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兒」這堵牆,該拆還是補?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在中國,”隔代育兒”是自古以來的一個傳統,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都成為人們見慣不驚的一個普遍現象。這些年來,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競爭的日益加劇,年輕的父母面對社會和工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忙碌成為一種新常態,陪孩子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長輩們既疼兒女,又疼孫輩,便毅然扛起育兒大旗,不求回報,把餘熱發揮到極致。

據悉,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達50-70%,這個比例仍在上升。但長輩們的一腔熱血卻不見得帶來如期的回報,由隔代育兒所產生的家庭爭議以及弊端成為橫亙在我們眼前的一堵牆,這堵牆是拆還是補?

蓉蓉從小是一位優秀的姑娘,留學回國後在北京一家科研單位工作,與老公弘願是事業上並駕齊驅的夥伴,結婚後很快便有了可愛的兒子。但兩個人工作繁忙,經常出差,有時候為了一個科研項目,經常飛國外,短則一周,長則數月。弘願父母已經退休,為了讓兒子兒媳安心工作,在孩子斷奶後便把孫子帶回了老家的縣城,並在本地幼稚園入托。弘願父母對孫子寵溺有加,有求必應,可以看著電視吃飯,可以含著棒棒糖入睡……

蓉蓉弘願二人與孩子聚少離多,每當與孩子相聚,倍覺時間珍貴,給孩子買昂貴的玩具和衣物,帶孩子去遊樂場滿足各種要求,孩子有點錯誤也舍不得批評,久而久之養成了孩子頑劣任性的脾氣。孩子到了入學年齡,蓉蓉把他接回北京上小學,卻發現這小子她已經完全hold不住了,在家經常把玩具和書扔得到處都是,在學校經常擾得老師無法上課。那天,蓉蓉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觀點是,如果連陪孩子的時間都沒有,還談什麼成功呢?她的眼淚就掉了下來……

與蓉蓉這種經歷的人大有人在,身在一線城市,由於工作忙碌無暇照顧孩子,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孩子回原籍。 祖父母在對待孩子上有著加倍的愛,但無法取代來自父母的愛。

德國心理治療師海靈格在談親子關係時將這種現象稱之為 “親子關係中斷”。0~6歲期間親子關係的質量好壞將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深遠和深刻的影響。
無論是何種原因,當父母與孩子6歲之前長期分離,在孩子的心理反映上就是:遺棄。或許有人說小小的孩子根本不懂什麼叫遺棄,但他在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時,沒有穩固的安全感,隨之條件反射地產生很強的憤怒、自責、絕望和無助等情緒。而且這些情緒體驗會刻入心底深處,成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伴隨其一生。

隔代育兒,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社會問題。在我們看來,留守兒童貌似專指農村外出打工者把孩子留在鄉下的娃娃們,實則,在繁華的城市中,在有著富裕條件的家庭中,也存在著”留守”現象,他們雖然沒有經濟上的窘迫,但有精神上的缺失。

-2-

蘇蘇是家中的獨女,大學畢業後回到了原籍,成為與父母同一個企業的職工,仍然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公主生活。在父母的把關下,找了企業單位中一名外地大學生小哲為夫,結婚後,雖然也有自己的婚房,但婚房如同賓館,只是回家睡覺的地方,仍然是在父母家裡吃飯。

蘇蘇懷孕之後,母親為了照顧她,便讓她長期住在了娘家,由於房間寬敞,蘇蘇和小哲便都搬回了娘家,自己的婚房也便成了擺設。

女兒出生後,由於公婆在外地,不方便前來照顧。蘇蘇的父親母親便承擔起了看孩子的責任,蘇蘇父母退休金很高,夫妻二人的單位效益也不錯,全家四人的收入共同撫養一個小寶貝長大,生活完美得無懈可擊,蘇蘇依然手不染塵,在工作之餘不是去美容就是去逛街,女兒被外婆外公照料得茁壯成長,小哲在嶽父的教誨下事業也不斷進步,成為單位的技術重要人員,這個家庭也成為社區鄰裡羨慕的對象。

孰不知,完美的外表下隱藏了多少危機。在沒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小哲痛苦卻又堅定地提出了離婚,讓所有的人都震動了。

蘇蘇的父母想不明白,兩個人的全心付出,為何卻換來女婿的斷然離開?

關鍵點在於,蘇蘇的父母包辦了育兒中的所有事項及至家中的所有家務,成為整個家庭的決策者和掌控者,小哲在這個家裡雖然衣食無憂,卻找不到任何存在感與價值感,他在與不在,好像都影響不著女兒的成長,外婆記著女兒接種疫苗的時間,知道女兒發燒該先用什麼藥,知道女兒脾胃虛弱該如何調理,知道什麼天氣增減什麼衣服,甚至連女兒的家長會也是外婆去參加,女兒的整個成長過程都是在外公外婆的羽翼下,小哲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發言權,唯有服從,他覺得他在這個家庭中是多餘的。

當他覺得嶽父母在育兒方面存在問題時,卻招來蘇蘇的不滿,蘇蘇認為,兩位老人已經如此付出,小哲根本無權提出抗告。小哲的鬱悶日積月累,終於引爆了他的離開。

小哲辭職遠走異鄉。臨走之前,他跪謝嶽父母,他心裡知道老兩口付出了很多,但是他在這個家裡太壓抑了,他再也不想忍受下去了。

很多人說小哲太沒有良心了,一家人待他這麼好,他卻做出這種決定,可實際上小哲是個受害者,嶽父母剝奪了他作為父親應盡的義務和權利,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哪裡。

