統」已經成為了市場生死攸關的重中之重,「出入庫」、「道閘」「易碎貼」、「智能化管理」……儼然成了必不可少的「標配」。
市場老板們到處學習參觀,請人講座培訓,別家庫存4000,我家庫存2000,大小無所謂,系統得先進,功能必須強大,看著必須敞亮。所謂基礎經營才是關鍵,穩步發展才能控制全局,內功練好方能練好外功,這種互聯網時代下的「大躍進」真能迎來充滿「光明和愛」的二手車春天嗎?
結論:因地制宜,伺機而動方能精益求精、如火純青。
實體市場應該反思了,不要因為眼前的出租率、交易量、交易額所迷惑。二手車交易量的增長速度,遠遠低於二手車從業人員的增長速度;狼多肉少,高價收車、低價售車、金融杠桿、增值附加。車商散兵作戰,平台撒網收割,不談產品好壞,只講利益為先,不求事實真相,但求隨波逐流。
有道是:道法自然,凡事皆在陰陽和合之間,平衡才是唯一的運轉法則,沒有誰大誰強,只有誰生誰死。
來源:AC汽車,作者: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