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楚天都市報7月31日訊(記者鄭晶晶 實習生 楊宏泳 通訊員 陳識 胡弘)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愛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然而,因文化差異、人際交往困難、學業壓力、生活不適應等,留學生易患上心理障礙。每年,江城大醫院都會接診一些回國就醫看心理的留學生,每年暑假更是有不少留學生回國看心理或者復查。
日前,楚天都市報記者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獲悉,因為現在不少孩子在大學甚至高中就出國留學了,近年來回國看心理的留學生日益呈現低齡化趨勢,不少是00後。
學霸出國留學半年突發驚恐障礙
18歲的王榭(化名)來自武漢,從小到大都是學霸。父母要求他「只需要好好學習即可,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雖然性格內向,但他成績不錯,高中畢業後遵從父母的意願去國外讀大學。
出國留學,住在宿舍里,吃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等都得自己操心,王榭突然感覺有點不適應。另外,學業的壓力以及在國外沒什麼朋友,都讓他常常感到孤獨和無助,然而因為性格內向,他也沒有跟同學和家長多說什麼,自己默默忍受。剛上了半年課,他在宿舍學習時,突然感到胸口憋悶不已,呼吸急促,以為自己心臟病犯了,他趕緊撥打電話叫來救護車將自己送到綜合醫院的心內科,檢查後卻發現身體各方面無問題。當地醫生綜合評估後認為其可能出現了精神障礙,將其轉到精神科,然而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效果不好。幸好不久後就是暑假了,王榭的媽媽趕緊將兒子接回國,送到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就醫。
臨床心理科主任李聞天博士接診後,經詳細檢查問診,診斷王榭此前感到胸悶、呼吸急促等症狀,是因為不適應留學生活從而出現了驚恐障礙,這是一種急性焦慮的表現,可以暫時不吃藥而是進行心理咨詢進行疏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咨詢,王榭逐漸認識到了自己在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的問題所在,心志有所成長,幾個月後,他重返國外校園。
日前,王榭回國復查時告訴李聞天,自己已逐漸適應留學生活。「他的狀態比一年前自信多了,笑容也多了。」李聞天表示。
女生出國讀高中卻因焦慮障礙終止學業
17歲的小英來自湖北某市,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從小就養尊處優。父母因為文化水平不高,一直希望小英能出國讀書為家里人爭口氣。從高中起,她就被父母送到美國的寄宿學校讀書。然而,因剛開始去時語言不過關,加上她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她在國外朋友較少。
然而,因為父母工作較忙,每次打電話只是問她學習跟不跟得上以及錢夠不夠花,並未對她的情緒有太多的關注。因為上課時常聽不懂,小英經常出現焦慮、注意力無法集中等情況,在高中第二年時有兩門課掛科。父母在跟她打電話時得知後,以為她貪玩沒好好學習,言語中透露出責備,這加重了她的焦慮情緒,注意力越來越難以集中,還出現嚴重睡眠問題。老師將其情況告知其父母,並委婉告知其父母小英可能出現了一些精神問題,其父母這才感覺不對勁,帶其回國到當地一家醫院就醫,被診斷為焦慮狀態,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後有所緩解。出院後,母親又專門到國外陪讀。
然而,一年後,隨著小英又有幾門課掛科,她的病情再度復發,這次更加嚴重,連續多日晚上睡不著覺。去年暑假,父母帶其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就醫,副主任心理師湯世明接診後,診斷其患上焦慮障礙。
「其實,這是在國外留學的孩子的一個共性問題,由於語言、生活、學習、人際交往困難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只是在小英身上表現得要重一些。小英因為從小養尊處優,沒有獨立生活過,缺乏在國外獨立處理各方面問題的能力,導致出現焦慮症狀,這種情況一般回國後會有好轉。」湯世明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極治療,以及在國內進行調整後,小英的症狀明顯好轉,也能意識到問題所在。在湯世明的建議下,父母在和小英討論商量後,決定先讓其在國內上學,待其大學畢業後再考慮是否出國讀書。
回國看心理的留學生呈現「低齡化」
