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暑假過半了,最近一段時間小愛媽媽遇到最多的話題是孩子的遊學。
每天都聽到媽媽們在說:
「我孩子去遊學了,花了我這麼多錢,真心疼,也不知道會怎樣」;
「我的孩子剛出去,這十幾天我終於解放了」;
「我的孩子的同學都去遊學了,我們太忙了沒注意,趁還有假期,也想給他報個遊學項目,有沒有好推薦?還來不來得及?」
······
看到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做的一個調查——
「對197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74.9%的受訪家長為孩子購買過假期遊學項目;
小學高年級學生參加遊學項目的比例最高」
這個結果讓小愛媽媽有點吃驚,遊學儼然成了中小學生中的一股「潮流」,甚至是孩子假期的標配。
在小愛媽媽的認知里遊學本來是一個小眾的概念,現在突然變成大眾參與的活動。
要不要讓孩子去遊學?花了很大的價錢讓孩子去遊學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 ● ●
倩是一個國企的中層管理者,先生是公務員系列的處級幹部,兒子今年上初二。
倆口子出國受到很多限制,所以一直也沒帶孩子出國旅遊過。今年暑假倩下決心讓兒子出國一次,挑了很久給兒子報了一個國際機構舉辦的英國遊學。
孩子要在倫敦呆20天,住在倫敦一個著名高校里。
號稱遊學團里的成員來自世界各地。這個遊學團價格不菲,收費4萬多。倩說加上給兒子一點零花錢、買的小禮物等等幾乎就是5萬。
倩說我們兩口子不算低薪了,可兩個人的月薪水加起來都不夠兒子一次遊學的。
雖然這樣,想著兒子能通過這次遊學提高英語水平;能跟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交流,拓寬交流的圈子;在英國大學里上課,體會不一樣的文化······倩還是很興奮的。
結果前兩天倩來找小愛媽媽抱怨:兒子遊學回來了,倩和先生去接兒子,兒子一見面就說老媽以後你不要給我報這樣的團了,好無聊。
據倩的兒子說,二十天他們就在倫敦這所大學里,上午去了階梯教室上課,但反復就是兩個老師,完全拿他們當成小朋友講一些很幼稚的故事。
想跟老師溝通一下,一些關於英國歷史的問題,老師竟然回答不上來。
下午就在大學里操場上做一些活動。團里的確有其他國家的孩子,但住宿還是一起來的一起住,活動分組也是這樣,根本沒機會跟其他國家的孩子接觸。
倩的兒子說他去找老師申請,能否帶他們出去逛下倫敦?但遭到老師的反對,老師說安全是第一位的。
遊學結束了,該組織給倩的兒子發了領袖證書,還專門打電話給倩恭喜她。據說在他們舉辦的遊學活動中,倩的兒子的證書是破紀錄的。
但倩的兒子跟倩說浪費了他的時間,什麼也沒學到,團里孩子的水平實在跟他差得太遠了。
倩好失落,一直在說,不知道是不是遊學都是這樣。這實在太不值了。倩也給我看了她之前做的功課,這個機構的遊學口碑很好呀。
小愛媽媽覺得倩在給兒子選擇遊學的時候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她兒子的具體情況。
我知道倩的兒子屬於學霸類的孩子,平時涉獵很廣泛,讀了很多書。
倩選的這個遊學機構是以語言培訓見長,而倩的兒子英語水平可以算是同齡孩子中的佼佼者,機構照顧的是大多數,所以倩的兒子覺得太膚淺了。
還有這次費用真的很高,讓倩和兒子的期望值都調得很高;結果期望太高,失望就會更大。
遊學就是一種體驗,不能對一次遊學報太大希望。大部分人對遊學都存有幻想,就好像旅遊對大人的意義一樣。
大部分人似乎覺得,去了一趟旅遊,自己就會有了歐洲的古典氣質,或者有了拉丁美洲的熱情奔放。
事實上,你還是你,只是做了一場放鬆自己的夢,回到真實世界,一切仍如舊。那些旅途中的收獲,大部分留在笑得燦爛的照片中;甚至連豐富的地理知識,其實都來自於你行前的攻略,而不是旅行本身。
小愛媽媽覺得關於「遊學」其實不必過於糾結,因為學習方式早有定位。體驗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方法。
古人講,「百聞不如一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家庭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讓孩子利用假期參加一些譬如遊學、夏令營等形式的活動,有利於開闊孩子的視野並增長見識。
關於具體怎麼看待遊學這個問題,小愛媽媽也邀請了文化學者鄧運清老師來跟媽媽們做一個詳細分享。
直播信息
時間:8月5日晚上20:00
地點:小愛媽媽微信群(請聯繫小愛媽媽進群)
分享主題:「花那麼多錢,孩子暑期遊學到底值不值?」
分享嘉賓:文化學者鄧運清老師
8月5日(周一)晚上20:00,小愛媽媽微信群見!
本文作者:小愛媽媽
圖片來源:Unsplash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花那麼多錢,孩子暑期遊學到底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