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體溫為何選擇37℃,而不是27℃或者47℃?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都要測三次體溫,卻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在36.5℃左右,夜晚略高。體溫也很少會高於36.7℃。而且普遍都是這樣的。

人類祖先經過長時間的進化,把平均體溫確定在37℃左右,主要是這個溫度下能量消耗達到最優值,還有研究表明,這個溫度下人類感染真菌的概率與能量消耗也達到最優。

在某些書籍當中,介紹人類體溫保持在37℃,說是因為這個溫度下體內的酶活性最高,使得人體對能量的利用率也最高。

這個說法本身沒有錯,但是前因後果顛倒了,因為酶屬於蛋白質,不同結構的蛋白質能在不同溫度下保持最高活性,人類偏偏選擇了37℃左右這個蛋白質,肯定有更深層的原因。

人在不同的年齡段,以及不同的身體部位體溫有差異,比如成年人的口腔溫度為36.7~37.7℃,直腸體溫36.9~37.9℃,腋窩溫度36.0~37.4℃,可以認為人的平均體溫在37℃左右。

在地球上,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恒溫動物,恒溫動物的平均體溫均在38℃左右,所以38℃基本就是一個黃金溫度,哺乳動物在地球生物中屬於高級形式,但恒溫動物中也有卵生動物,比如鳥類,鳥類的平均體溫在41℃左右。

恒溫動物相對於變溫動物來說具有很大的優勢,尤其是恒溫動物可以在任何外界溫度下,保持較高的運動水平,從而能適應更龐雜的環境,而變溫動物的行動能力受環境溫度的影響很大,在低溫時還需要進行休眠。

但是恒溫動物也有著很明顯的弱點,比如:

1、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維持自身的體溫,而同體積變溫動物能量消耗只有恒溫動物的十分之一,於是恒溫動物需要不斷地進食。

2、在環境溫度較低時容易失溫,於是需要借助其他手段來保持體溫,比如人類需要添加衣物,部分野生動物需要聚集起來取暖等等。

對於人類來說,環境溫度變化一定的情況下,平均體溫的增加,會消耗掉更多的能量,如果平均體溫降低,機體的反應速度和運動能力也會大大降低,於是就存在一個最佳溫度,使得這兩方面達到最優值,人類最終選擇了37℃。

也有生物學家提出,人類平均體溫的進化,或許與真菌有關,自然界中很多真菌是人類的致命殺手,然而真菌喜歡低溫,超過三分之二的真菌在37℃以上無法生存,人類能接觸到的真菌高達4000種,但是只有400多種能引起感染,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體溫。相比之下,鳥類擁有更高的平均體溫,於是鳥類感染真菌的可能性更低。

但是人類不能隨便提高體溫,因為那樣會消耗更多的能量,生物學家經過計算,避免真菌感染和降低體能消耗的最優解,是體溫保持在36.7℃左右,與人類體溫基本吻合。

(內容來源: 未知科學 化學人生 由小析姐整理編輯)

猜您喜歡

往期精選▼

與小析姐交流請添加微信:

18201399725

投稿請發送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

(歡迎業內人士踴躍投稿,將您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人類體溫為何選擇37℃,而不是27℃或者47℃?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