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有個朋友要主持一次教師培訓會,向我問計:怎樣才能讓師德師風這個內容的培訓有點兒新意?稍一思忖,想起了我多次在類似培訓上的講座「師德意味著什麼」,覺得理論很乾癟——師德可以給人講大道理麼?可要我一個勁兒講自己的事例,又覺得乏善可陳——拿一個培訓別人的講座表揚自己,這算什麼德性呢?最後含含糊糊跟他說:師德不可講。他說:這是必修的。我忽然跳出來一個點子:乾脆,給兩天時間,讓你的全體學員通讀索爾斯泰的《復活》,組織討論,結合日常工作談談體會,學會反思自己,師德來自反省啊!
點子當然沒被嚴謹的朋友採納——用一本十九世紀俄國作家的書搞今天的培訓,還是別扭。但我想著聶赫留朵夫的自我審視,不服氣他的拒絕,就由著性子,打開了塵封不知多少年的《復活》。
《復活》復活了——我嚇一跳,其實我以前根本不懂這本讀過的書。先不說深刻的思想,單是看托翁的講故事方法,就讓我的閱讀感重新活過來。索爾斯泰當然想用沙皇統治晚期的整個俄羅斯社會作為青年貴族聶赫留朵夫「精神復活」的大背景。托翁的基本立場是,改造衰頹的沙皇帝國的政治制度固然重要,但這個雄偉的時代使命和世紀工程,如果不能從改變一個個具體的人的精神境界開始,則毫無功效。這有點兒像魯迅先生的覺醒——欲救危亡民族,須改變國民性。索爾斯泰要把那個年代的俄國社會剖析給我們看。任務艱巨,然文學大師的處理極有效率。他先花一番翰墨描述聶赫留多夫在陪審員席位上觀看了瑪絲洛娃的審判過程,然後讓這個花花公子忽然發現了自己的骯臟——坐在審判席上的自己,恰恰正在審判自己參與造成的罪惡。公爵醒過來,想要給瑪絲洛娃翻案,他必須走遍整個上流社會尋找幫助。他深入司法機構內部。他拜訪政府要員。他進監獄探訪。他發現了更多需要幫助的底層犯人。如此,索爾斯泰讓覺悟的聶赫留朵夫公爵帶著我們審看社會各個拐角。要完成與這個痼疾重重的世界對立的一個個艱巨任務,他就必須認真對付每一個遇到的人,觀察他們,揣摩他們,結果是發現他們,研究他們,並由這種發現和研究而更加看清墮落的自己,腐敗的自我生活,產生更大的決心去徹底改造自己,進而一點點改造社會。具體的做法是,放棄養尊處優、麻痹無感的貴族生活方式,放棄不經過任何個人努力就擁有的巨大田產,放棄名譽、婚姻、地位、面子,跟被侮辱被損害的瑪絲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亞受苦,清洗靈魂。索爾斯泰一線穿針,拎起了龐大的俄羅斯帝國,用一雙覺醒的眼睛給它來了個大透視。舉重若輕,方見大師藝術巨匠本色。這個框架安排,不是耍技巧,而是要「復活」——精神懺悔,正是你探究整個世界和自己內心的過程。
其實我更吃驚的是八、九兩節——我當語文教師一輩子,這才發現索爾斯泰居然寫出了最精彩的一節語文課課堂實錄。聶赫留朵夫要把土地分給疑慮重重的農民。怎樣說服他們?怎樣給他們講道理?如何上好這節啟迪人心的「土地語文課」?請你也去翻這兩節的描寫,你會看到,一節最佳語文課,怎樣起承轉合,循循善誘,耐心對話,充分討論,巧加點撥,打開最難教的「學生」的領悟之門。如果要找個類比,我以為只有《論語》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那一段,還有柏拉圖給老師蘇格拉底記錄的課堂對話,才可以與之媲美。
你問到底有多妙?自己找本《復活》,去「復活」呀。
霍 軍
>至少要讓我們的藝術感覺復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