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從小兵到皇帝,你所不知道的趙匡胤。
1
說到古代傑出皇帝,
人們馬上會提到前四把交椅——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但是在這四人裡,
「宋祖」的流量,
遠不及其他三人,
我相信他心裡是不服的。
洛陽人趙匡胤,
在歷史上的地位,
確實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深愛歷史的人,
他們心目中的最愛,
不是唐朝,也不是明朝,而是宋朝。
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老趙禦宇之初,
就定下很多基本國策,
對中國文化的涵養,影響極其深遠。
天下那麼多武將文人,野心勃勃,
為什麼歷史選擇了趙匡胤?
10年間,他何以從流浪漢變成一國之君?
可能就是因為厚道,
他是一個能與所有人做朋友的人。
如果皇帝俱樂部裡也有「民意測評」,
那秦皇漢武的武功有餘,文治不足,
有些好大喜功、窮兵黷武,
唐太宗雖被稱為「賢君」,
卻有弒兄奪位的黑歷史。
沒誰比得上宋太祖。
事實上,後人是這麼評價趙匡胤的:
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
心地清正,嫉惡如仇,寬仁大度,虛懷若谷,好學不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不近聲色,崇尚節儉,以身作則。
幾乎能用的好詞都用上了,顯得有些肉麻。
這樣看來,趙匡胤算是道德模範了。
2
就像歷來開國的君主以武力起家一樣,
趙匡胤也是職業軍人出身。
他生在軍隊大院,
身材魁梧,有一副好身板,膂力驚人,
這些在靠蠻力稱雄的軍營裡,
本身就是一大優勢。
他曾騎著一匹烈馬,從斜道登上城樓,
中途額頭不慎撞上門楣,從馬上跌落,
看到那一幕的人,都以為他必死無疑,
可是趙匡胤比較皮實,
他站起來拍拍衣服上的塵埃,
再次躍上馬背。
這個人的運氣,
也不是一般的好——
一次在朋友家玩,看到屋外有麻雀鬥毆,
他就帶朋友們去捉麻雀,
剛出門,屋子就塌了。
他又是一個武藝高強的江湖好手,
最擅長使的就是拳法和棍法,
《水滸傳》開篇就稱讚他:
「一條桿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
這也並非是施耐庵沒來由的一通瞎吹捧,
戚繼光的《紀效新書》,
就記載了「宋太祖有三十二式長拳」。
金庸老爺子更是在他《天龍八部》裡,
把這個武功寫到喬峰大戰聚賢莊的精彩片段裡,
說喬峰打敗少林高僧用的,
就是由趙匡胤開創的「太祖長拳」,
而且說當時天下學武之人,人人熟習。
3
除了具備軍人的體質和武藝之外,
趙匡胤義氣也是出了名的。
著名的京劇曲目《千里送京娘》,
講述的就是趙匡胤義務護送遭難的年輕女子趙京娘回鄉的故事。
孤男寡女的,很容易出事。
旅途之中,京娘果然對老趙心生愛慕,
想要托付終身,
但趙匡胤認為這麼做不地道,是乘人之危,
拒絕了京娘的感情,最終隻拜為兄妹。
雖然小說家言,不足憑信,
但殉國氣而言,
趙匡胤現實中也做得很好。
晚唐五代,
軍中盛行義父子、義兄弟這樣的義親關係,
軍士紛紛尋找義氣相投者結拜,以結成勢力。
趙匡胤因為人緣極好,
當時與他以義氣相結者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義社十兄弟」,
除趙匡胤外,另外九人分別是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勛、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
他們多數是手握兵權的中上層軍官,
與趙匡胤交情莫逆,
紛紛團結在他的周圍,
後來成為趙匡胤陳橋兵變、登上皇位時的主要軍事後盾。
4
黃袍加身之後,
趙匡胤並沒有像以往的開國君主那樣,
殘酷地清洗前朝的皇族,殺個雞犬不留,
而是對後周皇族禮遇有加。