小哲離開之後,也給蘇蘇的父母敲響了警鐘,他們不求回報的付出,雖然勞苦功高,卻將這個小家庭推向了毀滅。

隔代育兒最大的殺手就是老人搶占了第一責任人的位置。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應該是父母,當祖父母搶占後,雖然表面上減輕了年輕父母的負擔,實則埋下了更深的隱患,一是孩子得到過分的寵溺,二是導致小家庭的失衡。這種後患是不可逆不可彌補的。

-3-

娟子與小魏都是家中獨生子女,早就符合了二胎政策,娟子先後生下兩個兒子,兄弟倆差三歲。雙方父母都在本地,在大兒子剛出生時,公婆就全心全意地進行照料,每當娟子上一天班回到婆家,婆婆就憐惜地說:晚上讓孩子在這睡吧,你回去好好休息,免得夜裡再照看孩子睡不好。

娟子從心裡感動婆婆的善解人意,但還是每天堅持帶兒子回家睡,並也圓滿地跟婆婆講:媽,您帶一天孩子已經很累了,您晚上需要好好休息,這樣第二天才能有精力繼續照看孩子啊!

她這樣做一來讓婆婆晚上有個寬鬆的休息,二來,一天不見孩子,要抓住晚上的親子時間與孩子進行互動,了解一下兒子的思想動態,又長了什麼見識,又有了什麼情緒,作為母親,怎能錯過這些美好的瞬間!娟子和小魏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與兒子進行親子遊戲,讓孩子在與父母分開一天後能夠享受到父母的關愛,也有利於孩子的心智成長。

後來,娟子的小兒子出生了。誰都以為,雙方父母都有著照看孩子的條件,大兒子肯定不是送到奶奶家就是送到奶奶家。但是她沒有,雙方父母可以提供育兒幫助,可以幫忙接送孩子,但是她卻始終讓一家四口在一起。娟子說:當時生倆娃就是為了讓孩子有成長的伴兒,為什麼要再讓他們分開呢?哥哥與弟弟在一起成長,這種時光多可貴啊!

於是,娟子與小魏工作之餘的生活可能無比繁忙與勞累,但是他們覺得,這種付出是父母應該做到的。來自隔輩的關愛永遠是一種輔助,無法取代父母所帶來的能量。

現在,娟子的倆兒子都活蹦亂跳地長大了,哥哥非常有責任心,可以照看弟弟,弟弟也沒有老小的那種嬌氣,兄弟倆的性格都非常好。雙方父母有時候會幫忙接送一下孩子,或者做一頓豐盛的飯菜邀請他們去吃,但都有自己保養天年的時間,他們有時候去公園練功,有時候結伴出去旅遊,並沒有被孫子們捆綁了時間。他們在兒女們需要時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而不是大包大攬地完全包辦,甚至取代父母的責任人位置。
這種”配角”的模式,才是比較和諧的隔代育兒模式。

-4-

隔代育兒,是福是患?這堵牆是拆還是補,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答案。畢竟,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盡相同,每一種育兒方式都只能參鑒,卻不能復制。但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一方面可以緩解育兒的壓力,另一方面可以打造出和諧的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

我覺得這套家庭和諧的組合拳如何打好,還要注意幾個關鍵點:

1、父母是第一責任人的位置不可撼動,祖父母可以演好配角,給予適當幫助,但千萬不可大包大攬當主角。

2、在育兒問題上,年輕父母要與長輩有一個良好的溝通。尊重老人為第一原則,先肯定老人在帶孩子方面的優勢,再以良好的態度與老人探討不當之外,讓老人有一個心理接受期,與老人達成”育兒聯盟”是最佳的方向。

3、把握好隔代育兒中的婆媳環節。很多婆媳關係是從育兒觀念上開始破裂的,在遇到沖突時,兒媳一定要聰明地回避,讓兒子去找母親溝通,此時甚至趕緊替婆婆爭幾句理兒。要知道,母子倆人就是吵了蹦了,轉臉還是娘倆親,兒媳千萬不要沖到前線,傷了感情很難彌補。

4、遇到安全及生病事例,千萬不可互相指責和推禦責任。家人之間,都是互相親密的血緣關係,誰都不想讓孩子受傷和長病,或許老人指責年輕父母沒照看好孩子還可以接受,年輕人忍忍就行了。但如果年輕的父母埋怨老人,這對老人是個極大的功勞否定,不可取。

5、讓父母接觸前沿知識,對陳舊的育兒觀念進行自我否定。很多年輕父母在聽育兒課時會帶著長輩一起參加,更多時候,自家人說的方法可能沒有說服力,聽專家說出來可能就會信任。所以,給老人提供這種接受新知識的機會,讓老人自己更新陳舊知識,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方法。

……

隔代育兒,這個難以割捨和逃避的課題,我們只能勇敢面對。在我國的國情下,要想完全否定,太難,只能通過情智與智商並存的組合拳來打造出一個和諧的家庭關係,為孩子提供一個陽光向上的成長環境。這套組合拳的技術含量很高,如何推擋才能實現老人歡喜,孩子成才的目標?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吧!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隔代育兒」這堵牆,該拆還是補?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