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得知陳老伯明天就要出院,27日下午5點半,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療隊領隊、副院長肖明朝特地穿上防護服進病房去給陳老伯送行。「我就是一時想不開,以後再也不會了,你們放心!」陳老伯一邊致謝,一邊向肖明朝保證。
72歲的陳老伯是肖明朝來漢後開展心理干預的第一個病人。老人能這麼快、這麼好康復出院,在肖明朝看來,「醫療+心理」救治模式功不可沒。
2月18日,作為新冠肺炎重症定點醫院的武漢市第一醫院聯合前來聲援的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等10支醫療隊在全市成立首家「陽光醫院」,組建了「圓夢心理睡眠聯合干預工作組」,為患者和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心理危機干預、心理疏導和睡眠障礙干預。
「查房中發現,病人普遍存在失眠、焦慮、憂鬱情緒,部分人甚至出現了過激行為。我們不僅要治療新冠肺炎,更要啟動和醫療救治同步進行的心理健康服務及心理救援工作。「工作組組長武漢市第一醫院副院長陳國華指出,多模式的干預和幫助,更有助於患者的整體康復。由於救治工作的高強度和高壓力、病區的高風險、身體上的不適、水土不服、言語不通也引起了一線醫護的心理問題和睡眠障礙,他們也急需減壓。
…
病人入院先做心理測評,心理干預有「大眾版」和「個人版」
「王奶奶昨晚睡得還不錯。」27日一早,工作組副組長、武漢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梅俊華接到管床護士的電話,輕籲了一口氣。
5天前,77歲的王奶奶住進了武漢市第一醫院。「21床不吃不喝不睡覺,拒絕治療。」25日中午,病區護士把這一情況緊急反饋給工作組。組長肖明朝、副組長李靜和梅俊華立即趕來,穿著防護服進入了病區,來到王奶奶床頭。老人哭著告訴他們,兒女在照顧她期間也感染了,現在三個人在不同的醫院隔離治療,「我不想再拖累伢們了」。
「我們已經找醫生了解過您的病情,不重,只要您配合治療,過不了多久就能出院。」「兒女都年輕,恢復得肯定比您快,等您出院回家,他們早就好了。」……三位專家輪番安撫,激動的王奶奶慢慢平靜下來,躺回了病床。
「我們幫您打聽了,您兒子和女兒的核酸檢查結果出來了,都是陰性,馬上就能出院了。您也安心治療,爭取早日回家。」第二天一早,王奶奶接到了梅俊華打來的電話。聽到這個消息,老人的臉上露出了入院以來的第一次笑容。
像王奶奶這樣的病人不在少數。一周前,梅俊華在病區碰到一個50多歲的陳女士,1月中旬她的母親因新冠肺炎去世了,她的病情日益加重,並伴有嚴重胸悶心慌,整夜整夜無法入睡。「我們給她做了心理測評,結果顯示重度失眠、重度憂鬱。」梅俊華說,工作組專家評估認為,導致陳女士病情加重的原因中,心理原因占了60%。「我們每天都會針對性地對她進行心理治療結合了抗憂鬱藥物治療,目前陳女士的睡眠和情緒已經有了明顯改善。」
「每位患者入院後都會接受心理測評,我們會同步啟動‘軀體+心理’的治療模式。」梅俊華向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透露,新冠肺炎極具傳染性,心理醫生沒辦法很方便的面對面進行心理測試和干預。目前,通過網上測評系統和在每個病區設立聯絡員,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內科醫生和心理醫生聯合查房,通過微信身心健康輔導平臺進行線在意理干預。同時,除了「大眾版」的線在意理治療音視訊外,心理專家針對情緒障礙嚴重的病人,還會進行電話或面對面的心理干預。
高強度、高壓力、高風險,一線醫護急需心理減壓
作為 「圓夢心理睡眠聯合干預工作組」的促成人和牽頭人,肖明朝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他所在的醫療隊13日下午7點抵漢,14日下午4點就開始接管病區,短短3小時收治了70個病人。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長時間地工作,高強度、高壓力的救治工作和病區的高傳染風險,大大超越了隊員們的心理極限。
