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1張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2張

<學堂百科>小知識、多看點

歷史大學堂 出品

文:博陵清河

編輯:莉莉絲

避諱,是指在大陸封建時代為了保證「天地君親師」的等級制度不受挑戰,說話、命名、寫字等等情況如果遇到君主、尊親的名字,不允許直接說出來或者寫出來。

「避諱」一詞最早出自《淮南子·要略》:「故言道而不明終始,則不知所倣依,言終始而不明天地四時,則不知所避諱。」但是,避諱的做法卻最早從西周時期就開始了。根據《公羊傳·閔公元年》的記載:「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句話算得上是古代避諱的總原則了,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古代需要避諱的對象便基本確定了。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3張

  • 第一,帝王

這個最重要的一類避諱,稱為「國諱」。因為一旦沒有做到避諱,會引來殺身之禍或滅族之災。帝王及其家族的名字、別號等所涉及到的字(包括同音、近音的字)絕對不能直接念、直接用、直接寫。

  • 第二,長官

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長官往往決定著自己的命運前途,要想過得好點,長官及其父祖的名字也必須要避諱,要是攤上個獨裁暴躁的長官,他甚至會用權力直接逼迫你去避諱。

例如,南宋陸遊的《老學庵筆記》卷五記載:

「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說的是宋代有個叫田登的知州,不允許州府的百姓直呼其名「登」,否則就要用鞭子伺候,結果導致「燈」字被手下人改成「火」,上元節的放燈的時候出現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的笑話,這便是諺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由來。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4張

  • 第三,長輩

這個比較好理解,自己的長輩先人姓名用過的字,自己及後人就不能再用了,稱為「家諱」。例如,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父親名叫杜閒,「閒」字作為常用字,杜甫愣是在一生所作的數千首詩歌中從未寫過這個字。「家諱」的傳統甚至到今天,大多數家庭起名的時候還在沿用。

第四,聖賢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的地位被歷朝歷代所拔高,那儒家的聖賢,如孔子、孟子的名字就需要避諱了。例如,為了避諱孔子的名字孔丘中的「丘」字,丘姓被改成「邱姓」。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5張

至於避諱的具體方法,早在《禮記》中便有明文規定,之後甚至成為了一門十分深奧的學問。主要就是四種方法:

  • 其一:改字

就是說涉及到需要避諱的字是時候換個同音或同義的來代替,不過換同音的壓根算不上避諱,大多數情況下是用同義字。例如,因為秦始皇叫嬴政,而「政」字在先秦時期跟正月的「正」本來是同一個字(秦始皇也確實是因為出生在正月才得名為「政」),於是乎,正月在秦朝就成了「端月」。漢武帝名叫劉徹,韓信身邊的著名謀士蒯徹就被《史記》記成了「蒯通」。

  • 其二:空格

意思是將需要避諱的這個字空著不寫不說,或者直接畫個「□」又或者用「某」字來代替。例如,《史記·孝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子某最長,純厚慈仁,請建以為太子。」這里的「某」指的就是漢景帝劉啟,而這條記載則是講述他立為太子的事。還有,唐代為了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將王世充記成「王充」。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6張

  • 其三:缺筆

將需要避諱的字在寫的時候,減去幾筆從而達到避諱的效果。例如,唐代的《於志寧碑》為了避諱李世民的「世」字,缺筆寫成了「卅」字。

  • 其四:改音

這種方法只適用於需要避諱的字在念的時候,寫的時候還是不行。例如,孔丘的「丘」字本應該念成「qiū」,卻常常念成「mǔ」。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7張

避諱從秦始皇建立封建帝制之後走向成熟,唐宋時期開始興盛,到清代大興文字獄時到達極點。它牽涉到國家的方方面面,導致了文化傳播出現困難,十分的無聊扯淡。不僅是人的名字,只要是涉及到避諱字的事物,如地名、官名、機構名、動物名、神話傳說、文學作品等等統統跑不了。

  • 在地名上

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原名嬴異人,為了當上太子而取悅出自楚國的養母華陽夫人,就改名為嬴子楚;結果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楚」字需要避諱,「楚國」就成了「荊國」;北嶽恒山因為漢文帝叫劉恒,宋真宗叫趙恒,結果在漢宋兩朝就被改成了「常山」。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8張

  • 至於官職名、機構名

西漢因避諱漢武帝劉徹的「徹」,將侯爵中最高一級的「徹侯」改為「通侯」;隋文帝楊堅的老爸名叫楊忠,為避諱「忠」,「侍中」、「中書」這兩個官職被分別改成了「納言」和「內史」;三省六部制中六部之一的戶部原來叫民部,唐朝為了避諱李世民的「民」改成了戶部;又為了避諱唐高宗李治的「治」,將「治書侍禦史」改稱「禦史中丞」。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9張

  • 改動物名更是無聊

西漢的第一位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性,她名叫呂雉,於是雉這種動物從此被叫成野雞了。

李世民的爺爺叫李虎,結果為了避諱,唐朝談「虎」色變,開始想盡各種方法給虎改名,西晉文學家幹寶的《搜神記》曾記載「扶南王范尋養虎於山,有犯罪者,投於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蟲。」這是大蟲作為虎的的俗稱最早的出處,於是唐朝將「大蟲」這個稱呼發揚光大。

除此之外,唐朝人還常常用「獸」、「馬」等來代替「虎」字,後趙皇帝石虎、隋朝名將韓擒虎分別被寫成了「石季龍」和「韓擒」,軍事重鎮虎牢關改成「武牢關」,可謂是搞得亂七八糟。

  • 神話傳說和文學作品

為了避諱漢文帝的名字劉恒,「恒娥」改成了「嫦娥」;為了避諱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燁,「李玄霸」改成了「李元霸」。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10張

避諱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遊戲,它背後牽涉到權力的毒藥。歷史上無數的人因避諱而獲罪,丟掉性命,甚至全家遭受滅頂之災。最為駭人聽聞的當屬清代前期的文字獄,「清」、「明」、「胡」、「虜」等詞都成了禁忌,而且統治者往往捕風捉影、吹毛求疵,你只要是寫字就能找出來毛病,動不動還抄家滅門。

例如,雍正時期江西科舉主考官查嗣庭依據《詩經》中「維民所止」出考題,結果「維止」二字被說成是想削去「雍正」的頭,乃大不敬,結果查嗣庭被捕,在監獄里面就病死了,然後被戮屍示眾,兒子處死,全家被流放;

乾隆年間,大學士胡中藻因所著《堅磨生詩集》中「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皇帝認為他是故意把「濁」字加於清朝國號之上,故而大怒,把胡中藻棄市、抄家。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11張

如果避諱僅僅只是為了對君主、師長、聖賢表示尊重,那便無可厚非。然而,古代的避諱往往不是因為尊重,而是因為畏懼。畏懼的是什麼?當然是可以決定人前途命運乃至生死的權力。

可以說,避諱根本就是封建社會的統治者為了加強統治而實行的一種文化專制手段,而儒家學說中的「尊卑有序」「克己復禮」等傳統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參考文獻:《淮南子·要略》《公羊傳·閔公元年》《老學庵筆記》《禮記》《史記》《搜神記》

……………………….END……………………….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說,歷史領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12張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13張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14張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15張

古代的「避諱」都有哪些,而古人又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化解 歷史 第16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