日前,記者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等多家醫院心理專家處獲悉,近年來,每年都有不少留學生歸國來看心理問題。包括湯世明、李聞天等心理專家表示,每年都能接診二三十名,其中一半左右是在暑期來就醫,大多數是焦慮症、抑鬱症,也有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的,有的不得不休學治療甚至終止學業。
而隨著近年來留學熱的日益升溫,越來越多家長傾向於將孩子從大學甚至初高中就送到國外去上學,多名專家表示,能明顯感覺到,回國看心理的留學生出現「低齡化趨勢」,「以往回國看心理的,大多都是研究生,如今接診的回國看心理的不少是00後,大一、大二學生居多,也有一定比例的高中生。」
究其原因,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心理師湯世明表示,精神障礙的病因有生物學原因、心理學原因和社會學原因,一些留學生出現心理障礙、精神疾病等的原因比較複雜。大多數是因為對新的環境、語言、生活習慣、價值觀等方面,出現「跨文化的不適應」。當在課程學習、人際關係中出現困難時,就會陷入壓力當中,如果沒有及時解決和疏導,就容易導致焦慮,時間長了可能會出現心理障礙。
對於一些去國外讀高中或者大學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現象,李聞天也表示,不少孩子在國內被父母照顧得很好,平時只需要學習好即可。因此,他們的自信心建立的來源只有學習,其他能力沒有得到發展。而出國後需要一下應付生活和學習很多事情,因而導致適應障礙。有的留學生沒能認識到這一問題,出現情緒問題,導致學業無法繼續,甚至不得不回國修養。
如果留學期間出現心理問題怎麼辦?湯世明表示,一般自己會建議留學生們在當地進行治療。但為何大部分人仍選擇回國看病?他表示,一些留學生回國治療是基於隱私保護、就醫便利性、文化背景的考慮。因為國外就醫體系與中國不同,看專科醫生不少要預約,周期較長;而且因為文化背景相通,一些留學生和家長認為,在國內看心理問題更容易得到理解等。
不過,心理專家們均表示,雖然近年來回國看心理的留學生增多,但並不代表精神疾病在留學生中高發,而是說明隨著人們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逐漸接受了心理醫生這個職業,去看心理醫生也慢慢變得比較平常。另外,留學生已經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有一定比例的精神疾病發生率屬於正常情況。
父母和留學生都要做好心理建設
留學生出國前應做好哪些準備?李聞天建議,廣大家長在決定是否讓孩子出國留學時,不要盲目,一定要量力而行,並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不少家長存在一些錯誤,比如看到孩子在國內成績不好,就讓他去留學,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雖然中外思維模式有一定的差異,但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在國內國外是相通的。還有一些家庭明明經濟條件很一般,為了面子、攀比心理,非要送孩子出國,這也容易讓留學生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和思想包袱。另外,家長在幫孩子選擇留學專業上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來,不要什麼熱門就選什麼。第三,父母也要學會放手,給孩子慢慢適應環境的時間,對於孩子在國外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可以多引導建議,而不要一位控制和包辦。
對於留學生而言,出國前則應該做好生活和心理準備。首先,無論什麼年齡階段的留學生,出國前都應該多多強化語言、了解所去的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背景等;第二,對於一些準備出國留學的年紀較小的孩子,出國前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比如學著買菜、做飯、洗衣服、收拾屋子等;第三,要認識到在國外遇到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可以上網看一些國外生活的文章,或者跟有留學經歷的人多交流,了解可能面對的問題困難,為應對意料之外的情況做好心理準備,如果可能的話提前做好準備,方便更快地適應環境。最重要的是,在新的環境中,用真誠、陽光、自信的心態交朋友,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撐體系,和朋友、學校、家人保持良好溝通、這有助於獲取支持、化解壓力。如果一旦意識到自己出現情緒上的問題,要多多交流和求助,以便早期干預。
>在國外留學無法適應,有00後留學生回國看心理醫生