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我看下天氣,APP為何要我的手機號碼和通訊錄」、「剛和朋友說好去吃火鍋,某團購APP就給我推薦附近的火鍋店」、「不同意授權獲取位置權限,就沒法使用APP」……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隱私疑問和擔憂。而眾多APP一直以來都在越過邊界去獲取用戶個人資訊,亦是既定事實。懲治,已勢在必行。
就在最近,北京互聯網法院對抖音和微信讀書兩款應用被用戶起訴侵害用戶個人資訊一案進行宣判,判定上述兩款應用存在侵害用戶個人資訊的情況。身為用戶眾多,且為互聯網巨頭旗下的兩款APP,抖音和微信讀書的違法行為已然被實錘。而類似的事件一再發生,不由得讓人心生疑慮:為何這些行為屢禁不止呢?
實錘!抖音、微信讀書被揭開另一面
抖音上好多帥氣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又養眼又好玩,給生活平添很多樂趣;微信讀書上面有太多好書,讓人讀了就愛不釋手,還能拓展自己的視野……以往,抖音和微信讀書,都是備受海量用戶喜愛的APP。而且因為他們背後都有巨頭背書,誰也不會料到會發生侵害用戶個人資訊的事情。
但如今法院的判決,卻給我們揭開抖音、微信讀書的另一面。在光鮮亮麗的外表和豐富內容下,抖音和微信讀書還是對用戶個人資訊「垂涎欲滴」,並真正付諸於行動。
而他們的另一面之所以被揭開,還有賴於部分用戶鍥而不舍地維護自身權益。抖音和微信讀書的兩位用戶在發現這兩款APP的異常行為後,沒有選擇沉默和妥協,反而拿起了法律武器。最終,讓抖音和微信讀書的另一面大白於天下。
頗為值得玩味的是,在法院判決出爐後,抖音和微信讀書的反應截然不同。騰訊方面表示會尊重法院判決,還將對相幹功能進行迭代優化。而字節跳動法務相幹負責人表示,對於一審判決會上訴。看來,後續還有好戲可看。
巨頭、小公司通通肆無顧忌,只因處罰過輕
事實上,除了字節跳動和騰訊這樣的巨頭外,還有很多小公司旗下的APP也肆無顧忌地侵害用戶個人資訊。據互聯網資訊服務投訴平臺收到的投訴資訊顯示,今年上半年,投訴平臺收到涉及APP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投訴超7000件,排名靠前的投訴分別是「不合理索取權限」和「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
而在前段時間工信部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三批)中,天弘基金、去哪兒網、博時基金、華夏基金、賓果消消消、世紀佳緣、快狗打車、和訊財經、迅雷直播等58款APP在列。不難發現,APP肆意侵犯用戶個人資訊及其他權益遠非個案,甚至成為了一種行業「潛規則」。
為何巨頭、小公司都如此「膽大包天」?這是因為與侵害用戶個人資訊獲得的收益相比,可能出現的處罰實在太輕。就像此次抖音和微信讀書的相幹案件,法院判決,抖音運營主體微播視界公司停止侵權並賠償用戶經濟損失1000元及維權合理費用4231元;判令騰訊公司停止侵權、書面賠禮道歉並賠償公證費6600元。
不到一萬元的處罰,對一家公司來說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當互聯網公司發現違法成本過低後,自然會將侵犯用戶權益變為本小利大的穩賺生意,從而導致相幹事件屢禁不止。
加大懲治力度,為互聯網公司設置高壓線
想從根源上杜絕APP侵犯用戶個人資訊,並非易事。這除了因為APP產業生態規模大、鏈條長之外,還在於出現侵權時主體責任往往劃分不清楚等。不過面對這些困難,總會想到相應的辦法。
目前迫在眉睫的,是要加大懲治力度,為互聯網公司設置高壓線,讓他們不敢再肆意妄為。比如在去年1月21日,法國政府以違反歐盟網路隱私規范為由,對Google公司開出5000萬歐元罰單,創下對單一美國科技巨頭開出此類罰單的最高紀錄。
如此高額的罰單,源於歐盟的《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其賦予主管機關對違規項目可進行高達4%罰金的權力。如果在國內互聯網企業旗下的APP一旦侵害用戶個人資訊,也受到高額的經濟懲罰,那麼他們自然也不敢「亂動」。
當然,我們也看到監管部門正在嚴厲打擊APP的違法行為。工信部已經表態,「對於有令不行、整改不徹底、搞技術對抗的企業和APP,將進行嚴肅處置,絕不姑息。」希望在嚴厲打擊下,APP領域能有一片更乾淨的空間。(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