一位平時非常開朗陽光的護士悄悄告訴肖明朝,自己有拉掉防護服,沖出病區的瞬間沖動。曾多次參與重大災難救援的肖明朝深知,在重大應激事件中,心理干預的重要,出征時他特意帶上了經驗豐富的精神心理專家李靜教授。
心理防線的「管湧」來得如此之快,他沒有料到。
15日晚,醫療隊接管的15樓病區72歲的陳老伯趁醫護人員不注意意欲尋短見,被護士及時發現拉住。聞訊趕來的肖明朝了解到,陳老伯是個孤寡老人,發病後被社區送入醫院。老人認為自己無依無靠,現在就連社區也不管他了,活著沒意思。
…
醫療隊馬上跟社區取得聯繫,社區工作人員跟他通了電話,還派人送來了他需要的生活用品。「你們冒著生命危險從大老遠跑來救我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配合治療呢?」陳老伯態度上的轉變,深深觸動了肖明朝。
不同於以往任何一次重大應激事件,很多新冠肺炎病人都是「被病人」的,連自己怎麼感染的都不知道,還有一部分人對到醫院治療有強烈的抵觸情緒,加上對疾病的恐懼和隔離病房的孤獨,很容易產生失眠、焦慮和憂鬱情緒。次日早上的例會上,肖明朝提出盡快建立心理干預小組,一方面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另一方面對抗疫一線醫護人員進行心理減壓。
心理干預讓男子「躲」過插管,安慰的力量是巨大的
「患者的壓力和睡眠,直接影響症狀和治療效果。」來漢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科李靜教授在當地參與過一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會診。患者是個30多歲的年輕男子,當時已經出現了呼吸衰竭。專家聯合查房後認為,他的肺部疾病不至於這麼嚴重的缺氧,如果他的指脈氧繼續走低,只能考慮氣管插管。
在和李靜教授溝通的過程中,男子數次情緒崩潰大哭。他告訴李靜,患病住院後不敢跟任何人聯繫,怕父母知道擔心,怕親朋好友知道嫌棄,很絕望,心情極度緊張。白天晚上失眠,也不敢睡。「昨天晚上我整夜失眠,已經寫好遺書,準備放棄治療,今早我沒有服藥,也討厭吸氧的面罩。」面對情緒低落的男子,李靜說,你的病情不算嚴重,不至於缺氧這麼嚴重。然後和患者一起分析,為什麼會呼吸困難?為什麼會缺氧?最後達成一致:導致他缺氧的原因:20%是肺炎,20%是肥胖,10%是失眠,50%是情緒問題。
「只要好好配合醫生治療,治愈的希望非常大。」李靜得知他的女兒也感染了新冠肺炎,小姑娘的心態非常好,她鼓勵男子以女兒為榜樣,試著給親朋好友打電話;聽說他討厭戴氧氣面罩,鼓勵他不僅要接受面罩,還要像對初戀一樣愛上它,因為這是救命的;同時,還教他做放松訓練。男子給親朋好友打電話,發現大家都很關心他,同時按照李靜教他的方法進行放松,2小時後他的血氧上到了95%。不僅沒有插管,還在10天後慢慢脫離面罩吸氧,轉到普通病房。現在第一次核酸檢查已經轉陰。
李靜說, 新冠肺炎發生突然,傳播快速。作為一個強烈的應激事件,對人的心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15日下午,李靜碰到了來漢的第一個病人。這個40多歲的漢子不吃不喝、不睡覺,也不進病房,反覆說「我要走」。李靜反覆與他溝通,情況沒有任何改變。
他在微信上告訴李靜,「我還有個2歲的孩子,我不想自己有什麼事情,我怕,醫生。」李靜這才知道,他怕離開親人,他也怕在醫院被重症病人傳染,所以他站在病房門口,不吃不喝不睡,不知道怎麼辦。李靜告訴他,同病房的都是新冠肺炎,不會交叉感染的。但如果他回家,家人就會有被傳染的危險。打敗病毒最重要的就是好好休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增強免疫力。
2月18日,管床醫生給李靜報喜:男子開始配合治療了。3天前,他出院回家了。
「安慰的力量是巨大的。」李靜介紹,截至26日,她們已經為1200餘人進行了心理測評,提供線上身心健康干預,面對面綜合干預了20多例重度情緒問題的患者,跟一線醫護人員做了團體治療,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劉璇 通訊員喻锎 王婧)
>不僅要治療新冠肺炎,還要同步啟動心理干預,調查顯示:心理治療加速整體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