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睡眠是人體恢復能量的充電器,是最好的「滋補品」,更是抵禦各種病痛的重要防線。
但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和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在情感、學習、工作等諸多方面面臨著越來越大壓力。所以每當夜深人靜進入夢鄉時,總有人翻來覆去難以入眠,失眠人群不斷攀升,逐漸呈年輕化趨勢。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 年全國有近3億人飽受失眠困擾,13 歲至 15 歲人群失眠比例在上升,而 64 歲以上的失眠率在下降,其中占比最高的5個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長沙和深圳,這進一步表明,生存與生活的雙重壓力,失眠已經成為當代社會人的通病,無數人在深夜碾轉側!
那麼,具體來看,失眠到底分幾種類型呢?
1、矛盾性失眠
有朋友說,她每天晚上10點半就上床了,早晨六點半起,根本睡不著。中間斷斷續續,頂多也就睡上兩個小時。這種情況都持續8年多了,也不知道怎麼辦?
後來我才了解到,這位朋友白天並不覺得特別困,也不需要再補覺,但就是覺得晚上沒睡著。 有過徹夜不眠經歷的朋友一定知道白天那種「醒著睡著」的感覺。 這是怎麼回事呢? 醫生管這種實際睡眠質量和患者自我感受明顯相悖的「失眠」叫「矛盾性失眠」,或者「睡眠狀態感知錯誤」。
2、習得性失眠
還有一些失眠的朋友說,不知道怎麼地,也沒什麼心事,也沒什麼不良睡眠習慣。但是上了床,再困也想醒著,努力不睡著,然後,現在就真的很晚都睡不著了…… 這位朋友一上床就變得很精神、困了想睡也會努力醒著,這很符合醫學上一種叫「習得性失眠」或稱「條件性失眠」的診斷。
除了這種奇怪的心理表現,這類患者還可能有這樣一些特點: 過度關注睡眠,對睡眠問題焦慮;希望睡著時很難入睡,但是做某些單調乏味事兒時,可能就丟盹了;離開家後,比在家里睡得要好;一上床,腦子里就好多事兒,感覺完全沒法把它們趕走;躺床上身體也好像沒法放鬆,肌肉會變硬。
長期失眠,有何危害?
1. 免疫力下降
睡眠是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基本保障。睡眠充足, 人體免疫系統狀態最好。有研究表明, 當受試者被剝奪睡眠時, 流感和肝炎疫苗對人體免疫功能下降。
2. 記憶力下降
睡眠是大腦記憶整合的必要條件。有研究表明,當測試者學習新東西後,擁有一個好睡眠,他們在測試上的表現要比那些沒有睡覺的好很多。
3. 帶來消極情緒
長期睡眠不足的人患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機率更高。這是因為睡眠在大腦的情緒處理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4. 血糖升高
血糖有問題的人,一定要保證規律充足的睡眠。因為睡眠不足會導致胰島素阻抗,胰島素無法進入細胞並發揮作用。
長期失眠,危害不容小覷!該怎麼辦呢?醫生提醒:1個月只做了3件事,失眠好了焦慮沒了,睡覺踏實!
(1)保持樂觀平穩心態,學會減壓
做到不急不躁不憂鬱,如果長期壓力過大,人體神經就會長期保持緊張狀態,進而腦細胞分泌物質過多,一旦神經系統超負荷工作就難以得到正常修復和抑制,出現失眠。所以,有壓力是好事,但更應學會如何釋放壓力。不會休息的人就永遠做不好事情。
(2)學會吃:控制飲食,營養均衡
民以食為天,吃對於健康尤為重要。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種類也越來越豐富,為了滿足口感,食物的烹飪方式和製作方式變得多種多樣,而很多病症就是被這樣「吃」出來的,失眠也不例外。
所以,晚上睡不好的人在吃上有幾點要注意:
【1】 食物多樣化,不挑食,每餐食物多樣化,保證營養全面。
【2】 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更忌每頓都是辛辣刺激的食物。
【3】吃飯時,尤其是晚飯要細嚼慢咽,可以減輕消化系統負擔,對睡眠有利。
(3)要堅持早睡不熬夜
長期熬夜會造成失眠、神經衰弱等問題。原因是人的交感神經本應該是夜間休息、白天興奮,而熬夜者交感神經卻是在夜晚興奮,而白天交感神經難以充分興奮,就會沒有精神、頭昏腦漲、記憶力減退、健忘以及頭暈頭痛等,所以神經衰弱、晚上睡不著等問題就會更加嚴重,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想要晚上睡得好,先學著不熬夜,逐步規律自己的生物鐘,改善睡眠質量。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