他封周世宗柴榮的兒子柴宗訓為鄭王,
其母符太后為周太后,並賜予丹書鐵券,
保柴氏一族永享富貴。
他還留下政治遺囑,
「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也就是說後周皇室後裔犯了一般的小罪,
就不要加以處罰了;
即使是犯了謀反這樣的大罪,非死不可,
那也就在監獄裡讓他們自殺就完了,
不必大張旗鼓地拉到「菜市口」砍頭,
也不必讓他們的家人連坐受罰。
這可說是盡最大努力地給他們保留體面。
甚至,宋太祖將這一規矩刻入「三誓碑」,
要求後世繼任的皇帝都務必遵守這一誓約。
這也是後來水滸傳裡身為後周皇族子孫的柴進,
敢於收留那麼多反抗官府的草莽英雄,
卻不受法律制裁的護身符。
由於權力過於集中,
很多皇帝是易燃易爆體質,
而趙匡胤為人非常豪氣,
說話做事都喜歡放在明面上,
直來直去,十分乾脆。
開寶八年(975),
宋國準備征討南唐,
當時的南唐國主李煜(就是那個天才詞人),
立馬派出當時以辭令見長的使臣徐炫,
百般爭辯,
說江南臣事華夏朝廷向來以小事大,
執禮甚恭,進貢也未曾短缺,
討伐要講究名正言順,
朝廷沒有理由攻打南唐,請求撤兵。
當時宋廷群臣也是苦於沒有戰爭借口,
但趙匡胤直接就對使臣說,
「不須多言,江南亦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那意思很明確,沒有理由,就是開打,
我不允許我身邊還有其他牛x的勢力存在。
5
作為直脾氣的皇帝,
他又能做到信守承諾,言出必行。
當時吳越國王錢俶雖然割據東南,
但名義上還是臣服華夏朝廷,
在宋滅南唐的時候出兵幫助宋朝。
宋太祖趙匡胤對此十分感激,
他很想親自見一見這位雄踞東南的吳越國王,
因此他要求錢俶來開封朝見,
並以皇帝的名義答應保證錢俶的人身安全,
允諾他事後放他回去。
於是,在開寶九年(976)的正月,
錢俶攜王妃孫氏、世子錢惟濬自杭州出發,
前往汴京覲見太祖。
老趙命人在禮賢宅為錢俶營建府第,
並給予很多賞賜。
當時宋朝群臣覺得這是扣留錢俶、要求吳越國納土歸降的絕佳時機,
紛紛上書要求扣留錢俶,
(事實上,這一招真的很有效,
數年後宋太宗這樣幹,
果然兵不血刃收服了吳越國)
但趙匡胤拒絕了這個不厚道的提議,
還當面做出承諾:「盡我一世,誓不殺錢王。」
(只要我還活著,就不會殺你)
吳越國錢氏獲賜的丹書鐵券,
(就是免死金牌啦!)
不僅如此,趙匡胤在錢俶返回杭州之時,
賜給錢俶一個黃皮包袱,
叮囑他「途中密視」,
(回去路上自己偷偷地看下)
錢俶回去的路上打開包袱,
發現裡面全都是宋朝的大臣們勸說扣留錢俶的奏折。
然而沒想到趙匡胤如此仗義,
由此對趙匡胤和宋朝更加忠心。
6
唐末以來,武夫專權,天下黑暗。
老趙走上最高領導崗位後,
果斷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
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用拳頭說話的不正之風。
他的子孫幾乎都很文藝,
這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以至於後人讚譽說,
「宋朝是文人的樂園」。
沒有趙匡胤,
就沒有「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的遺訓。
沒有這個遺訓護身,
也許後來就沒有柳永、蘇東坡、李清照、王安石、范仲淹、歐陽修、辛棄疾……
為了讓自己的厚道延續下去,
他不惜用狠話來約束未來的子孫——「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史學家趙翼評價說,
「宋太祖以忠厚開國,未嘗戮一大將。
「與很多開國之君的窮兇極惡相比,
趙匡胤簡直就是大善人。
能與他一起創業,是幸福的。
-END-
想加入古典詩詞文學交流群?
掃社長QRCode,邀您進入~
向左滑動關註 “古墨學堂”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