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夫婦的育兒經:不能只有愛沒有規則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作者簡介

維吉尼亞·希勒,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維吉尼亞的妻子。

養育一個陽光快樂又能乾的孩子,是所有家長的願望。但是這並不容易,尤其在學業繁重,家長和整個社會都變得很焦慮的環境下,孩子們很容易因為來自學業的壓力和家長的壓力,變得負擔重重。

我相信,聰明並且快樂的孩子不僅是那種能夠出色地完成學校學業的孩子,還包括那些盡管並不出色,但凡事能夠努力的孩子。

如果孩子們凡事只要努力,即便做得不是最好,也能夠從家長那裡得到足夠的支持,而不是從家長那裡獲得壓力,那他一定會是一個陽光健康的學生。

壓力重重的孩子很難陽光

每個國家的父母都有採用積極養育方式育兒的,也有採用傳統的權威家長方式養育孩子的。在我的認知中,中國的傳統教育以儒家思想為基礎,更強調遵守道德規范和紀律,對父母和長輩要尊重和順從,要不斷努力。

而且,傳統的中國文化對個人的關註比較少,更多的是關註整個家族和社會群體。其實中國式育兒中的積極方面,現在在西方社會也受到重視。

我在耶魯大學任教時,遇到一位名叫常樂天的中國女孩。她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年輕女性,我鼓勵她給我的書寫了前言。

她說:

我是在中國出生中國長大的90後獨生子女,那時大多數中國家長的教育方式不是以打罵為主,就是對孩子過分溺愛。

有不少朋友都告訴過我,他們甚至念了高中還挨打,對父母的感情主要是懼怕。也有些同學在父母的百般呵護、包辦下得過且過,對自己的未來毫無計劃……

但是她的父母相對比較開明,沒有讓她從小就去上各種補習班,而是和她建立起了「亦師亦友的關係,這是她一生中最溫暖而寶貴的資源。」

這是中國積極養育的例子。我的孫子在今年8月份將誕生,他外祖母就是中國人,我很希望她能夠把中國式養育中積極的一面也帶給我的孫子。

在媒體報導中,以及美國的亞洲移民家庭中,常常可以了解到中國家長在養育孩子時感到很大的壓力。

其實,美國本地的家長也一樣,因為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和教育的環境都會給父母施加壓力——你的孩子是不是在學業上獲得更高的成績,你的孩子是否在學校是優等生。

在美國那些學術水平比較高的學校裡,孩子們的學業也很沉重,父母也常常因為孩子們的學業負擔而非常焦慮。

在我的心理咨詢中心,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孩子和家長,他們為了和別人保持同樣的學業進展,而不得不背負大量的課業負擔,而且還要承受周圍人對自己高期望所帶來的壓力。

但是,在這種壓力重重下生活的孩子,或者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不僅會不夠陽光自信,還會更叛逆。

積極的養育方式讓孩子陽光

要培養陽光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形成他們的內在發展動力,父母應該避免給他們更多的壓力,並且使他們的失敗感和自責最小化。其實,我認為這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價值並沒有什麼不一致。

這需要父母更多的勇氣和願望,用自己的方式來養育孩子,而不被那些外在的壓力所左右。

事實上,我並不認為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學業上將使得孩子成年後更有成績,也不能使他們變得更有學習和成功的欲望。

調查也發現,太多的壓力會適得其反。在童年的時候給孩子一些自由的時間玩耍、想像、思考,或者挖掘個人的興趣,對於他們的智能和情感發展來說,非常重要。

我的丈夫,羅伯特·希勒在2013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在學校裡的成長經歷也許會對於養育孩子有些啟示。

當他還是個小學生時,他並不被認為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因為在學校裡,他幾乎一刻不停,話也很多。他很願意投入地學那些他感興趣的東西,不幸的是,那些東西並非老師希望他去學的,也和學業無關。幸運的是,他的父母容忍了這些。

事實上,他能夠獲得了諾貝爾獎也與此密切相幹,因為當時他所做的關於非理性經濟現象的研究,與當時的主流看法是各走各路的,但是他堅信他的研究是應該做的。

可以說,正是父母養育他的方式使他有足夠的信心做自己想做的,並且在自己想要做的領域堅持奮鬥。而他和我在共同養育我們的孩子時,也是同樣如此。

沒有規則的孩子也不會陽光

在美國,研究者研究了很多不同的養育方式,以及不同養育方式培養出孩子的結果。

曾經在很多家長中流行的自由養育方式,在中國的一些家長中也很流行。但是如果只有很愛孩子、鼓勵孩子、讚美孩子,而疏於為孩子設立規則,尤其是那些對孩子發展非常重要的規則,那孩子也不會陽光開朗。

在只有愛而沒有規則的情況下,孩子很難學會凡事必須盡力,並且很難非常刻苦地去學會一些必要的能力。因此,一旦他們離開家庭,面對龐雜世界的挑戰,他們就很難感到足夠的自信。

我在兒童心理學方面的重要發現是,通過獎勵的方式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其實就是幫助孩子逐步達成一些學習和生活中的目標,從而使得他們獲得成績感,最終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陽光的個性。

我在自己兒子身上也採用了這些方式。事實上我的兩個兒子在學校裡並非理想的好學生,而是常常帶來麻煩的學生。

我的大兒子非常好動,而且並不愛學習;我的小兒子在讀寫方面有很嚴重的障礙,為此接受了很長時間的訓練。

我嘗試為他們設立一些理想的目標,並且努力達成。只是想讓他們養成一些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自己在生活中感覺好一點。

他們的學業都不夠優秀,我也嘗試為他們找一些擅長的東西。比如我的大兒子就擅長體育,尤其是橄欖球。我的小兒子就比較適合學自然和動物。

我花費了很多的心血去支持和鼓勵他們。我也很辛苦地去激發他們達成生活和學習中每一個小目標。

現在我的兩個兒子一個已經獲得、還有一個將要獲得常春藤學校的博士學位。但在很多年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麼一天。

我看到他們的朋友們——那些過早地被父母們監督著獲得了很好成績的,要麼現在人生漫無目標,要麼已經從事了他們的父母們並不那麼高興的工作。

所以,很重要的是要考慮得長遠些,而不是為孩子們早期沒有什麼成績而感到焦慮。

來源:七彩課堂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轉載僅為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認為侵犯版權,請及時告知,小編將在24小時內刪除。謝謝支持!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諾貝爾獎夫婦的育兒經:不能只有愛沒有規則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